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有新擔當 新征程顯新作為——2024年吉林省“全國模范退役軍人”事跡綜述

編者按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退役軍人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力量。在今年7月29日召開的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會議上,吉林省10人被表彰為“全國模范退役軍人”,2個集體被表彰為“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模范單位”,1人被表彰為“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模范個人”。他們是全省廣大退役軍人中的普通一員,是全省92萬退役軍人的優秀代表。告別軍旅,他們依然接續奮斗在各行各業、用軍人的品格和執著在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開創新天地,他們用不變的初心和無悔的擔當詮釋著“最可愛的人”時代擔當。
一個典型就是一面旗幟。在實現吉林振興發展的新征程上,期待廣大退役軍人永葆本色,以“不待揚鞭自奮蹄”的精神真抓實干,以“一往無前加油干”的毅力攻堅克難,繼續當好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排頭兵”。讓我們向身邊的“模范”學習,汲取他們身上的寶貴品質,筑夢新征程,奮進新時代。
脫下軍裝,他們本色不改,用“兵心”擦亮軍人底色﹔
服務社會,他們奮勇擔當,用“軍魂”彰顯老兵榮光。
7月29日,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表彰了397名全國模范退役軍人、100個全國退役軍人模范單位、80名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模范個人。吉林省10人被表彰為“全國模范退役軍人”,2個集體被表彰為“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模范單位”,1人被表彰為“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模范個人”。受到表彰的個人和集體是全省92萬退役軍人中的杰出代表,他們和廣大退役軍人一樣,退役不褪色、轉崗不轉志,在各行各業各領域、在各自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成為吉林經濟社會建設的生力軍,書寫了無愧於時代和軍旅的出彩人生。
永葆軍人本色 牢記使命擔當
身著戎裝,他們是戰位上的精兵﹔離開軍營,他們是行業排頭兵。新的崗位在哪裡,新的戰位就在哪裡,新的榮光就書寫到哪裡。這是2024年吉林省當選“全國模范退役軍人”的共同特征。
“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張志遠,現任梅河口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雙擁科科長,軍旅生涯中他先后榮立嘉獎11次、三等功4次。在新的崗位上,他推動當地接收安置了8名正團職、2名副團職、31名營職以下轉業干部和77名轉業士官﹔他成立創業孵化基地,與10多家單位簽訂“退役軍人就業直通車”協議,為退役軍人推薦1000余個就業崗位,實現就業120余人,成功安置37名符合條件的隨軍未就業家屬實現再就業。
“全國模范退役軍人”李萬江退役后軍人本色不變,面對吉林市特大暴雨,他第一時間帶隊奔赴豐滿區旺起重災區,他指揮工人和車輛搭設便橋2座,搶修道路10余條,為災區救援打通了交通生命線。他和工人一起參與搭橋、修路、清淤,機械及人工折合費用70余萬元。為解決災區群眾生活工作,他向慈善總會捐款32萬元。為方便400余戶生活困難的回遷家庭,他主動減免物業管理費約203萬元。李萬江以軍人執著和誠信創辦企業,向國家繳納稅金超4億元。
“沒有部隊的淬煉,就沒有今天的我。”這是“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吉林省吉行軍志願服務協會會長呂志國經常挂在嘴邊的話。2014年5月,他組建了吉林省首支退役軍人志願服務組織,組織 “最美退役軍人”“退役軍人創業先鋒” 進校園、進軍營,開展退役軍人主題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先后15次榮獲中國青年志願者優秀個人、吉林省優秀退役軍人等各級表彰。面對肆虐洪魔,呂志國帶領團隊將5噸物資和藥品送到群眾手中,發動企業捐贈價值25萬余元的急需生活物資。
“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崔洪軍以軍人堅韌不拔的意志投身新的戰位,帶領職工新建66千伏變電站3座、擴建220千伏變電站2座,新建66千伏東崗線、錦江線2條。
