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配件阻燃性能,提升防篡改功能——
電動自行車強制性國家標准升級了

當前我國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約3.8億輛,電動自行車的產品質量、安全性能等一直以來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去年底,強制性國家標准《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GB 17761—2024)(以下簡稱“新國標”)發布,將於2025年9月1日正式實施。新國標有哪些改變?實施准備情況如何?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進行了介紹。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說,此次標准修訂共開展了160余次技術研討、220余次試驗驗証、5.4萬條意見建議處理、近13萬份問卷調查,修改完善了近200個重要指標條目。新國標實施后,將產生五方面積極效果。
降低火災事故隱患和危害。通過優化電動自行車防火阻燃技術指標,塑料重量佔比限制在整車重量的5.5%以下,能夠起到延緩火災蔓延速度、降低燃燒強度以及減少火災發生時有毒氣體釋放量的效果。
減少交通事故風險。通過嚴格限制電動機最高轉速等關鍵參數,確保車輛無法超速行駛,同時增加低速運行時轉矩限值指標,確保車輛能夠應對爬坡等特殊工況。提升車輛制動性能要求,車輛最大制動距離降低為原來的一半左右,降低碰撞事故發生風險。
有效防范非法改裝。通過完善電池組、控制器、限速器防篡改技術指標和檢測方法,增加互認協同功能,落實“一車一池一充一碼”,從技術上大幅提高非法改裝門檻,有利於逐步減少乃至杜絕改裝行為。
提升車輛整體安全性能。通過增加對蓄電池狀態等關鍵安全信息的動態監測要求,便於消費者及時識別異常情況並加以處理,有效提升車輛的主動安全水平。此外,還通過在銘牌、產品合格証上明確標注建議使用年限,提醒消費者及時淘汰超期服役產品。
更好滿足消費者日常使用需求。通過將鉛蓄電池車型整車重量限值由55公斤調整至63公斤,續航裡程可以達到60至70公裡,減少充電頻次,提升消費者使用體驗。不再強制安裝腳踏騎行裝置,提升產品的實用性,節約生產成本,也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車型選擇空間。同時,鼓勵安裝后視鏡、轉向燈,提高車輛行駛安全性。
國家消防救援局消防監督司一級指揮長孫毅軍說,新國標的實施強化了配件阻燃性能、鋰電池安全性能,提升了防篡改功能,對於提高電動自行車本質安全水平是非常關鍵的。長遠來看,一定會降低火災風險、減少火災事故發生。
9月1日新國標實施后,如何保障電動自行車新產品的供應能夠跟得上市場需求?
對此,何亞瓊告訴本報記者,為推動新國標的電動自行車量產上市,及時滿足市場需求,實現新舊標准車輛的平穩過渡,工信部、公安部等四部門《關於強化電動自行車強制性國家標准實施 加快新產品供應的意見》作出了具體工作部署,一是加快新標車研發生產,二是強化檢測認証保障,三是合理控制舊標車增量。“目前,雅迪、愛瑪、台鈴、綠源4家企業已獲得14張新版標准的CCC証書。”何亞瓊說。
如何識別新國標車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認証監管司一級巡視員李春江表示,出廠銷售的電動自行車應當獲得認証並在車身上標注CCC標志,表明這輛電動自行車經過指定認証機構的認証,符合強制性國家標准要求,可以放心購買和使用。消費者如需進一步核實產品合格証真偽和CCC認証証書是否有效,可掃描產品合格証上的二維碼或登錄全國認証認可信息公共服務平台(cx.cnca.cn)查詢確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