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能看能體驗,同逛同吃住——

民族風情游,有特色見生活(深閱讀·文旅新觀察)

本報記者  門杰偉  蘇  濱  李亞楠
2025年07月12日07:5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游客在中國朝鮮族民俗園體驗換裝旅拍。
  受訪者供圖

  苗族刺繡非遺技藝傳承人在指導學生刺繡。
  楊武魁攝(人民視覺)

  喀什古城棲遲民宿。
  馬麗娜攝(人民視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利用“民族風情等特色資源發展旅游業”,“讓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鮮亮,不斷煥發新的光彩”。

  民族服飾、傳統技藝、特色建筑等承載著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是旅游的寶庫。近年來,許多民族地區立足獨特風情,為游客打造豐富的沉浸式旅游體驗。民族特色為旅游發展注入新動能,絡繹不絕的游客也為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注入新活力。

  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穿民族服飾,打米糕拍美照

  燈光照亮鏡面,素白的衣裙、發尾的飄帶等盡顯民族風情。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中國朝鮮族民俗園內的一家旅拍店內,廣東游客王嵐對鏡舉起手機,記錄下自己化身朝鮮族女孩的美麗瞬間。

  王嵐與朋友在換裝、拍攝、游園過程中,體驗到了別具一格的民族特色文化。

  旅拍店內,一件件朝鮮族服飾美麗奪目,妝造師和攝影師穿梭其中﹔旅拍店外,一棟棟青瓦白牆的朝鮮族傳統民居錯落有致。

  “抓住游客渴望拍美照的心理,做好服務,是我們民俗園吸引游客的關鍵。”中國朝鮮族民俗園運營總監朱保坤介紹,民俗園在嚴格論証、做好保護修繕的基礎上,從古村落整體遷移9棟百年老宅,以此為主體打造綜合型民俗旅游目的地,豐富旅游業態、提升游客體驗。

  有建筑的“形”,還要有文化的“神”。

  民俗園利用百年老宅打造“非遺文化展游區”,將朝鮮族傳統米糕制作技藝、朝鮮族民俗陶藝制作技藝等非遺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會聚在此﹔與延邊大學等合作創排實景演出《印象延吉》,並進行扇子舞、長鼓舞、伽倻琴等表演﹔每逢節慶,還會開展秋千、摔跤等朝鮮族特色非遺的展演活動……游客流連園中,打米糕、嘗米酒、做陶藝、看歌舞,感受朝鮮族居民的日常生活。

  旅拍店數量的增長,正是當地文旅蓬勃發展的生動注腳。

  “早先,民俗園周邊的旅拍店數量不超過5家。”朱保坤說,如今民俗園周邊大大小小的旅拍店加起來近千家,雖然店鋪眾多,但在旅游旺季時還是會大排長龍。

  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學傳統手藝,做蠟染鍛銀飾

  “有舞龍的,有演奏蘆笙的,還有唱侗族大歌的,賽場成了民族文化大舞台,老人孩子都挪不開眼。”廣東游客吳志權帶著家人自駕到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打卡“村超”賽場。

  還有其他好玩的嗎?吳志權一家決定在黔東南州多待幾天。

  在肇興侗寨的一家蠟染刺繡非遺工坊,吳志權和孩子坐在工作台前,把一塊染布鋪在台上,一旁通電的小蠟鍋散發縷縷熱氣。在繡娘指導下,他們用蠟刀蘸取熔化的蠟液,開始在布上繪制圖案。不一會兒,一座簡易的鼓樓躍然布上,隨即浸到藍靛染缸中,撈起、浸入,重復幾次之后再等待晾干,一件蠟染作品就此完成。

  “紡紗、織布、靛染、刺繡,這是我們侗家姑娘的傳統手藝,過去主要用來做生活用品,現在既可以生產特色文創,又可以作為旅游體驗產品。不僅能賺錢,還能帶動這門非遺技藝傳承下去。”非遺工坊負責人陸勇妹說。

  “一方面,我們把傳統手藝與現代生活需求相結合,開發出600多種文創產品﹔另一方面,通過簡化創新,打造易上手的體驗活動,每年吸引眾多游客。”陸勇妹說,“對於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既要傳承,又要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不只是蠟染,一項項古老的手藝正在非遺工坊裡煥發新活力:雷山縣的一家銀飾工坊裡,游客手持小錘,在響亮的敲擊聲中體驗銀飾鍛制﹔施秉縣的一家苗繡工坊裡,游客挑選著融合蠟染和刺繡的服裝、擺件……

