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浪“數字藍海” 激活發展動能——長春市積極搶佔數字經濟發展新賽道
召開長春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
創新場景應用、激發數據潛能。
數字時代,數據就是機遇,數據就是潛力。
在加快建設數據要素市場的背景下,如何保障數據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被視為激活數據要素價值必須回答的問題。
面對這一“必答題”,長春堅持用“數”賦能、以“智”提效,圍繞數據加工治理、開發利用、流通交易等環節,積極構建以長春市政數局為業務主導,以長春市信息中心、長春市數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長春市數據創新應用研究院為基礎支撐,以長春數據交易中心、長春數據資產服務中心、長春大數據深加工基地等為骨干抓手的“1+3+N”數據開發流通利用服務體系,深入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加強數據產業規劃布局,完善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數據基礎制度構建,繁榮數據流通交易市場,提高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水平。
乘“數”而上,逐浪前行。
不沿江、不沿海、不沿邊,但長春卻憑著拼搏創新、苦干實干的精神,讓大數據在這片土地上從“無”到“有”,在數字經濟發展新賽道上“搶灘登陸”,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數字動能”。
破解如何“供得出”——強化數據要素供給質量
在長春,政務服務“極簡審批”不斷升級、“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落地、惠企惠民政策“免申即享”“一鍵直達”……“指尖一點”諸事可辦,一部手機暢行通達,政府審批不見面、群眾辦事不求人。
如此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源於長春不斷夯實的政務數據供給基礎。
印發《關於建立健全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加快推進數據有序共享的工作實施方案》,建立議事協調和聯絡人溝通機制﹔
搭建數據共享交換平台,有政務服務事項的部門100%接入,形成“全市一盤棋”的數據共享應用服務支撐體系﹔
制定政務數據分類分級、數據治理技術設計等7個地方標准,印發社保、房管等79個服務接口使用指南﹔
以應用場景為牽引,申請訂閱國家部委和省級各部門數據2493項,累計挂載共享數據資源目錄20826類、數據資源33688項﹔
開展政務信息資源共享責任清單和政務數據資源目錄編制工作,編制全市政務數據資源目錄合計18791項﹔
建設市公共信息資源開放平台,面向全市提供公共信息資源下載與數據接口服務,累計發布公共信息資源開放目錄1619項﹔
組織全市80余家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啟動公共數據資源填報工作,動態完善全市公共數據資源“一本賬”﹔
……
“多管齊下”之后,全市各個領域、各個部門、各個條線的政務數據“應匯盡匯”,實現“群數共享”“有數可用”。
同時,長春成立大數據深加工基地,依托開放群島開源社區,與深圳數交所共建“吉林淨月數據要素服務站”,推動深圳數據產品和融合應用場景優勢本地化﹔與17所高校建立校企合作關系,接納300余名學生入駐基地生產實習,為比亞迪汽車、吉利汽車、京東等10家數據要素型企業提供數據標注、數據清洗服務。
回答如何“流得動”——培育數據交易流通市場
如何讓數據有序流動、推動價值釋放,建設長春數據交易中心成為“關鍵落子”。
2023年8月,長春數據交易中心啟動運營。瞄准“打造東北區域性數據流通交易核心樞紐”的建設目標,採取“事業單位+國資企業”運營模式,面向全國提供交易主體登記、交易標的登記、交易申請磋商、合同簽訂備案等服務。
“今年8月,我們依托長春市數據交易中心,完成了數據資產的入表以及數據產品的確權登記。提升企業對自身數據資產的管理能力的同時,還打造了對企業進行數據資產化服務的新業務。”聯通(吉林)產業互聯網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無獨有偶,深耕醫療人工智能與大數據領域的吉林森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也受益良多。“我們在中心的協助下,完成了數商登記及‘自然手術寫法與ICD-9-CM-3標准手術編碼映射數據庫’產品的上架流程,標志著企業在健康數據要素市場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極大地促進了我們在數據資產入表全鏈條閉環實踐中的穩健前行。”公司負責人張少典說。
為完善數據交易信息披露、安全審計、過程管控、安全管理等規則,長春出台了《長春市數據交易管理辦法》《長春市數據交易中心數據商登記工作指南》等政策文件,並部署上線數據交易服務平台,著力規范場內交易主體、標的、行為、安全、管理與監督。同時挂牌成立數據資產服務中心,整合中國電子雲、雙佳科技、數據寶等公司數據資產服務能力。截至目前,已入駐數據商568家、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51家,申請挂牌數據交易標的369個。
