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品牌化“稻”路 全鏈鑄就“吉”字招牌

一日三餐,大米是常見的主食。一碗好吃的大米飯,牽動著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也見証著吉林大米品牌、品質提升的不懈努力。
吉林大米嘎嘎香
吉林省是農業大省、糧食大省,肩負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今年省委一號文件提出,實施吉林大米、吉林鮮食玉米高質量發展3年行動,壯大品牌效應,推動玉米水稻產業集群快速發展。日前,吉林大米、吉林鮮食玉米春季營銷宣傳活動暨公用品牌廣告語首發儀式在長春舉行。創新推出“好在天然、貴在品質,吉林大米因為綠色所以出色 ”吉林大米公用品牌廣告語和“一帶金黃、天賜之禮,吉林鮮食玉米在這等你”吉林鮮食玉米公用品牌廣告語,以此拉開了2025年“吉字號”糧食品牌建設的序幕,標志著吉林大米生態網鏈建設按下“快進鍵”。
下一步,省糧儲局將主動適應全民消費升級和產品品牌創新的客觀需要,持續優化品牌體系,形成產品名錄和招商名錄,打造產值數據化、可量化的算力模型。深化政、校、企、協合作,構建吉林大米和吉林玉米生態網鏈,推動吉林糧食良種適種、訂單生產、市場收購、綠色倉儲、精深加工、分級分類、品牌營銷、終端直達、標准領跑、質量追溯等全鏈條發展。
種源先行,筑牢品牌根基
一畝稻花香十裡,一家煮飯百家香。“吉林大米為啥這麼好吃?源頭是關鍵。”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所長侯立剛道出了吉林大米的“美味密碼”。
以吉林大米核心產區之一九台,曾是皇家貢米的核心產區。康熙四十五年,在今九台境內設立前其塔木屯官庄、后其塔木屯官庄、尤家屯官庄、張家庄子官庄、蜂蜜營屯官庄,統稱“五官庄”,專門負責生產稻米、白小米等糧食,向皇家“進貢”。
“九台貢米”產品展示
2007年8月,九台區在其塔木鎮出土了一塊具有歷史意義的文物——皇糧碑。這塊石碑高約0.9米、寬約0.75米。石碑的頂部裝飾有精細的鱗狀花紋,碑身上有6個鏤空的圓孔,二龍戲珠的圖案清晰可見,珠子下方刻著“皇糧”兩個大字。
“育好種對於提升大米的食味值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吉林省從20世紀90年代就開展了優質水稻的育種工作。成立品種研發中心、品質實驗室,側重高食味值品種研發”侯立剛說,品種決定品質,品質決定品牌。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育好種、選好種是關鍵。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開展優質品種試種推廣工作,持續進行品種試種、篩選育種、宣傳推廣工作,助力吉林大米品牌建設再上新台階。
全程溯源,保障大米品質
吉林省地處世界黃金水稻帶核心地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水稻種植提供了充足水源和養分,也保証了水稻優良的口感,這是吉林能夠出產優質稻米的天賦優勢。
九台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李巍作“九台貢米”推介
吉林大米共建立地方標准、團體標准、全產業鏈標准12項,172戶企業加入質量追溯平台。2024年,按照省委、省政府指示,開展吉林大米分級分類工作。通過“一品一碼一授權”的溯源體系,消費者掃描產品包裝上的二維碼,即可查看產品分級信息、檢測報告以及從種植、倉儲到加工等全過程溯源情況,真正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品質透明化。
吉林大米分級分類產品亮相第112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從公用品牌到全國化布局
吉林大米地理標志品牌“九台貢米”產品展示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吉林大米構建“公用品牌+地理標志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四位一體品牌體系,通過聚焦核心,優化資源分配,增強對區域和企業品牌的扶持,以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應、堅實基礎和突出產品的“吉林大米”品牌新格局。“地理標志品牌代表之一九台貢米正借助四位一體品牌體系,以‘三端發力’推動全產業鏈發展。”李巍介紹,種植端聯合18家企業打造訂單農業,加工端引入真空鎖鮮技術開發即食米飯,銷售端通過北京、杭州推介會打入高端商超,並積極謀劃創建九台區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構建“一帶、兩心、多基地”的空間發展格局。
品牌是吉林大米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經過多年努力,“吉林大米”品牌建設及全產業鏈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吉林大米”入選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連續六年榮登“中國糧油影響力公共品牌”榜首,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
未來,吉林省將繼續堅持高質量發展理念,深耕品牌化“稻”路,全鏈鑄就“吉”字招牌,讓“吉林大米”在全國市場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成為吉林省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作出更大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