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嶺:打造現代種業“黃金名片”

公主嶺市深入實施“1369”高質量發展戰略,錨定建設農業強市目標,依托地處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的核心區位優勢和東北典型黑土區地理優勢,突出發展現代種業。目前,公主嶺市種業集群已初步形成,種子產業規模、效益和影響力位於東北前列,成為輻射東北、華北等區域的種子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公主嶺市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不斷加強育種科研投入,搭建創新平台,加速推動政策、項目、人才等要素集聚,讓一粒粒金燦燦的種子成色更足,農業發展底子更牢、步伐更穩,為吉林農業現代化作出嶺城貢獻。
突出集群發展,壯大種子產業。公主嶺市搶抓建設國家級現代農業(種業)產業園這一有利機遇,充分發揮自身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不斷強化種子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技術、人才、資金等創新要素向吉林鴻翔、吉農高新、吉林宏澤等優勢種業企業集聚,實現優勢互補,做大企業規模。同時,加強育種研發平台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提高生產加工水平,夯實研發和生產基礎,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有引領性、有競爭力的“領頭羊”種子企業。目前,公主嶺市持証的種子生產企業達55家,佔吉林省的三分之一以上,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4家,年生產經營種子量1.4億斤以上,其中,玉米種子9000萬斤,約佔吉林省玉米用種量的45.4%,水稻種子年生產量3500萬斤,約佔吉林省水稻用種量的34.8%。如今,隨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國際種業研發中心、生物育種中心的建成,已有國家、省、市級龍頭企業吉林雲天化、隆平高科、鴻翔種業、先正達、大北農集團等落位公主嶺市,對公主嶺市構建現代種業集群和農業高質量發展產生明顯的輻射和帶動效應。
搭建產學研平台,打造種業強市。公主嶺市積極構建大規模、高效率、高水平的工程化育種技術體系,促進科研與生產緊密結合、品種與市場深度融合,為吉林省乃至全國玉米種業發展筑牢技術根基。投資4.76億元打造國際種業研發中心項目,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引進、組裝、集成和轉化,推動現代育種技術集成創新。積極推動農業企業與科研機構開展品種選育攻關,加快創新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隨著德樂農業與省農科院玉米所、農嫂食品與中南大學、恆通農業與省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等合作研發出的新品種落地轉化,不僅加快了農作物良種的示范推廣,也推進了品種更新換代。積極推進種業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先后建設了種業科技研發平台、國際種業研發中心、生物育種研發中心、先正達春玉米研發中心、水稻制種基地、玉米制種基地等多個平台。公主嶺市與吉林省農科院、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所、吉林農業大學、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以省農科院玉米研究所科研成果轉化為重點,共建國家玉米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區,並以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為龍頭,打造萬畝水稻制種基地。
公主嶺連續3年承辦了國家玉米新品種展示評價現場觀摩活動。目前,已有國內外20多家大型種業及科研機構選擇在公主嶺市落位,並建立育種站。全市種子企業自主繁育的玉米品種有600多個、水稻品種230個、大豆品種60個,形成了“公主嶺種子”品牌。
從田間地頭到制種基地,從種子企業到種業平台,從單純育種到種業全產業鏈……如今的公主嶺,聚焦種業這張“黃金名片”,正走出“一粒種子”加速產業化發展的新路子,一批種業市場經營主體加速匯聚,一系列種業科技創新成果加速落地,其勃勃生機和無限潛力,必將為公主嶺市現代農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加澎湃的動能。
來源:公主嶺市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通化縣:秧歌賀歲,鑼鼓迎春 民間藝術讓年味更濃
- 2月6日,大年初九,通化縣團結廣場上,10支秧歌隊、614名秧歌愛好者身著盛裝,在歡快的鑼鼓聲中,快大茂鎮第九屆秧歌節拉開帷幕,用民間藝術傳遞濃濃的年味。高昂的嗩吶、飛舞的彩扇、整齊的步伐、歡快的鼓點,為現場觀眾帶來一場熱鬧的視聽盛宴。…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