讓數據“流得動”,培育數據交易流通生態成為又一“著力點”。長春深入挖掘培育本地優質數據流通服務商、數據經紀商和第三方服務機構,全力融鑄數商生態,催生數據價值。推動長春數據交易中心廣泛開展數商、數據產品互認互通﹔協同天津、鄭州、深圳、蘇州、浙江等地數據交易機構共同發布196款可供互認的數據產品﹔推動聯通(吉林)產業互聯網有限公司、吉林森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長春淨月發展集團等企業完成省內分行業首單數據資產入表及增信業務。
不僅如此,為保障數據要素市場參與主體合法權益,提升交易互信,長春還探索建立了數據產權登記體系,出台《長春市數據產權登記管理辦法》,形成全市數據資源和數據產品持有、使用、經營三權分置的產權運行機制,規范數據產權登記行為,助力數據資產市場化、資本化、價值化。
攻克如何“用得好”——創新數據產業場景應用
“供得出”是前提,“流得動”是關鍵,“用得好”才是目的。瞄准“用得好”,長春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融合為途徑,著力下好“數據賦能棋”。
作為公共數據應用賦能的兩個“出水口”,政府端的共享應用和社會端的開放利用正在有序推進。
歸集公安、民政、衛健、規自、教育、醫保、社保、公積金等部門產生的個人數據,統籌建設了個人數據空間和統一生存認証兩個主題數據庫,開發了21個接口為各業務部門提供個人身份信息核驗、統一生存認証、信息比對查詢等服務。各類主題數據庫的統籌建設,全面提升政務服務辦事服務效率,提高了審批效率,大幅縮短辦理時限。以生存狀態信息核驗,有效地防范資金冒領風險。通過個人信息共享,降低了基層工作人員的採集成本,有效提升了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數據准確性。
除建設主題數據庫外,長春還堅持開展供需對接,推動應用場景轉化。目前,已推動行政審批、政策直達、精准招商、財源分析等772個業務場景應用落地。
在公共資源交易方面,支持信用、交易、資質等數據核驗需求﹔
在交通出行方面,與百度地圖合作開展公交車網約車GPS數據和擁堵指數數據融合應用,與移動數據運營商合作開展人口流動數據公共管理應用﹔
在政務服務方面,全市370項政務服務事項涉及的47類956份電子証照實現“共享免提交”,支撐水、電、氣、網聯合報裝等19個“高效辦成一件事”﹔
……
打開吉林省農業綜合信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吉農雲”土壤墒情應用管理系統,遍布全省的1.17萬個精密墒情點位以每6小時一次的頻率,連續向平台發送墒情數據。
“以往這些數據,隻作為農業生產規劃的參考數據,在長春市政數局和淨月區的幫助指導下,我們成為第一家取得數據商憑証的企業。”公司相關負責人如是說。如今,作為全省首例農業數據資產入表的企業,其打造的首款農業數據產品已上架長春數據交易中心,數據市場估值達1500余萬元。
建好場景、用好數據、釋放價值,長春對此不遺余力。
推進全市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域和湖倉一體化平台建設,打造公共數據“歸集治理、加工服務、場景創新、應用研發、流通交易”全鏈條,構建“一體統籌+場景化運營”授權運營體系﹔承辦“數據要素X”大賽吉林分賽,推動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城區防汛視頻AI預警系統”入選國家數據局典型案例﹔面向經營主體征集“房信寶”“醫保快賠”“金融機構營銷初篩”等21個公共數據授權場景應用﹔在汽開、淨月兩個核心起步區開展車路雲應用一體化試點建設﹔推動全市人社、不動產、社保等公共數據開展授權運營,長春市交通信號控制系統數據授權運營案例入選《全國公共數據運營年度發展報告》﹔融合政府、高校和市場三方面資源,成立長春市數據創新應用研究院,深入推進“政產學研”成果轉化。
“數字藍海”浪潮激蕩,奮楫揚帆勇立潮頭。
長春正聚焦“一中心五高地”建設,深植數字於產業,深融數智於生活,乘“數”而上、以“數”賦能、逐“數”興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加速打造發展新高地,努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長春的壯麗華章!(孫紅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人民建議丨停止小學作業形式化 吉林前郭:強化監督 避免布置無意義作業
- 人民網長春10月9日電 (記者王海躍)“我家小孩一年級,學校每逢節日都會布置手抄報和粘貼畫類的作業,小孩子根本完成不了,隻能家長來完成,這樣家長不止白天上班,晚上還要額外‘加班’,我認為這樣的形式化作業並沒有讓孩子學習到任何與節日有關的風俗思想,為家長增負擔。”對此,吉林省前郭縣網友在“領導留言板”提出建議,希望一到三年級可以取消此類形式化活動,改為教師帶領孩子做手工,通過學美術的方式向孩子傳播節日的習俗。…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