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傳承、研究闡釋、活化利用 讓吉林歷史文化更具生命力
人民網長春10月18日電 (記者關思聰)中共吉林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16日在長春召開,全會把“完善文化遺產保護機制”專題寫入了《中共吉林省委關於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吉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的實施意見》。
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物”的載體,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吉林有著十分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這些歷史印記著吉林的發展變遷,彰顯了吉林區域文明在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與發展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吉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省委新聞發言人曹路寶介紹,《實施意見》中,從五個方面對文化體制機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是一個系統性的改革方案,特別是在文化傳承與保護上作了重點安排。吉林省將統籌保護與利用、保護與發展、保護與開發的關系,以最小干預為原則,維護好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切實讓吉林歷史文化更鮮活、更具生命力。
一是做好保護傳承的文章。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吉林省將有序開展第四次文物普查,進一步完善全省文物保護名錄,開展文物資源數字化轉化。要健全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和督察制度,構建保護傳承的工作體系,推動全省文物古跡、古樹名木、古鎮古村、文化景觀、非遺民俗等文化遺產的整體性、系統性保護。吉林省堅決執行和完善“先考古、后出讓”的土地制度,重點做好歷史街區、傳統村落、工業遺產的保護傳承,堅決杜絕大拆大建、拆舊建新、拆真建假,促進歷史文化與城鄉發展的融合發展。
二是做好研究闡釋的文章。文化遺產承載燦爛文明,維系民族精神。吉林省將深入發掘文化遺產背后的歷史文化內涵,更好提煉吉林文化之魂。加快建設高句麗和渤海歷史、東北邊疆史、滿鐵史等重要史料館,推動建立文化遺產資源大數據庫,實施《吉林全書》編纂工程,出版吉林文脈系列研究成果叢書,大力推動重要遺址考古,進一步闡釋好吉林文化在中華文化多元一體進程中的地位和貢獻,映照現實、遠觀未來,更好地用文化的力量推動全面振興。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定向培養、學研聯動等機制,支持各級社科研究及博物館、考古單位大力度開展人才引進,廣泛加強與國內外研究機構的合作交流,不斷提升研究能力和技術水平。
三是做好活化利用的文章。“使用是最好的保護”。吉林省將把工業遺址、老舊建筑、歷史街區謀劃建設成為文化產業園區、文旅融合景區、消費體驗街區和美好生活社區,打造融社會教育、文化服務、文明實踐於一體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高水平規劃建設吉林省博物館群,著力構建以國有博物館為主體、行業博物館為特色、民辦博物館為補充的博物館體系。特別是利用好“三地三搖籃”紅色資源,依托東北抗聯創建地、東北解放戰爭發起地、抗美援朝后援地,建設包括四平戰役紀念館改造提升等一批重點項目﹔依托新中國汽車工業搖籃、新中國電影事業搖籃、中國人民航空事業搖籃,規劃建設中國一汽汽車博物館、改造提升長影舊址博物館,建設中國航空博物館等標志性博物館。更好地激活文化遺產的產業價值,挖掘吉林特色文化元素,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把各類遺跡、遺址納入旅游開發,著力用文化豐富旅游內涵、提升旅游品位﹔以旅游帶動文化傳播、推動文化繁榮,實現優勢互補、相得益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創新融合 讓吉林冰雪更具市場活力
- 人民網長春10月18日電 (記者關思聰)今日,中共吉林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新聞發布會召開,介紹中共吉林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有關情況,解讀全會《中共吉林省委關於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吉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內容。 吉林冰雪底蘊深厚,全域發展態勢喜人,特色產品備受游客青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