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朝陽:以商業繁榮帶動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商業對城市的發展非常重要,對城市的崛起有決定性的、支撐性的意義。人類進入工業社會后,工業要求有生產流通環節,生產要配套零部件,這時興起的一批現代工業城市,或是交通特別發達,便於零部件、貨物運輸,或者附近有礦產資源,能夠為工業發展提供持續性的支撐。特別是東北大城市的興起,幾乎都與工業息息相關。
到了信息社會,第三產業逐漸佔據主體。在我國,第三產業產值在總產值的佔比逐年上升,目前跟工業接近,吸納了大量的就業人口。第三產業主要是指社會服務業。去年,服務業增加值佔我國GDP比重增至54.6%,另外,消費成為拉動經濟的主動力,消費支出拉動GDP增長4.3個百分點。
商業,是一個傳統的說法,為他人服務的產業某種意義上就是商業。商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為了盈利,帶來城市生活的多樣化、復雜化,促進了整個社會的流通。一般來講,貨幣周轉越快,它的增值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就沉澱。相較於農業以年為單位、工業以月為單位周轉,商業是每天都在周轉。在城市,商業為人們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延長人們室外的活動時間進行消費,而時間的延長又促進消費總額的增長,城市因此繁榮。這就是朝陽區商貿繁華對推動整座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
作為長春都市核心區的朝陽,商業底蘊豐厚,半人為、半自發地形成了傳統的三個商圈,包括市中心的重慶商圈,桂林、紅旗商圈。改革開放后,隨著開發區域的興起,以及像吉林大學等高校的轉移,長春市的商業布局發生了變化,幾個傳統商圈有起有落。歐亞集團的崛起加強了紅旗街商圈,又新開辟了歐亞賣場商圈,桂林路這一帶繼續保持優勢,總體看長春的商業在進步。歐亞系列對改造長春的商業布局起了重要作用,它的經營理念、管理方式能夠與時俱進,對長春市的商業發展,特別是對朝陽區的商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另一方面,隨著現代化的發展,以及城市化改造、新建小區的增多,圍繞著小區周邊,拉動了長春市基層社區的小商圈,它們以為居民服務為主,兼有各種新型的業態。由於朝陽區人口眾多,又是長春傳統的文化區,中高端的物業密度大,吸引了一批購買力強的居民定居於此,商業集聚而來,改變了長春整體的商業布局。
長春市過去是一個傳統的工業城市,郊區是糧食生產基地,能把工業、農業和市民的日常生活銜接起來的就是商業。長春市要發展,就要重視商業的發展,具體到商圈,我認為有幾個問題需要特別注意。
第一,保護、支持老商圈煥發青春,輕易不要聽任它衰落。因為老商圈承載了人們對城市的回憶,它是一種文化。形成一個商圈不容易,要花10年、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而瓦解一個商圈一天就能做到。像這樣的教訓不能再重演,要採取一些措施,積極地拉動有所下滑的老商圈。
第二,努力地創造新商圈。歐亞賣場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賣場帶來的綜合商業配套服務,購物、餐飲、娛樂、會展等等,還有房地產,延伸出很長的產業鏈,形成了完整的商圈。在今天這種高度競爭的情況下,還要有創新業態,“這有山”就是一個典型,它針對年輕人的特點,抓住長春市沒有山這一短板,在商場搞出一座山,吸引了眾多消費者。
第三,適應現代化的發展,讓實體商業與線上購物有機地結合。網購不會徹底瓦解實體商業,因為逛店現在不僅是一種消費方式,還成為女性為主的消費者的休閑方式、娛樂方式。實體商業要跟上時代的發展和變革,找到自己的經營特點,打造更有競爭力的商業形態。
第四,商圈的打造,自然生長和城市規劃缺一不可。商業最初都是自然生長的,但是近現代城市卻是規劃設計出來的。如果設計能夠基本實現,就能推動新的商圈產生。從消費角度講,我們的經營方式過於粗放,服務也粗放,這對商業來說是一個致命傷,“服務為王”“品質為王”說到底,還是經營理念的更新。
最后,要在文化上下功夫。商業與文化緊密相關,商業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服務意識提升的同時,還要打造城市的商業氣氛。商業氣氛涉及到商標、店鋪廣告,城市夜晚的亮化,這是一個有創意的設計過程。店鋪應該更加密集,有定期的商業展示、活動等等,努力讓商圈多元化,更豐富多彩,這些都需要城市的規劃管理來促成。
一個城市的商圈形成,和整個城市的經濟發展直接相關,經濟上去了,城市才能車水馬龍。所以衷心希望朝陽區在長春市下一步的經濟發展中,能夠有所突破,這樣我們的商圈才能紅火,形成與時俱進的商業布局,我們的經濟領域就會水漲船高,商業也會因此而不斷進步。(本文作者為吉林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吉林大學東北振興發展研究院院長邴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人民建議︱吉林網友:打造鬆原特色冰雪IP 發展冰雪經濟
- 人民網長春12月6日電 (記者王海躍)眼下,新雪季到來,吉林省各地冰雪旅游發展如火如荼。12月3日,吉林省鬆原市網友在“領導留言板”給鬆原市委書記留言,為家鄉冰雪經濟發展建言獻策:“我的故鄉是吉林省鬆原市,以下是個人對於發展我市冬季冰雪旅游經濟的一些建議,希望能為家鄉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