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模”黃大年:心有大我 至誠報國

在吉林大學朝陽校區地質宮的5樓,有一間辦公室,辦公桌上放著一沓沓的文件,日程表上記滿了報告、討論、驗收和出差的目的地……似乎這間辦公室的主人有永遠忙不完的工作。這,就是黃大年生前的辦公室。
如今,這裡已成為黃大年紀念館,面向社會免費開放,以圖文介紹、實物展示和視頻播放等多種形式,每天向世人講述著黃大年輝煌卻短暫的一生。
1958年,黃大年出生於廣西南寧,后隨父母下放到偏僻的山村。他從小就對科學知識有著深切的渴望。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黃大年以超出錄取分80分的成績,考入長春地質學院(現吉林大學朝陽校區),憑著刻苦拼搏的精神,以優異成績完成本科和碩士學業,畢業后留校任教。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年輕時期的黃大年,早早就有了愛國報國的遠大志向。在一張寫有畢業贈言的照片上,黃大年留下了“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的豪邁宣言。
1988年,黃大年被批准入黨。他在入黨志願書最后一段動情地寫道:“人的生命相對歷史的長河不過是短暫的一現,隨波逐流隻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我覺得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
也許從那時起,黃大年就想做一朵振興中華的奔騰浪花,心向大海,即使此后到英國攻讀博士學位,開啟了18年的“海漂”生活,為祖國科技進步而努力的信念也一直深藏在他的心中。2009年的冬天,已是國際知名戰略科學家的黃大年,毫不猶豫地放棄了在英國取得的一切,懷著一腔愛國熱情回到祖國,在母校吉林大學任教。
追溯黃大年的成長經歷,會發現對祖國的愛始終是他至真至誠的情結。無論身在何處,《我愛你,中國》都是黃大年最喜愛的歌。他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最高追求。
回國半年多,他就統籌各方力量,繪就了一幅宏大的吉林大學交叉學部藍圖。2016年9月,一個輻射地學部、醫學部、物理學院、汽車學院、機械學院、計算機學院、國際政治系等非行政化科研特區初步形成,黃大年擔任吉林大學新興交叉學科學部首任部長。
他帶領團隊突破一個個技術難點,僅用5年時間就完成了西方國家20多年走過的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中國首台萬米大陸科學鑽探工程樣機“地殼一號”橫空出世,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個掌握萬米鑽探技術的國家﹔無纜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統工程樣機研制突破關鍵技術,為開展大面積地震勘探提供技術支持﹔航空重力梯度儀原理樣機研制成功,固定翼無人機航磁探測系統樣機研發完成,在深地探測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發現……
黃大年常說,自己是在為國家培養人才,馬虎不得。因此,在進行繁忙科研的同時,黃大年還擔任學校本科班的班主任。在學生們的心中,他是一個把所有愛好都讓位給工作的嚴師慈父。他夜以繼日、忘我工作,幾乎沒有休過寒暑假和節假日。
在黃大年的筆記本電腦裡,給每個學生都建了學習筆記和讀書報告文件夾,在開會休息時他通過郵件批閱。每次出差午休時間,他會通過視頻通話,給學生解答問題。無數次拖著行李和疲憊身體出差回來,他的第一站總是實驗室,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為了盡快實現把我國地球物理研究推向世界頂峰的夢想,黃大年的生活除了加班就是出差,深夜的辦公室裡常常隻剩他一個人﹔他因病暈倒前,還不忘囑咐身邊的人,如果自己不行了,一定要把電腦交給國家﹔他在重病入院的時候還在給學生講解問題,還在和同事們研究工作……“我活一天賺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於是黃大年又多了“拼命黃郎”的綽號。
2017年1月8日,長期的過度勞累使健康嚴重透支,黃大年終因膽管癌醫治無效,永遠離開了他為之奮斗的事業,時年58歲。在科學的星空中,這顆璀璨的明星悄然隕落。
回顧黃大年報效祖國、追逐夢想、熱衷科研、勤勉教學的輝煌一生,再多的語言與再精致的描寫也難以寫盡一個科學家的偉岸。他用一顆赤誠之心,堅守著自己的理想與信念,踐行著自己的錚錚誓言,他的精神感染、鼓舞和激勵著各地各行各業的干部群眾和一代又一代的學子。
“黃大年”,不僅是一個名字,還是標志、是精神、是時代的榜樣,更是奮起的力量!(記者張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