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城市文脈 雋永長存

曹 勁
2025年07月12日07:5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城市是人民美好生活的載體。數十年來城市化進展飛速,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保護好有價值的古建筑和歷史街區,對於延續城市歷史文脈、保護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遺產至關重要。

  關於城市文化遺產保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能搞過度修繕、過度開發,盡可能保留歷史原貌”。

  保護城市文化遺產,首先要搞清楚保護對象。目前,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正深入進行,按照“應保盡保”的要求,將全面摸清我國不可移動文物資源分布、價值特征和保存現狀,建立國家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總目錄。依法認定、登記並公布不可移動文物名錄,向社會公布普查成果,才能確保它們在城市更新、商旅開發中不受損,也為全面保護、整體保護打下堅實的基礎。

  保護城市文化遺產,合理利用才能讓其永續留存。應在確保其核心價值不受損的前提下,拓寬思路,探索遺產的創造性保護和創新性利用,使其再次融入到經濟、社會的發展中,成為與城鄉共同發展的一部分。如今我們可以在很多地方看到,曾經破敗的雜院,曾經蕭條的老街,在修繕並賦予合適功能后,成為富有魅力的高品質空間,成為年輕人喜愛的場所。一些社交媒體上,年輕人熱情地分享打卡的感受和最佳攝影角度,上傳“最美老屋”,那些曾經被遺忘的城市記憶,也激起市民對於本土的熱愛和自豪。保護好這些老建筑,讓它們在當下的生活中重煥光彩,就是守護遺產、延續文脈,使歷史和當代相得益彰。

  空間承載的是文化。從山水格局、街巷肌理到尋常巷陌、百姓人家,都是動人的景象。我們不僅要保護看得見的老屋,也要保護屋檐下的生活。近年來,文化遺產保護正從重點保護邁向全面保護、系統保護和整體保護。在歷史街區的更新、文化遺產的保護以及旅游開發中,堅持人與房子共同保護,才能留住文化的根脈,保護好我們原生性的文化基因。正因為有了整體保護和活態傳承的“繡花”功夫,那些遺產豐富的古城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光彩,一條條文物主題游徑串珠成鏈,連接起一處處古跡,吸引我們去感受文脈久遠、歲月綿長。

  當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活融合,城市的每一寸肌理都充盈著人們對幸福生活的理解,城市將充滿煙火氣,煥發新活力。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2日 08 版)

(責編:關思聰、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法企共建”打造長春法治化營商環境新高地
  人民網長春7月11日電 (記者王海躍)為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護航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7月11日,長春市中級人民法院與長春市工商業聯合會舉辦第三屆“法企共建”聯席會暨民營經濟促進法宣講活動,通過實地調研、法律宣講與座談交流,進一步凝聚法企共識,共繪發展新篇。長春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侯海霞主持活動。…
“藏不住了!”長春“雙金”在沈陽社區掀起團購“熱潮”
  人民網沈陽7月11日電 (記者李洋)“同樣是電飯鍋蒸出來的,為啥你們的大米就這麼香?” 11日,2025“沈城共嘗長春好糧”社區團購推介活動在沈陽市渾南區渾河站東街道首創國際社區舉行,活動上,長春市大米企業和鮮食玉米企業紛紛拿出自家的好產品現場制作,免費分享給社區的市民朋友們品嘗,一位阿姨在品嘗完發出了疑問。 “阿姨,因為這是產自長春的大米,這是長春的‘白金名片’呀……”工作人員詳細地向這位阿姨介紹起長春大米的好吃的原因。…
長春“雙金”亮相沈陽社區,居民直呼:“真香!”
  人民網沈陽7月11日電 (記者李洋) 熱情似火的仲夏時節,陽光熱烈而慷慨,同樣“慷慨”的,還有長春大米和鮮食玉米的企業們,他們走進沈陽社區,將長春的“雙金名片”端上了沈陽市民朋友的餐桌。 沈陽市民現場品嘗大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