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突出重點、把握關鍵(推動高質量發展 實現經濟行穩致遠)
目標是奮斗的方向,問題是時代的聲音。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2024年中國經濟如何錨定目標、繼續前進?
2023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突出重點,把握關鍵,扎實做好經濟工作。”
“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推動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九項重點任務,繪就了2024年經濟工作的“施工圖”,充分體現了“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的發展智慧。
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廣大干部群眾以龍騰虎躍、魚躍龍門的干勁闖勁,全力以赴完成九項重點任務,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
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突出重點,把握關鍵,扎實做好經濟工作
身高1.78米、體重85公斤、全身40個關節自由度,能模仿人類抓握物體,還能通過立體聲揚聲器與人交談……1月初,2024年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上,上海開普勒探索機器人公司研發的通用人形機器人引人關注。
“去年11月,公司發布了3款通用人形機器人,計劃今年下半年實現量產,向全球市場發售。”公司副總裁胡德波說。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發展,需要提早謀劃、提前部署,搶佔制高點、把握主動權。
北京著力完善腦機接口產業生態,深度推動新材料、新型制造技術、神經科學等交叉融合發展﹔上海圍繞機器人整機、人工智能芯片等要素持續發力,加快布局智能機器人新賽道﹔安徽合肥大力打造空天信息產業新高地,從總部落地、研發創新、融資支持、頻軌資源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各地區各部門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勇爭先、善作為。
工業和信息化部今年將用好國內大市場和豐富應用場景,發展壯大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網聯汽車等新興產業,同時推動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元宇宙、下一代互聯網、6G、量子信息、深海空天開發等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構筑未來發展新優勢。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圍繞這一“重要著力點”,九項重點任務作出周密安排——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位列九項重點任務首位,力求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
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生態優勢將不斷轉化為發展優勢。
生產關系必須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意在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
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
九項重點任務聚焦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直擊“前進中的問題、發展中的煩惱”,為當前仍處恢復關鍵階段的中國經濟指明了方向。
——針對“有效需求不足”,部署“著力擴大國內需求”。
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容、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深入發展……今天的中國,具有超大規模市場並處於需求快速釋放的階段,孕育著廣闊的市場空間。2023年,內需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11.4%,比上年提高25.3個百分點。“應對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推動經濟回升向好,要求我們依托國內大市場優勢,更好發揮內需拉動作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原所長、二級研究員王微表示。
破解矛盾,要立足自身優勢,更要採取務實舉措。從培育壯大新型消費、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等入手挖掘消費潛力,從發揮好政府投資帶動放大效應、支持社會資本等方面入手激發有效投資……“多方發力、協同推進,消費和投資將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內需主動力’將不斷增強。”王微說。
——針對“社會預期偏弱”,部署“深化重點領域改革”。
支持政策“免申即享”,鼓勵民企參與國企混改,常態化向民間資本推介優質投資項目……1月中旬,廣東出台30條舉措,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優化營商環境尤為重要。”中山大學教授林江認為,相關舉措有利於進一步放開市場准入、推進市場監管公平統一、破除公共資源交易領域隱性壁壘,提振民企發展信心。
以改革促發展,靠改革添動力。從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健全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到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暢通民營企業訴求反映和問題解決通道,再到加快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改革舉措落地見效,將切實增強經濟活力,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強大動力。
——針對“風險隱患仍然較多”,部署“持續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
瞄准“關鍵少數”,聚焦“關鍵課題”。1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要著力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系統性風險”。
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加速推進,廣西南寧、重慶等地已將第一批房地產項目“白名單”推送至金融機構,金融和房地產有望實現更良性循環﹔財政部抓實抓緊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化解工作,化解存量、遏制增量﹔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修訂信貸管理制度,促進銀行業金融機構提升信貸管理能力﹔中國人民銀行全面加強金融監管,完善金融風險監測、評估與防控體系……統籌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我們將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一樁樁、一件件,直解“問題”和“煩惱”。增強信心和底氣,有效應對和解決,中國經濟將在戰勝挑戰中不斷發展壯大。
堅持系統觀念,統籌謀劃、協調推進,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
經濟社會體系是一個普遍聯系、多維多元的復雜系統。大海般廣闊的中國經濟,承載和孕育著巨大發展空間,也面臨不少兩難多難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堅持系統觀念”。
“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確要求,系統謀劃、協調推進,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
——暢通“供”與“需”,進一步增強發展動力。
黑龍江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日均迎客超13萬人,同比增長179%﹔新疆昭蘇縣,冰雪樂園充盈歡聲笑語,冰雪雕作品吸引眾多目光……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冰雪經濟越發火熱,“冰雪+體育”“冰雪+文旅”“冰雪+民宿”等新業態蓬勃發展。
“冷資源”變身“熱經濟”,原因在哪裡?
