你好長春!你好中國—東北亞博覽會!

“你好長春!”“你好中國—東北亞博覽會!”這是俄羅斯參展商葉蓮娜在長春剛剛學會的兩句中文。她發現每當用這兩句話與中國消費者打招呼時,都會收到友善的微笑回應。
這是葉蓮娜第一次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參展,為了讓此行有更多的收獲,出發前她做足了“功課”。幾天前,她學會了使用一款來自中國的社交軟件——微信。令她驚訝的是,僅在展會開幕當天,她就擁有了167個微信好友,為此,她又學會了一句中文:“保持聯系,多多合作!”
8月27日,第十五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在東北亞國際博覽中心開幕。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想“保持聯系,多多合作”的不隻有葉蓮娜,還有來自45個國家和地區及國內27個省區市的1.4萬余名客商,大家都想通過第十五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獲得商機,正如本次大會的主題:“攜手東北亞 開放贏未來”。
“新質”閃耀東北亞
“您的一根手指能拎起10公斤重的啞鈴嗎?如果不能,我給您找個好幫手。”第十五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首日,吉林省仿生機器人創新中心展位前圍滿了觀眾,展位負責人趙迪向參觀者展示著一項“黑科技”。
在吉林省仿生機器人創新中心展示的機器人“靈巧手”。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趙迪指向他身后的機器人“靈巧手”說:“它能!”“靈巧手”除了抓、握、點、按這些基礎動作,還有觸覺功能。“它擁有與手指一樣的觸摸質感,當你用不同力度,按壓它的不同部位,便可通過屏幕看到力度和位置的變化,反之‘靈巧手’也可根據所需力度進行更精細的抓握和其他操作。”趙迪介紹。
“那它的應用領域有哪些?”參觀者好奇道。
“應用領域還真不少。”趙迪說,目前,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已十分廣泛:蛇年春晚的舞台上,機器人表演起東北大秧歌,還能轉手絹﹔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機器人還可以打拳擊。“如果說365行,行行出狀元,那麼這款機器人手就是‘力工狀元’。它可以應用在物流、生產線等多個場景中,從事一些體力勞動,解放人的雙手。”趙迪說。
此次來到第十五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趙迪感觸很深,“展會有30多家專注研發機器人的企業,各家的優勢都很明顯,我們在此同台競技,也將互相學習,一起進步!”
除了機器人“靈巧手”,本屆東北亞博覽會上,一大批全球前沿技術成果,全方位展現著科技賦能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中車長客展示了時速600公裡的高速磁浮列車以及時速450公裡的動車組CR450BF﹔
第十五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上展示新一代常導高速磁浮列車。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日耀光電攜國際領先的核心技術產品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亮相,同時展示一體式檢測裝備,以及基於特定晶體結構的新型功能材料﹔
長光衛星帶來的“吉林一號”寬幅系列衛星,其拍攝的高清遙感地圖“全球一張圖”讓大批游客一飽眼福。
第十五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上展示“吉林一號”衛星。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為了讓客商感受到科技創新帶來的新質生產力,本屆東北亞博覽會首次設立“現代化產業館”,匯聚世界500強、中國500強與專精特新企業。聚焦科技創新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匯聚眾多頂尖高新技術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等多元創新主體,全方位展現科技賦能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讓東北亞記住吉林味兒
“‘猴賽雷’!吉林人參已經進入Next level了!”
來自香港的梁啟銘是本屆東北亞博覽會的參展商,讓他自己也沒想到的是,他竟“切換身份”成了採購商。
“以前我隻知道人參可以用來煲湯,在這裡竟看到了這麼多新穎的人參產品,我一定要給香港的親朋好友帶回去!”