“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康善建推出“區管委會+社區+企業+社會組織+愛心人士”的模式,96名退役軍人的心願在這個活動中得以實現。
賡續紅色基因 永葆愛民情懷
“把濃濃魚水情延續為拳拳愛民意,轉換的是戰場,不變的是愛民情懷。”2024年“全國模范退役軍人”當選者、吉林省退役軍人尹子武說。
尹子武現為東豐縣小四平鎮梅河村黨支部書記,他帶領村黨支部成員成立“百姓說事點”,並制定村規民約,很多棘手問題在他的努力下得以解決。他為有困難村民新建房屋、辦理低保、新建文化廣場、修建水泥路、排水溝……極大地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數。
“全國模范退役軍人”郁秋裡經過多方努力,為困難退役軍人家庭爭取到3萬余元資金,走訪300余戶困難退役軍人家庭,成立“二道江區擁軍企業聯盟”,為困難家庭子女送去助學金、慰問金。
呂志國組織開展“一書一希望”項目,為40所農村小學贈送2萬余冊圖書,惠及1500余名學生。2024年春節前夕,組織開展“新春致敬英雄 關愛烈士父母”活動,為194位吉林省籍烈士家屬送去價值15萬元的“致敬英雄”禮包,讓烈士家屬感受到社會對英雄的敬重。10年來,他帶領志願服務團隊發放衣物、書籍等物資達15萬余件,價值300余萬元。
在“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張志遠的積極推動下,梅河口市建成“擁政愛民路”“雙擁一條街”“雙擁文化廣場”“雙擁紅色文化長廊”“擁軍優屬小區”,建立《梅河口市擁軍優屬優待目錄清單》,全市已有社會化擁軍企業24家,擁軍優屬單位203家,擁軍優屬店鋪500余家。雞冠山國家森林公園、五奎山風景區等對現役軍人和退役軍人免收門票。
兵心系桑梓 續寫新榮光
“我們會牢記家鄉對我們的養育之恩,部隊對我們的教導之情,以軍人的責任和擔當,始終心系家鄉發展,情系家鄉建設,讓家鄉因為我們退役軍人的加入變得更加美好!”和吉林省10名“全國模范退役軍人”當選者一樣,全省92萬退役軍人以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成為吉林振興發展的生力軍。
“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尹子武為了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積極發展金紅蘋果產業。目前,全村果農已達127戶,果園面積110余公頃,年產量350萬斤,產值達600余萬元。金紅蘋果成為了梅河村的一張亮麗名片,為村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他還創辦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吸納農戶入社種植中草藥和栽植果樹。“這不僅提高了村集體經濟收入,還為村民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帶動就業150余人。”尹子武說。
“全國模范退役軍人”王兆龍結合延吉市文旅市場情況,創新推出“多快好省”服務品牌,並設立全省首家應答服務中心,通過建立前后台工作配合機制,開通退役軍人和特殊群體綠色通道,為2萬余納稅人和繳費人提供便捷服務。他建成“紅色領航 楓橋團隊”支部品牌,聯合延吉市6個街道4個鄉鎮,共建區域化“黨建大聯盟”,延伸稅費服務網絡。同時成立“和悅”工作室,聘請10名顧問,成功處理涉稅爭議、疑難業務84件,調解成功率達100%,使稅費爭議同比下降36%。
“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孫殿友建立“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創新模式,先后投入300余萬元資金,在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明家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食用菌苗100萬株,然后以成本價格提供給白城市洮南市瓦房鎮興盛村這個當時的國家級貧困村,並負責回收。這一創舉直接為當地村民增加了收入,助力100多貧困戶、近500人成功脫貧。
在“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呂志國的帶領下,志願服務團隊精心籌劃了10余個志願服務項目,吸引資金450萬元,與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對接,推動“致敬英雄 戎創青春”伊利自助販賣機退役軍人就創業公益項目,一期預計投入2000萬元、投放1萬台機器,為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創造了新的機遇。
來源:吉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