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行進中國 | 深山裡的人參“優等生選育計劃”

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
2025年07月31日17:19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當長白山的晨霧還沒散盡,在吉林通化茂密的林海深處,一場關乎“百草之王”的“優等生選育計劃”已悄然啟動。

7月28日,人民網“行進中國”吉林調研採訪團走進位於通化市柳河縣的吉林雲嶺野山參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林雲嶺野山參),與科研人員一起進山“尋寶”。

吉林通化雲嶺野山參產業園的林下山參。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吉林通化雲嶺野山參產業園的林下山參。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在吉林雲嶺野山參保護區,科研人員清除人參周圍的雜草后,輕撥腐殖土,一株株形態各異的林下山參顯露真容。

“以前咱種參靠經驗,現在得靠科技!”吉林雲嶺野山參生產負責人孫良珠蹲在參地裡,看著高校團隊帶來的種質檢測儀器,眼裡滿是期待。

剛剛被“抬出”的林下山參。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剛剛被“抬出”的林下山參。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種質資源是品系選育的關鍵基礎,過往林下山參資源的篩選主要依賴形態特征與生物學特性進行。”吉林農業大學中藥材學院副教授雷秀娟說。

據介紹,林下山參生長周期漫長,傳統方法選育一個林下山參品種需30年以上,且篩選方式主觀性強、效率低下,精准度難以把控。“大量有效資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成為制約人參產業高端化發展的‘卡脖子’難題。”雷秀娟說。

吉林農業大學人參觀測試驗區的人參種苗。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吉林農業大學人參觀測試驗區的人參種苗。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為打造“好種”芯片,提高林下山參品種質量,夯實產業發展基礎,2025年度吉林省人參產業聚力攻堅專項課題——林下山參種質資源高效利用與優良品系選育項目落位吉林雲嶺野山參。

吉林農業大學專家團隊帶來了林下山參基因組重測序和甲基化修飾位點測序分析等“硬核科技”,吉林雲嶺野山參拿出了規模化林下基地、提供全鏈條生產數據和市場反饋,確保科研成果“接地氣”,無縫對接產業需求。

“我們將利用分子輔助鑒定手段,選育優良新品系,縮短林下山參育種周期。”雷秀娟說,再結合林下山參芽孢擴繁技術,集成開發優良品系選育、繁育體系,為林下山參規模化、標准化生產筑牢根基,從根本上破解品質與產量提升的瓶頸。

吉林農業大學實驗室林下山參芽孢組培苗。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吉林農業大學實驗室林下山參芽孢組培苗。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吉林雲嶺野山參負責人曾憲清介紹,今年,該公司與國有大北岔林場共建的2.3萬畝林下山參種植基地,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集中連片長白山道地林下山參撫育及仿野生栽培種植基地,已完成對17000畝宜參未種林地的土壤檢測,目前正加緊建設中。

“項目構建了‘企業精准需求+高校前沿創新+基地高效驗証’的協同閉環,要讓實驗室裡的‘金種子’,盡快在這片青山沃土中結出‘金果子’。”曾憲清說。

吉林雲嶺野山參保護區。(受訪者供圖)

吉林雲嶺野山參保護區。(受訪者供圖)

今年以來,通化市多管齊下,通過提升種植標准、強化品種培育、完善技術與政策支持、打造品牌影響力以及促進不同品類人參協同發展等舉措,推動人參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借助科技之翼,通化市林下山參產業從“靠天吃飯”的資源依賴,轉向“向科技要效益”的創新驅動。這場由高校“智囊團”與企業“實干家”聯手打造的“人參優等生選育計劃”,正讓通化這座“中國人參之鄉”迎來新的發展春天。

(責編:馬俊華、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