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人民日報經濟版頭條聚焦吉林:看賬本裡的春耕變化

本報記者  門杰偉
2025年04月09日08:4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這家農資店,如何做到一天進賬20萬元(身邊的經濟故事·賬本裡的春耕變化)

  吳所懼在展示良種玉米。
  本報記者 門杰偉攝

  晌午,吉林省鬆原市寧江區大窪鎮朝陽村的村道旁,農資店經營者吳所懼送走上午最后一批購買農資的顧客,拿出賬本算起了收支情況。

  開店至今近30個年頭,吳所懼家農資店的銷售范圍涵蓋周邊20多個村屯,2000多公頃的耕地。每年春耕時,2個600多平方米的倉庫內,化肥、種子、農藥等各類農資擺得滿滿當當。

  走進店面,一袋袋化肥靠牆堆起。“化肥熱銷期,每天能賣出60噸左右。”吳所懼翻找賬本中的記錄,“最多的一天賣了1596袋化肥,進賬207480元。3月到4月是一年中的旺季,預計化肥總銷量能有3000噸左右,進賬近1000萬元。”

  “目前,穩定性肥料等新型增效肥料的銷售佔比達八成以上,且連年提升。”吳所懼說起了化肥銷售市場的變化。前些年,當地農民選用的多是普通肥料,肥料利用效率低,還需要多次追肥,對環境也有影響。

  近年來,隨著高標准農田建設持續推進、水肥一體化等新技術的應用,穩定性肥料愈發受農戶歡迎。“肥效長,全年隻用施一次,還能改良土壤,為微生物提供適宜環境,綠色農資可以更好地保護黑土地。”吳所懼說,一袋穩定性肥料的價格約130元,較傳統肥料貴10元左右,但施肥效果更好,是目前主要的進貨品類。

  還有一個新變化,農民對肥料中各類元素配比的要求更精准。“春節一過,農技人員會免費對各鄉鎮的土壤樣本檢測,為土地‘號脈開方’。”吳所懼的進貨賬本裡,元素配比各異的穩定性肥料有八九種,“因地施肥,精准施肥,每畝所用化肥更少了。”

  每畝化肥用量少了,會不會影響店裡的生意?說話間,引擎轟鳴聲由遠及近,上午到各村屯運送肥料的貨車開回店裡。“我們店主營新型增效肥料,整體需求提升了,現在越賣越好。特別是大客戶、大訂單越來越多。”吳所懼說,隨著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推進,不少合作社、聯合社一次訂購一車乃至數車肥料。

  “一車肥料就有35噸、850袋左右化肥,至少能覆蓋500畝的耕地。”吳所懼介紹,推算今年合作社購買的化肥預計能提升到1000噸左右,佔全部銷量約1/3。這些年來,為更好適應市場新需求,他跟種植大戶們合作,化肥不進倉庫,直接從廠家拉到地頭。“每袋化肥便宜2元錢,我也省了入庫管理的成本,規模經營讓我們兩邊都受益。”

  化肥銷售穩中有增的同時,吳所懼預估有機肥最多隻能賣60噸。

  有機肥為啥賣得不好?“政府都給俺們准備好啦。”朝陽村黨支部書記楊志國介紹,寧江區為持續推進黑土地耕地質量提升,運用2024年中央耕地建設與利用資金,集中連片推廣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為農戶購買有機肥、提供施肥服務。據了解,寧江區總共有6.1萬畝的耕地享受了該項政策。

  種子賣得咋樣?“現在銷量少,上午賣了不到10袋,銷量都集中在幾個月前。”吳所懼說,種子這一“芯片”愈發受到農民重視。去年秋收時,吳所懼牽頭舉辦了一場糧食高產競賽,邀請十裡八鄉的種植大戶前來參賽、觀賽,現場評產量、當天下訂單。一些高產高質品種,在去年秋天就賣出去7000多袋,佔春耕前種子總銷量的約50%。

  相比新型增效肥料、優質種子,店裡的農藥區域冷清不少,整個上午都無人問津。“今年春耕以來,除草劑等農藥的銷售同比下降兩成。”吳所懼說,如今區裡組織無人機飛防等技術服務,指導農戶科學、合理、適量使用農藥,優質種子也有了更強的抗病抗害特性。

  午飯過后,農資店裡又熱鬧起來。“化肥、種子還得繼續進貨,新技術也得跟蹤了解。農業現代化的春風拂面,未來新變化多著呢,得提前適應!”合上賬本,吳所懼起身迎向顧客……

  

  版式設計: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09日 10 版)

(責編:李洋、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吉林大米、吉林鮮食玉米公用品牌廣告語發布 打造“雙金”亮麗名片
  人民網長春4月8日電 (記者王海躍)4月8日,吉林大米、吉林鮮食玉米春季營銷宣傳活動暨公用品牌廣告語首發儀式在長春啟幕,創新推出“好在天然、貴在品質,吉林大米 因為綠色 所以出色”和“一帶金黃、天賜之禮,吉林鮮食玉米在這等你”公用品牌廣告語,以此拉開了2025年“吉字號”糧食品牌建設的序幕,開啟了吉林糧食產業和生態網鏈建設的新篇章,標志著吉林糧食品牌建設邁入“全鏈協同、品牌賦能”的新階段。 據悉,本次活動以“綠色 安全 健康 共享”為主題,旨在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統籌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加強農產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細加工,做足做活“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文章,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聚集線上線下資源,提升吉林大米和吉林鮮食玉米品牌影響力,提高產品溢價和銷量。…
政企共筑產融新生態!經濟合作共享空間“南關潤商務”揭牌
  人民網長春4月3日電 (記者李思玥)今日,由長春市南關區政府與華潤置地長春公司聯合打造的地標城市展廳——經濟合作共享空間“南關潤商務”在華潤中心舉辦揭牌儀式,旨在通過打造開放、共享、協同的政企、企企合作共贏新生態,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賦能企業成長。 據了解,該地標共享空間將作為南關區政企招商洽談合作的有效載體,為企業提供共享會議廳、多功能路演廳、展示廳、商務洽談區等服務空間,助力企業降本的同時,為企業搭建更高效、更便捷的資源互通、對接交流的平台。…
完整的文化脈絡賦予“九台貢米”十足底氣
  四月,春風拂面,萬物復蘇,吉林廣袤的黑土地即將進入農忙時節。4月2日,長春市九台區正式發布《九台貢米品牌品質管理實施規范》,覆蓋了從種植、倉儲、加工、包裝、檢驗到追溯等各個環節的標准化管理,為九台貢米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更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頭銜增加了厚重的含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