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喜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尋訪老兵足跡”主題宣傳活動系列報道之五|老兵於德才:舍生忘死通訊兵 槍林彈雨履使命

今年95歲的老兵於德才,於1947年5月入伍,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榮立大功兩次。
“我當兵就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讓爹媽過上好日子!”曾經的戰火硝煙已經遠去,但說起自己參軍初心,老兵於德才永遠不忘。
在戰場上,於德才是一名通訊員,他肩負著特殊的使命。“在戰場上,通訊員、舉旗手和司號員,目標很顯眼,也是非常容易犧牲的。而我在解放戰爭期間,一直做通訊員,哪裡需要就得沖到哪裡,受傷了也不撤退。”於德才說,通訊員的職責是迅速准確地傳遞上級命令,做到指哪兒打哪兒,絲毫含糊不得。
平津戰役打響后,連長叫作為通訊員的於德才向營長請示,敵軍有一個營的兵力,正在進攻我方陣地,我方打不打?於德才不顧危險,貓腰跑向營長身邊報告。“然后我就往上去,跑到營長跟前,我說,營長打不打,敵人上來了。” 於德才依然清晰地記得當時的作戰場景。營長說“打”的話音還未落,敵人的子彈就飛過來了。子彈從於德才兩腿之間穿過,直接打中了在於德才旁邊的通訊班長身上。“就聽到‘媽呀’一聲,通訊班長中彈倒地了!” 於德才心有余悸地說。緊接著,步槍、機槍一齊掃來,子彈在於德才耳邊呼呼飛,打得旁邊的土都跳了起來,所幸於德才在戰斗中沒有受傷。
青年時期的於德才。
在后來我軍攻打敵軍一個倉庫時,於德才被迫擊炮給震暈過去,土塊子、白菜幫子都壓到了他身上。也不知過了多久,他才醒過來,也不知道連隊在哪,就一個人接著往前跑,直到找到所在部隊,也是從這次被敵軍迫擊炮震暈后,於德才便落下了頭暈和流口水的后遺症。
1954年於德才退役后回東北老家,先后任大隊書記、拖拉機站站長。
作為一個經歷過戰爭年代的老人,於德才常對后輩講述過去日子的艱苦不易,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我父親身上的革命精神,始終都激勵著我,也時刻提醒我,要做一個正直的人。”於德才的兒子說。
(文:趙建龍 攝影:李強 視頻:孫兆領)
來源:吉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