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錘煉過硬作風,實干擔當!譜寫美好長春新篇章

人民網記者 李洋
2025年07月18日17:16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24744平方千米的轄區面積,908.51萬總人口,超550平方公裡建成區面積……作為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長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主動適應形勢變化,走出了一條極具特色的城市現代化新路子。

夏日長春,美景如畫。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夏日長春,美景如畫。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轉變城市發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為本﹔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約高效﹔轉變城市發展動力,更加注重特色發展﹔轉變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轉變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統籌協調。如今,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長春,正滿載春城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向新出發。

在作風之“變”中,樹牢“實”的干事精神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長春市精心研究謀劃、迅速啟動部署,引領帶動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各級黨組織聚焦主題,注重實效,一體推進學查改,以優良作風凝心聚力、干事創業。

6月18日,長春市警示教育會議召開。會議強調,全市各級黨組織要聚焦主題、精准發力,在一體推進學查改上下功夫,確保學有質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要堅持兩手抓、兩促進,把開展學習教育與當前重點工作結合起來,以過硬作風推動全市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

6月18日,長春市警示教育會議召開。長春市委宣傳部供圖

6月18日,長春市警示教育會議召開。長春市委宣傳部供圖

當前,隨著城市發展轉型的加速,群眾利益訴求的多樣,讓擺在黨員干部面前的考卷更加千頭萬緒。6月17日,領導干部“走遍長春·情暖春城”行動正式啟動,集中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以優良黨風政風引領社風民風。

辦好老百姓的事情重在務實,要投入真情實感,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在這場以人民為中心的行動中,長春市各級領導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線,集中解決一批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以高效能治理助推高質量發展。

6月17日,長春市啟動領導干部“走遍長春·情暖春城”行動。長春市委宣傳部供圖

6月17日,長春市啟動領導干部“走遍長春·情暖春城”行動。長春市委宣傳部供圖

在老舊小區,討論基礎設施修繕﹔在雨季易積水路口,協調推進管網改造﹔在生產企業,統籌解決發展難題……炎炎仲夏,全市領導干部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發現問題、回應訴求、解決問題。

為保持工作連續性和不給基層增加負擔,此次行動各級領導按照市委統一部署,注重用好“四級包保”、信訪聯席會議、“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萬人助(駐)萬企”等原有工作機制,街道(鄉鎮)、社區(村)充分發揮已有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機制,切實保証工作有序銜接,齊抓共管、系統推進。同時,此次行動建立工作評價機制,形成“動態交辦問題(動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建立完善工作機制—結果評價”的完整閉環,確保工作實效。

此次行動,不僅是領導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線的扎實行動,更是一次全市上下凝心聚力以高效能治理為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的生動實踐。

此次行動,組織部門、社會工作部門組織動員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率先垂范﹔經濟發展部門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協調解決突出問題,增強經營主體發展動力活力﹔城鄉建設管理部門深入重點區域,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切實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民生服務部門深入矛盾問題突出的基層一線和服務對象,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市民在長春公園暢享美好生活。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市民在公園暢享美好生活。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干部能力作風之變,最終指向城市的發展之變。當前,長春市各級干部進一步轉作風、提能力,信心滿滿、干勁十足,振興的美好夢想照進現實。

在拆圍中,“透”出城市新貌民生暖意

干部的能力作風,在“走遍長春·情暖春城”這場“大考”中經受考驗,也釋放能量。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了更多機會更大舞台。他們把群眾路線走出了新意,在互聯網上找重點,在評論區裡找不足,圍繞群眾期盼不斷豐富內容供給。

“能把圍擋拆掉嗎?出行太不方便了!”“把公園真正‘打開’,讓老百姓擁抱大自然。”“老舊小區的環境可否整治一下,讓我們在優美的環境享受生活。”……如今,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的一條條急難愁盼,正成為長春市領導干部最關心的、最迫切想解決的重點。

“拆圍擋那天我特意來看了,鉤機一扒開,裡頭全是雜草垃圾,誰能想到倆月就變成小公園了。”家住南湖新村中街的退休教師張建國,現在每天都要去家附近的新公園坐會兒。這裡原是一處破舊圍擋圈佔的閑置地,拆除圍擋后種上了山杏和榆葉梅,添置了石桌石凳,成了周邊居民的“寶藏角落”。

