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呵護愛心帶來更多愛心涌動(人民時評)

程 晨
2024年10月16日08:3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政府部門、平台和社會公眾各盡其責、形成合力,才能讓愛心與善意在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台更好完成接力

  

  近年來,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台應運而生,打破了傳統慈善模式的時間與地域限制,讓求助與施助更加便捷。引導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台健康規范發展,有助於拓寬慈善事業發展的路徑。

  前不久,民政部等部門聯合公布《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台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台的運營規范、資金流向、法律責任予以明確規定,對查驗求助信息真實性作出專門要求,從平台、求助人、信息發布人等多個角度進行了細化規范。讓求助清清楚楚、愛心明明白白,《辦法》進一步填補了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台監管的法治空白。以制度規范呵護社會愛心,將推動形成良好互助氛圍、增強社會的整體凝聚力。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樂於助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助人的形式和渠道理應與時俱進。據統計,僅2023年,全國各家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台累計籌款金額超過百億元,救助案例數以萬計,切實緩解了眾多家庭的經濟困境。與此同時,假冒求助、夸大病情、編造信息、挪用善款等騙捐亂象頻現,不僅損害了捐助者的利益,也影響了平台的公信力和慈善事業的發展,令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失去受助機會。資料顯示,過去5年間,涉及騙捐的網絡求助案例增長了近兩倍。解決問題、鏟除亂象,需要立規矩、明底線,讓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台在法治軌道上實現更大發展。

  捐助行為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而信任建立在信息真實的基礎上。一項調查顯示,影響公眾對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台信任度的因素中,“案例的真實性程度”被受訪者認為最重要。提升求助信息可信度,可以降低捐助者的決策風險,避免他們的善意被欺詐行為利用,讓捐助者更安心。提升求助信息可信度,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虛假求助,營造一個更加公平、透明的求助環境,把寶貴的求助機會留給真正需要的人,對求助者更公平。《辦法》要求平台每半年向社會公開一次其從事個人求助網絡服務的情況,正是為了以公示確保真實、以公開提升公信,最終確保愛心被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當善意得到尊重和珍視,就會激發更多善意﹔當愛心得到呵護和實現,就會帶來更多愛心涌動。政府部門應該加強監管,將《辦法》的各項舉措落到實處,對騙捐行為、平台失察失責等嚴懲不貸,提高違法成本。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台扮演著橋梁的角色,也扮演著資源分配者的角色,應該主動肩負起在求助信息審核、捐助資金管理等方面的責任和義務。求助人、信息發布人是求助信息的來源,應從源頭上確保信息的真實性。政府部門、平台和社會公眾各盡其責、形成合力,才能讓愛心與善意在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台更好完成接力。

  慈善事業是講良心的事業,良心需要用法律法規來捍衛,用透明公開來監督。以真實為基礎、以誠信為准則、以法治為保障,掃除灰色地帶,規范平台運營,促進互信互助,必能讓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台惠及更多人。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16日 05 版)

(責編:李洋、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