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 | 給汽車“智造”裝上AI引擎

輕點手機屏幕,線上完成專屬愛車的個性化配置,2秒鐘,數據到達生產車間……靜默的數字化變革高效啟動。從各類原材料、零部件、傳感器的採購、調撥,到噴涂、總裝車間生產,看不見的數據在中國一汽的生產車間實時匯聚,全部流程均可實現智能化驅動。
中國一汽紅旗制造中心繁榮廠區總裝車間。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對傳統制造業來說,數智化轉型之路比‘天生的數字企業’要難走得多,但難走也得走!”中國一汽紅旗品牌運營委員會副總裁兼體系數字化部總經理門欣直言,面對洶涌的數字經濟浪潮,中國一汽把數智化轉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進行了一系列艱難但堅定的探索,走出了一條屬於中國一汽的變革之路。
時間回到2021年,中國一汽全面開展數智化轉型攻堅。運用數字化思維解構業務流程,首創“業務單元”概念,將真正蘊含數據、影響工作質量的業務動作拆解到最小動作級,把復雜的流程拆解成一個個清晰的“業務單元”,用業務單元解構流程、用數據還原業務。
“一汽﹒七星雲工作台”覆蓋七大業務領域。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攝
“我們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論,核心就是基於業務單元打造工作台,實現業務全量全要素的孿生。”門欣說,中國一汽研發了包括“戰略管控雲、技術開發雲、產品誕生雲、訂單交付雲、客戶運營雲、員工成長雲、平台運營雲”在內的“一汽﹒七星雲工作台”,覆蓋七大業務領域。
在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工作人員介紹“一汽·七星雲工作台”。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攝
如何讓龐大的企業機體適應數智化節奏?中國一汽摸索出一套“解題公式”:將業務劃分為七大產品鏈,著力推動全員數智轉型。用兩到三年時間,依托“一汽·七星雲工作台”,實現人人都是“數據挖掘者、模型構建者、業務優化者”的轉型。
中國一汽智能生產車間沙盤模型。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全員轉型,就像給汽車換上智能系統,從發動機到儀表盤全部升級。
效率提升看得見,價值增長很明顯,組織能力在進化——中國一汽砍掉了超過2000個不必要的審批環節,審批自動化率超過50%,流程文件總量減少了58%,業務響應速度提升了3倍﹔新產品研發周期縮短了25%,制造費用降低了21%,銷售轉化率提升了42%,整體運營效率大幅提升……數據背后,是中國一汽從“機械驅動”向“數據驅動”的質變。
中國一汽企業智能體—紅旗雲妹。(中國一汽供圖)
轉型的鋒芒,在核心業務場景中淬煉出耀目火花:訂單生產從“等一周”到“秒響應”﹔物料管理從“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零部件線側物流由“AI設計師”一鍵規劃,縮短周期﹔訂單交付實現實時追蹤,縮短交付周期,開創高端汽車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新模式。
中國一汽紅旗制造中心繁榮廠區總裝車間。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從傳統生產車間的機械轟鳴,到數字孿生平台的無聲演進﹔從設計師的圖紙手繪,到AI大模型的參數化生成,中國一汽正完成從“制造”到“智造”的再次升級。
在不久前舉行的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中國一汽發布了企業級智能體——中國一汽OpenMind,用AI建立企業新秩序,推動企業從“經驗響應”邁向“智能涌現”,加“數”前行。
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中國一汽OpenMind吸引觀眾駐足。(中國一汽供圖)
目前,中國一汽已經和80多家伙伴合作,進行了300多場跨行業的交流培訓,成功地把轉型方法、工具(工作台)對外輸出。
“數據作為企業運營的基礎,已經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源頭。”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邱現東說,傳統企業管理主體都是描述責任和邊界的流程,而中國一汽真正從架構視角和數據視角思考生產力如何躍遷,具有端到端解構和底層變革的特點。
“我們認為,數智化轉型不只是建一個平台、簡單的IT應用,更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場由數據智能驅動、AI賦能的深層次躍遷式變革,是徹底突破傳統運營模式和作業范式的顛覆性進化。”邱現東說。
當“業務單元”成為重組基因的密碼,“一汽·七星雲工作台”化為智能的強健軀干,“中國一汽OpenMind”作為引擎驅動進化、指引未來,中國一汽正以數據為血脈、AI為神經、價值重構為靈魂,驅動傳統制造巨輪向“數智化”全速轉型,重塑民族汽車品牌核心競爭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