長春市通過啟動“拆圍透綠”工程,讓綠色景觀擁抱城區。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長春市通過啟動“拆圍透綠”工程,讓綠色景觀擁抱城區。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現在路面寬了,順暢多了。”在鐵北二路與北七條交會處,曾經500平方米的圍擋佔據著半條人行道,行人只能繞行機動車道。“如今圍擋拆除后,早高峰通行效率提升了近三成。”交警王磊說。

在新民大街旁的口袋公園裡,市民李淑琴望著花叢中的格桑花,滿臉笑意:“原來這裡是院牆,現在院牆拆除了,出門見綠格外舒心。” 在新民大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提升活化利用工程中,原來的實體圍牆被拆除,沿街單位的庭院綠地與街道公共空間無縫銜接,新增的13處口袋公園,讓居民推窗見綠、出門入園。

市民在新民大街旁的口袋公園旁拍照留念。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市民在新民大街旁的口袋公園旁拍照留念。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截至7月11日,長春市整治圍擋636處,釋放道路面積17.3萬平方米,相當於拓寬了25條標准街道。圍擋拆除整治行動不僅拆牆透綠,更注重空間活化。據長春市建委相關負責同志介紹,全市已將15處閑置地塊改造成綠地或口袋公園,釋放綠地面積11.8萬平方米。

背街小巷不僅是城市的“毛細血管”,更是承載著市民生活點滴的重要空間。長春以推動城市更新為抓手,拆除的是圍擋,打通的是堵點,溫暖的是民心。長春正以更通透、更綠色、更宜居的姿態,書寫著屬於每個市民的幸福答卷。

精細化管理,奏響幸福春城的動人樂章

夜幕降臨,已有近百年歷史的新民大街在一場場文旅秀中變得年輕了。步入街區,剛剛煥新升級的長春歷史文化博物館前,一場場面向市民免費開放的電影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觀看,歡聲笑語中,城市的“溫度”在不斷提升。

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要以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為主線。文脈賡續,是城市內涵式發展不能丟失的一份堅守。新民大街,這條承載著春城記憶的老街,不再只是凝固的歷史印記,而以“古今交融”的鮮活姿態,為城市文旅發展提供了創新樣本。

長春新民大街景觀。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長春新民大街景觀。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當歷史底蘊化作可觸摸、可參與、可消費的文化產品,新民大街正用實踐証明:城市更新的終極價值,在於讓歷史真正融入當代人的生活,讓老街煥發永不褪色的生命力。

近年來,長春市大力推動城市品質提升、綠色轉型、治理增效。綿延的生態綠道詮釋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下了“繡花”功夫治理的伊通河成了城市發展活力源。

長春伊通河美景如畫。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長春伊通河美景如畫。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作為長春市的母親河,伊通河承載著沿岸市民的生活所需。近年來,長春開展伊通河綜合治理,全區域、全流域、全方位進行生態修復,治理范圍涵蓋伊通河城區中段、南南段、北北段等九大水系。這是長春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投資最多、治污最堅決的生態治理工程。

治理伊通河,長春如何下好“一盤棋”?長春市黨政主要領導挂帥成立伊通河綜合治理領導小組,根據工程建設需求和水系布局,設立11個工作組和16個工程指揮部。

治理河道及附近污染,開展河道清淤、垃圾清理、沿岸畜禽養殖場搬遷……不同河段因地制宜,同步展開。建設配套設施,鋪設管線,將原本要流入伊通河的污水引至附近提標擴建后的污水處理廠﹔河道引水、建設涵洞“兩步走”,小河泡匯成大水面……

長春伊通河畔,梅花盛開匯成了一條綿延數裡的花海長廊。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每當春暖花開時,伊通河畔便匯成了一條綿延數裡的花海長廊。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如今的伊通河,更像一串璀璨的珠鏈,鑲嵌在長春城中,展現出生態發展的獨特魅力。它還在滿足市民生活所需的同時,推動著城市經濟發展。沿著伊通河,長春新區北湖未來科學城重點產業園區、精細化工新材料產業園、吉林大學與長春新區共建的吉興產業園等項目施工正酣。長春著力將伊通河部分河段打造為城市發展動力源,推動科技產業園、商務中心等在伊通河沿線布局。

“治理一條河,美麗一座城。我們借伊通河治理之機推進城市環境整治、完善防洪體系,也帶動產業升級。”長春市主要負責同志說。

春城仲夏的夜晚,市民在長春文化廣場歡快起舞。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春城仲夏的夜晚,市民在長春文化廣場歡快起舞。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一錘一錘,實打實﹔一年一年,鉚足勁。長春城市發展道路的壯闊圖景,令人期許。

(責編:馬俊華、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