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喜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尋訪老兵足跡”主題宣傳活動系列報道之七|老兵楊建:戰場上英勇無畏 退役后默默奉獻

今年94歲的楊建,1943年入伍,1958年退役,是一名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的百戰老兵。曾獲得抗美援朝紀念章、反法西斯勝利60周年紀念章、反法西斯70周年紀念章、建國70周年紀念章、建國功臣紀念章等。
一枚枚沉甸甸獎章、一張張滿載榮譽証書,見証著老兵楊建的不凡經歷。
老兵楊建。
“起初決心參軍,是生活受到壓迫為了生計,后來慢慢領悟到當兵是為了解放人民。”楊建道出了自己參軍的初心。楊建出身於山東省沂蒙山區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家裡姊妹五個,因家裡窮常常吃不飽、穿不暖,加上當時土匪、惡霸橫行,生活非常艱難。楊建14歲那年,加入了八路軍游擊隊,成為了一名八路軍小戰士。在抗擊日本侵略者那幾年裡,他先后參加過打抱頭鋪、壇城、高密和小山子戰斗。在戰斗中,小楊建機智靈活,勝利完成了作戰任務,多次受到部隊嘉獎。
1945年,楊建對部隊挺進東北,先后參加了四平解放戰、四平保衛戰、四平攻堅戰等戰斗。在戰斗中,他親眼目睹了戰爭的慘烈,“有時候想起曾經共同戰斗的犧牲的戰友,心裡十分難受。”楊建哽咽地說。
老兵楊建和官兵們分享自己的軍旅體會心得。
1950年,楊建隨部隊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入朝參戰,當時根本就沒有想回來。”在一次戰斗中,敵機轟炸志願軍陣地,楊建和排長躲在掩體裡,突然,他感覺身邊排長的腿動了一下,他知道情況不好,排長一定是被擊中了,他急忙用刺刀幫排長把褲腿挑開,用急救包把他的傷口包扎好。白天因敵機不斷轟炸,傷病員無法撤離,等到晚上后,擔架隊才偷偷上來,他和戰友們將排長抬下陣地,送到后方醫院進行救治。
一次,凌晨四點多敵軍轟炸我軍陣地,楊建被埋在一座炸倒的民房廢墟中,直到下午五點多鐘,連長帶領戰友們才將他救出來。
老兵楊建為孩子們講述自己在戰場上的經歷。
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楊建所在部隊剛經歷了一次激烈的戰斗。楊建和戰友們正准備休整,突然接到上級命令,要求他們在拂曉前到達三所裡,以便有效阻擊敵人。“當時我們是急行軍,特別累,到了目的地后感覺兩條腿都不是自己的了。”楊建和戰友們克服種種困難,用時14個小時行軍70余公裡山路,進入了防御陣地。因為楊建和戰友們提前到達指定位置,搶佔了至關重要的三所裡陣地,堵上了敵軍外逃大門。在三所裡兄弟山陣地中,楊建和戰友們剛剛發射完炮彈,不到三分鐘,敵人的炮彈便發射過來,當時有顆炮彈就落在楊建身邊不遠處,好在炮彈只是炸傷了他右臂,沒有大礙,他簡單包扎好后,又投入了激烈的戰斗中。楊建和戰友們前仆后繼、不怕犧牲、英勇頑強,他們最終頂住了敵人的攻勢,最終取得了戰斗的勝利。“在朝鮮的戰場上,我們經常要面對食物短缺的問題,當時隻有群眾沒來得及收的、凍在地裡的土豆,我們就撿起來啃著吃了。”楊建對當時的戰場情景記憶猶新。
1953年退役后,楊建先后在雙遼市武裝部等部門工作,無論在哪個部門,他始終對黨忠誠,初心不改,從不居功自傲,甘做人民公仆,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他常說:“是黨培養了我,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們任何時候都要相信黨、忠誠黨!”
部隊官兵看望老兵楊建。
“現在我還要好好活著,我要替戰友們見証現在強盛的祖國,以后我要告訴他們,當年的流血犧牲值得!”每想起犧牲在戰場上的戰友們,楊建都眼中含淚。
(文字:趙建龍 徐兵兵 圖片 李強 攝影 孫兆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