  “我們希望依托非遺,為游客帶來更加精彩難忘的文旅體驗,能看、能聽、能體驗,還能帶回家。”黔東南州文體廣電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潘麗章介紹,全州培育壯大本土非遺工坊217家,推動“非遺+品牌”“非遺+景區”“非遺+研學”融合,既帶動旅游發展,也推動非遺的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

  住當地民居,共飲茶同歌舞

  “來吧!朋友們來吧!請到魅力喀什古城來吧!”伴隨著激昂的音樂聲,城門緩緩打開,歡快的樂曲、叮叮當當的打鐵聲、此起彼伏的叫賣聲開啟了喀什古城的一天。

  沿著寬敞的巷道走,一扇亮麗的藍色木門映入眼帘。院子裡,手持新疆特色樂器的老人、身著傳統服飾的姑娘和小伙帶來極具新疆風情的演出。來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們坐在擺滿干果的桌旁,喝茶聊天、觀看歌舞。

  來自湖北的游客饒勝看到興起時,走上前和演員們一起跳了起來。“來到喀什就想體驗當地生活。白天,我在這裡看表演、喝茶,有時候還和老板一起出去逛街﹔晚上就住在這裡,深度體驗本地人生活。”饒勝說。

  這裡是喀什古城阿熱亞路上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古麗的家”旅游家訪點。院子的主人沙拉麥提古麗·卡日曾是喀什古城的講解員,經常有游客問她,能不能到居民家裡看一下,嘗嘗他們的飯和茶。

  一次次的提問,讓沙拉麥提古麗萌生了開民俗體驗點的想法。2016年,她辭職后把自己家打造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家訪點,很快吸引了大量游客。又有不少人提出住宿的需求,沙拉麥提古麗改造6間客房開起了民宿。如今隨著客流量增加,她又租了兩座民居,現在共有23間客房供游客選擇。

  喀什古城景區內打造了九龍泉、巴格其巷等一批特色文藝精品民宿街,聚集了百余家民宿。“游客追求的是融入當地,我們就做了很多具有民族風情的裝飾,比如木雕、艾德萊斯床品及挂毯等。”隱蓮居民宿的負責人高蓮香說。

  有特色,也要有規范。據了解,新疆正在研究出台旅游民宿地方標准,在對標國家標准的同時充分考慮新疆多民族、多文化、多景觀的特點,將木屋、石頭民居等特色住宿業態納入民宿統一分級管理,推動民宿規范化轉型。

  如今,喀什古城打造了3條特色民俗街區,同時對景區綠化、亮化、數字化建設等進行提升,讓游客們住得更舒心、逛得更愜意。喀什古城景區2025年1—6月接待游客約130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2.91億元。

  

  本期統籌:劉靜文

  版式設計: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2日 04 版)

(責編:關思聰、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法企共建”打造長春法治化營商環境新高地
  人民網長春7月11日電 (記者王海躍)為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護航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7月11日,長春市中級人民法院與長春市工商業聯合會舉辦第三屆“法企共建”聯席會暨民營經濟促進法宣講活動,通過實地調研、法律宣講與座談交流,進一步凝聚法企共識,共繪發展新篇。長春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侯海霞主持活動。…
“藏不住了!”長春“雙金”在沈陽社區掀起團購“熱潮”
  人民網沈陽7月11日電 (記者李洋)“同樣是電飯鍋蒸出來的,為啥你們的大米就這麼香?” 11日,2025“沈城共嘗長春好糧”社區團購推介活動在沈陽市渾南區渾河站東街道首創國際社區舉行,活動上,長春市大米企業和鮮食玉米企業紛紛拿出自家的好產品現場制作,免費分享給社區的市民朋友們品嘗,一位阿姨在品嘗完發出了疑問。 “阿姨,因為這是產自長春的大米,這是長春的‘白金名片’呀……”工作人員詳細地向這位阿姨介紹起長春大米的好吃的原因。…
長春“雙金”亮相沈陽社區,居民直呼:“真香!”
  人民網沈陽7月11日電 (記者李洋) 熱情似火的仲夏時節,陽光熱烈而慷慨,同樣“慷慨”的,還有長春大米和鮮食玉米的企業們,他們走進沈陽社區,將長春的“雙金名片”端上了沈陽市民朋友的餐桌。 沈陽市民現場品嘗大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