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當“文藝范”遇上“煙火氣”

——“2024年全國優秀群眾文藝團隊成果展演”在浙江寧波舉辦

徐嘉偉 張芯蕊
2024年11月22日08:4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2024年全國優秀群眾文藝團隊成果展演”現場。
  唐嚴攝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文化館草原母親河藝術團在寧波象山影視城表演舞蹈《祝福》。
  樓美易攝

  秋爽寒未至,鼓瑟引朋來。11月15日晚,“2024年全國優秀群眾文藝團隊成果展演”在浙江寧波奉化體育館舉行。快板聲聲,舞蹈輕盈,民歌悠揚……“文藝范”與“煙火氣”相遇,來自北京、吉林、海南等26個省區市的27支優秀群眾文藝團隊輪番登場,將生活裡的萬千風情融入精彩節目之中。

  百團匯演  萬團參與

  “山上開的馬纓花,哪個最愛它?山上開的馬纓花,阿妹最愛它……”歡快的旋律響起,在演員們的翩翩舞蹈中,雲南紅河的馬纓花,仿佛也“開到”了千裡之外的寧波。

  “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於祖國西南邊陲,因紅河穿境而過得名,節目所運用的正是當地獨有的煙盒舞元素。”雲南馬纓花藝術團成員楊媛媛告訴筆者,從紅河州到寧波,為籌備展演,全團精心准備了數月,希望能將原汁原味的民族風情表演,奉獻給更多觀眾。

  一舞跳罷,一歌又起,觀眾的掌聲也愈發熱烈。無論是男演員們身著對襟衣、女演員們披戴銀飾彈唱的侗族琵琶歌《侗不離酸》,還是將鼓樂、舞蹈、戲曲融為一體,展現黃河氣魄的山西鼓樂《千古黃河》——來自天南地北的27支隊伍,各展絕技,將當地的風土人情、文化特色、歷史韻味融入一場文化盛宴。

  此次展演是全國群眾文藝火熱開展的一個縮影。“全國優秀群眾文藝團隊展演——百團匯演”活動在今年5月啟動,一直持續至今,共有95支優秀群眾文藝團隊脫穎而出。而這些團隊也僅僅是全國群眾文藝團隊中的一小部分,背后是千團聯動、萬團參與。

  在北京,“歌唱北京”“舞動北京”“戲聚北京”“藝韻北京”四大品牌活動已在全市開展37場形式多樣的群眾文藝團隊展演,參與展示的團隊達1163支﹔在江蘇,全省優秀群眾文藝團隊“百團匯演”常州、揚州、泰州、宿遷等多個專場持續開展,其中3支團隊入選2024年全國“百團匯演”優秀群眾文藝團隊……

  依托“百團匯演”品牌,全國各地充分利用傳統節日、法定假日,創新融合群眾文化活動,因地制宜組織本地區優秀群眾文藝團隊展演,引導優秀群眾文藝團隊進社區、進街區、進景區。線上線下公益講座、專題培訓、大師課等形式多樣的文化惠民活動持續開展,極大豐富了全國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藝賦美  深入城鄉

  “椰子是海南的象征,沒想到還能與廣場舞結合起來,讓我在寧波也‘聞到’了陣陣椰香。”寧波K11商圈人來人往,市民李先生聞“聲”而來,來自海南省和遼寧省的兩支全國優秀群眾文藝團隊,正在這裡進行一場富有地域特色的“快閃”表演。

  同一時刻,在寧波南塘老街,青海海西州德都蒙古民歌藝術團攜帶著古老而又神秘的樂器托布秀爾,彈唱起了《黑走馬》﹔寧波慈溪達蓬山景區,雲南馬纓花藝術團以大地為舞台,翩翩起舞﹔寧波北侖九峰山景區,山西太重鼓樂藝術團氣勢磅礡的鼓點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觀看……

  11月16日一早,載著來自全國各地群眾文藝團隊演出人員的車輛出發了。他們兵分十路,走進寧波的村庄、街道、景區等開展“文藝賦美”演出,讓優質的群眾文化藝術資源直達基層,“賦美”城市的各個角落。

  在這場巡演中,無論是參演的演職人員,還是觀演的民眾,都能通過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等各種演出形式,感受到藝術帶來的正能量。“群眾文藝發展的核心在人,老百姓是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角。”寧波市文化館館長孔燕說。

  據寧波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應建勇介紹,從2016年開始,寧波以群眾文藝團隊為重要支撐,調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提出並實施“一人一藝”全民藝術普及工程。截至目前,在寧波,1315個“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遍布城鄉,群眾文藝發展走出了“寧波模式”,也把公共文化服務源源不斷地送到了群眾家門口。

  交流研討  共建群文

  在展演活動開始前,2024年全國優秀群眾文藝團隊建設交流活動在寧波奉化舉辦。

  如何進一步提升群眾文藝團隊的創作水平、表演能力?如何更好地挖掘和傳承地方文化特色?群眾文藝團隊的時代使命為何?80余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群眾文藝團隊代表及文化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了群眾文藝事業的發展經驗、未來機遇。

  “浙江群眾文藝團隊主要特點包括成立時間長、規模大、地域特色鮮明、類型豐富……以省、市級優秀文藝團隊為龍頭,縣(市、區)文藝團隊為支撐,鄉鎮(街道)文化團隊為骨干,鄉村(社區)文化團隊為基礎的文藝團隊建設網絡體系也在不斷完善。”浙江省文化館館長阮靜在發言中講道。

  “2019年,青海省以現有的民間藝術團體、文化館館辦團隊為基礎,組建了50支大美青海文藝輕騎兵團隊。群眾在哪裡,文藝輕騎兵的舞台就在哪裡,力求通過文藝輕騎兵團隊把文化藝術送到老百姓身邊。”青海省文化館黨委書記馬雲蔚分享道。

  各個文化館分享經驗,借鑒彼此的成功做法,解決共同面臨的問題。

  “文化館人要建立自己的系統專家庫,努力打磨精品力作。”“要以人為中心,堅持‘群眾編,群眾演,演給群眾看’”“群眾文藝的創作題材要積極反映當代社會生活和人民情感,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文化館處處長琚存華、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學院客座教授周固堅、中國文化館協會曲藝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茵等專家也積極建言獻策。

  專家一致認為,建立長效的人才培訓和交流機制、搭建多元化的展示平台等舉措,是推動群眾文藝團隊持續發展的關鍵。群眾文藝團隊要在不斷提升整體素質和藝術專業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發展方向。

  “參加群眾文化活動的方式在改變,基層文化工作者要以滿足群眾精神生活需求為目標,讓老百姓有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司長陳彬斌說。

(責編:王帝元、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