第十五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人參·梅花鹿專區。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在本屆東北亞博覽會人參·梅花鹿專區,香醇絲滑的人參奶茶,椴樹蜜泡制的人參蜜片,可自加熱的即食人參黃精芡實烏雞湯以及由人參低溫萃取的護膚品等一系列人參產品和各式鹿制品,收獲了一大批粉絲。
博覽會上展示的人參口味的奶茶。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在人參·梅花鹿專區的不遠處,“文韻吉地展館”也盡顯吉林味兒:可演奏音樂的鬆花石編磬、可拓印孔子像的鬆花石拓版和造型各異的鬆花石奇石,鬆花石產品與時俱進大放異彩。不少國內外賓客爭相選購鬆花石手串、硯台、茶具、杯墊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創產品。
第十五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上展示的吉林鬆花石文創產品。人民網記者李洋攝
“我們挑選了不少鬆花石的代表作,展現給東北亞各國觀眾。”展館負責人張佳寧拿起一件鬆花石文創硯台,展示起它的細膩紋路。“我們不斷創新,把鬆花石制作成各式新潮的文創產品,讓更多人了解這份吉林獨有的文創伴手禮。”
除了吉林“土特產”,“新物件”也在本屆東北亞博覽會上綻放光彩。在吉林市展廳,碳纖維材料制作的新型冰雪裝備,讓滑“粉雪”暢行無阻﹔在通化市展廳,多功能無人機裝備點亮了低空經濟的新增長引擎﹔在白城市展廳,“零碳走廊”大屏實時監測節能減碳數據……
開放合作館展示的新型冰雪裝備。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走進位於開放合作館的遼源親相見品牌展區,游客不僅可以通過高精度的3D足測儀精准掃描,制作一雙獨一無二的私人訂制襪子,還能挑選自發熱滑雪襪、導電銀纖維襪、航天納米亞胺襪、絕緣礦工襪等一系列高科技的襪子。“通過博覽會平台,無論是吉林制造的高鐵、汽車,還是一雙小小的襪子,都能被更多人看見,我們開拓國外市場的信心更足了。”遼源親相見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楊博說。
相聚吉祥吉林,共謀發展新篇。“夏末秋初是吉林最美的時節,我們想讓中外客商看到,吉林既有如畫山水的生態之美,更有投資興業的無限商機之美。”吉林省副省長楊安娣說。
攜手東北亞,合作贏未來
“中國的朋友很喜歡俄羅斯的帝王蟹,我感到很開心!”俄羅斯游客塔尼婭身著中國朝鮮族服飾,手持帝王蟹毛絨玩具在延邊展館“一眼望三國”背景板前打卡拍照。
塔尼婭在延邊展館“一眼望三國”背景板前打卡拍照。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她說得沒錯,從俄羅斯進口的帝王蟹在中國很受歡迎!”琿春市口岸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孫居峰介紹,2024年琿春進口帝王蟹約150萬隻,貨值達33.1億元,佔全國進口總量的80%以上。“今年,新口岸預計投用,過貨量將提升3倍以上。”孫居峰說。
為准備本屆博覽會,來自吉林省琿春市的展商早早就忙碌起來,布置展位、組織貨源、簽訂合作意向、對接物流信息。2016年獲批成為進口冰鮮水產品指定口岸后,吉林琿春憑借區位與物流優勢,成為帝王蟹進入中國的“黃金通道”。
如今,一隻帝王蟹的“跨境之旅”,成為了東北亞經貿合作加速發展的生動縮影。
作為東北亞地區交流合作的重要紐帶,本屆東北亞博覽會充分展現了東北亞區域合作的生機與潛力:來自俄羅斯、韓國、日本、蒙古國等國家和地區的7萬余種品牌商品線上線下集中展示。
第十五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上,韓國展廳人流如織。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本屆東北亞博覽會上,一系列配套活動搭建了東北亞國家產業合作的舞台:
在中日經貿交流活動暨氫能源產業對接會上,鬆下、三菱重工等多家日企參會,促進中日雙方在氫能技術研發、場景應用和產業鏈構建上的合作﹔
在第四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吉林推介會暨簽約儀式上,多家企業簽訂參展意向協議,提前鎖定參展席位。
在第四屆東北亞地方合作圓桌會議上,來自中國、俄羅斯、日本、韓國、蒙古國、朝鮮等國家的地方政府代表紛紛表示,要進一步拓展經貿合作與人文交流,共同挖掘區域合作新潛力。
“東北亞博覽會不僅是一個展會,更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開放合作平台。它有效促進了產供鏈的深度對接與融合創新,催生出更多發展機遇。”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丁肇勇說。
地緣相近、文緣相通,豐富的民間人文交流,是東北亞各國尋找合作“公約數”的重要動力。在東北亞經貿合作成果展上,來自朝鮮的油畫《順著大同江走》,熱情洋溢的“中俄青年歌會”,建設正酣的中韓示范區……一個個項目生動地展現著東北亞各國攜手向未來的美好願景。
游客在東北亞經貿合作成果展上與機器人握手。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在東北亞經貿合作成果展入口,各國的游客排好隊,一個接一個地與中國制造的智能機器人“握手”。一次握手、一場展覽、一屆博覽會,讓各國展商看到了中國超大規模市場提供的巨大合作機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