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和手段(觀察者說)
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千百年來一直是中國人的朴素追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七個聚焦”,其中之一就是“聚焦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這順應了新時代人民群眾對平安越來越高的需求。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牽涉更廣、難度更大、挑戰更多、擔子更重,也更具現實意義。其中,社會治理一頭連著國家和社會的長治久安,一頭連著千家萬戶的生活冷暖,是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的關鍵一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和手段”作為“聚焦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的重要內容,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指明了正確方向。我們要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不斷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和手段,是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的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前進道路上我們面臨的風險考驗隻會越來越復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當今中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隨著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我國社會面臨的安全風險和挑戰層出不窮,各種風險挑戰的聯動效應更加明顯。同時,全面深化改革越向縱深推進,觸及的利益矛盾越復雜尖銳,遇到的干擾就越多、阻力就越大,必定也會面臨這樣那樣的風險挑戰,更加需要社會治理在體制機制和手段上不斷創新。此外,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希望自己的生命財產安全保障更加有力,這都要求我們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和手段,從而更好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安全問題,更加有效地維護社會安定、保障人民安寧,為高質量發展創造安全穩定、和諧有序的社會環境。
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建設平安中國,對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和手段作出頂層設計,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強調善於運用先進的理念、科學的態度、專業的方法、精細的標准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有力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不斷推動平安中國建設邁向更高水平。例如,我們組建中央社會工作部,統籌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中央層面設立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省、市、縣三級逐步建立健全相應的協調機制。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加強社會治理創新,“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接訴即辦”等基層管理機制經驗不斷推廣,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更加健全,村(居)民小組自治、樓宇自治、小區自治等“微自治”探索不斷推進,“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建設蓬勃開展,實現矛盾糾紛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我國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讓人民群眾切實享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治理是一門科學”。新征程上,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必須在深化對社會運行規律和治理規律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和手段,把握好關鍵著力點。要更好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黨建引領對於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機制、豐富手段載體具有重要保障作用。但黨建引領不等於“黨建包辦”,不能事事處處全靠黨員、僅靠黨員,否則就無法廣泛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要正確認識黨建“引”和“領”的作用,既通過黨員干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來帶動群眾參與社會治理,又認真傾聽群眾意見,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在黨的領導下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要更好地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這既是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和手段的重要目標,也是重要方法。當前,在黨組織領導和黨員示范帶動下,大量社會組織活躍在各個領域,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在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應進一步健全社會組織管理制度,完善社會組織培育扶持機制,加強社會組織規范管理,擴大社會組織有序參與。要把現代科技作為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和手段的重要抓手。近年來,許多地方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運用於社會治理,以治理手段創新驅動治理機制創新,並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我們要用好現代科技特別是新一代數字技術,促進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治理,加強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切實提高預測預警預防各類風險能力,實現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不斷增強社會治理的整體性和協同性,讓政府決策更加科學化,讓社會治理更具預見性、精准性、高效性,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安全需求。
(作者為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25日 09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