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前三季度,相關領域減稅降費退稅超2萬億元——

增添“稅動力” 助企創新發展(銳財經)

本報記者 汪文正
2024年11月13日08: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今年以來,全國稅務部門聚焦落實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推動政策紅利精准快速直達經營主體,有效助推新質生產力和制造業發展。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日前發布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現行政策中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政策減稅降費及退稅20868億元。“真金白銀”的減稅降費紅利,對科技創新和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支持作用明顯。

  創新投入資金更足

  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統一提高到100%﹔將集成電路企業和工業母機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進一步提高至120%……近年來,中國持續加大稅費優惠政策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為激勵企業創新發展營造良好稅收環境。稅務總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支持加大科技投入、成果轉讓和科技人才引進及培養的政策減稅降費及退稅8937億元。

  近9000億元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費優惠落地,讓企業創新投入資金更足。

  廣東惠州是中國重要的新型PCB(印制電路板)制造基地,全市有各類新型PCB企業超100家。勝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作為當地龍頭企業之一,2024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8.55億元,同比增長32.29%。“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在算力和AI服務器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勝宏科技董事長陳濤介紹,2024年度上半年,勝宏科技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總額1.36億元,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減免金額1200多萬元。公司將這筆資金用於研發創新、數字工廠建設等方面,實現擴產增效良性循環。

  從整體發展看,A股上市公司近日交出一份關於研發投入的“成績單”。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研發投入達1.1萬億元,同比增長3.9%。

  創新主體活力更強

  企業是重要的科技創新主體。為支持企業創新發展,除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稅務部門還積極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政策,精准落實先進制造業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和留抵退稅等政策,進一步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營造有利於先進制造業發展的良好生態。

  稅務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等支持培育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和新興產業的政策減稅3025億元。

  稅費優惠政策充分激發企業創新活力,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隊伍不斷壯大。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已超過50萬家,較2023年末增加4.4%﹔累計培育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557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14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6萬家,有效期內的高新技術企業達46.3萬家。

  從企業生產經營情況看,今年1—10月,高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1.4%,其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信息技術服務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7%和12.3%,反映創新要素加快轉化、信息化進程提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7.4%,其中,數字技術應用業、數字內容與媒體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1%和14.8%,反映數字產業化穩步推進。

  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中國大力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制造業重點行業新購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先進制造業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等落實落細,推動制造業加快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在東北地區重要的鋼管集散地吉林省磐石市,眾多鋼鐵生產企業形成了集聚發展格局。吉林省稅務部門全面梳理企業購進設備、器具加速折舊,購置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投資額抵免等相關政策,針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發放《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稅收優惠政策匯編》,為企業設備升級、加速發展提供精准政策輔導。

  稅務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先進制造業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和留抵退稅等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減稅降費及退稅8107億元﹔購買500萬元以下設備器具一次性稅前扣除等支持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的政策減稅800億元。

  各項稅費優惠政策支持制造業發展向好。稅務總局發布的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制造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6%,其中裝備制造業、數字產品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5.3%、8.5%和8.7%。值得注意的是,計算機制造、通訊及雷達設備制造、智能設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銷售收入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同比分別增長16.4%、21.6%和11.2%,反映出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穩步推進。

  國家稅務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稅務部門將進一步落實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各項稅費支持政策,全力護航各類企業創新發展,更好培育和壯大新質生產力、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責編:王帝元、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