消費需求走高。“隨著居民收入增加,冰雪運動和冰雪消費越發成為常態化的時尚生活方式。”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教授劉敏說。
基礎設施支撐。“以前,從北京到河北崇禮滑雪,開車至少3小時。京張高鐵開通后,高鐵隻需1個小時。城市和雪場更近,打通了消費堵點。”河北張家口雲頂滑雪公園負責人張旭光感慨。
政府部門積極作為。黑龍江開展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動”,吉林面向游客發放3000萬元冰雪消費券……政策“禮包”接連推出。
“冷資源”變身“熱經濟”,好處有很多。
帶動產業發展。在黑龍江哈爾濱,以冰刀、雪板為主的冰雪運動裝備體系和以索道、造雪制冰設備為主的冰雪場地裝備體系初步形成,集聚了2000多家相關企業。
惠及百姓生活。冬日裡,吉林鬆原查干湖屯炊煙裊裊,湖魚美味香飄四溢。“老顧客流連忘返,新面孔與日俱增,開農家樂,年收入30萬元左右。”村民曲三妹說。
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具備強大生產能力,中國經濟優勢獨特、基礎堅實。“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必須找准既能夠形成高質量供給又有利於擴大有效需求的結合點,在政策上同向發力、形成合力。”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認為。
激發有潛能的消費!商務部部署“消費促進年”活動,江蘇啟動“蘇新消費·冬季購物節”,山東支持農村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消費市場綻放新活力。
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國內首個陸纜穿海工程敷設,長江銅陵河段綜合治理工程開工,全球海拔最高大型抽水蓄能電站在四川開建……一批既利當前又惠長遠的重大項目穩步推進。
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供需高效對接、協同發力,中國經濟發展動力將更充沛。
——協調“城”與“鄉”,進一步打開發展空間。
廠房林立,綠意盎然。經過4年循環化改造,山東濟南平陰工業園展露新姿。
“園區更新、城市變美,有我一份力。”今年30歲的任懷民全程參與了改造。在濟南打拼近10年,他從普通員工晉升到公司管理人員,還從合租房搬進了自購的商品房,“安了家,落了戶,歸屬感越來越強。”
400多公裡外,任懷民的老家——山東煙台黃渤海新區張家窯村的面貌也在改變。
原先零散的地塊,變身佔地230多畝的葡萄種植基地。一處大棚裡,從煙台市區趕來的技術員王愛華正給農民講解修剪果枝的要領,“自打村裡2021年成立合作社,我每周都來做技術服務。”葡萄熟了,村民富了,務工加分紅,帶動村民增收。
“能否處理好城鄉關系,關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為推動城鄉互促互進、共生共存,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2023年12月2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深入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有關舉措,明確“把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擺在突出位置”。
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讓農業轉移人口“進得來”“留得住”﹔以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為重點,加快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住房困難問題……“一系列政策舉措,既有利於破解城鄉二元結構,也將有力拉動消費和投資、持續釋放內需潛力。”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魏琪嘉表示。
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共譜“協奏曲”,中國經濟發展空間將更廣闊。
——把握“穩”與“進”,進一步夯實發展底盤。
四川盆地再添大氣田。1月17日,中國石化“深地工程·川渝天然氣基地”獲得突破:合興場氣田1330.12億立方米探明地質儲量通過審定,我國一個新的超深層、整裝致密砂岩千億方大氣田誕生。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關國計民生。2023年,我國能源供應保障平穩。面對全球油氣供需格局的不確定性,國家能源局表示,將發揮煤炭兜底保障作用,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善能源資源儲備體系,把能源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
糧食安全須臾不可忽視。2023年,我國糧食產量再創新高。面對全球糧食危機,我們要“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農業農村部提出,今年要圍繞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確保播種面積總體穩定、有條件的地方挖潛擴面,力爭多增產。
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推動發展和安全“動態平衡、相得益彰”,中國經濟底盤將更堅實。
堅持以釘釘子精神抓落實,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
看准了就抓緊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今年以來,廣大干部群眾踔厲奮發,中國經濟發展再寫新篇——
黃浦江畔,上海啟動“潮涌浦江”投資上海全球分享季系列活動,馳而不息抓好優化營商環境這件大事﹔
江淮大地,安徽聚焦創建一流營商環境,著力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南海之濱,廣東聚焦產業科技話創新、謀未來,奮力建設靠創新進、靠創新強、靠創新勝的現代化新廣東﹔
…………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干事業就要有釘釘子精神,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穩扎穩打向前走,過了一山再登一峰,跨過一溝再越一壑,不斷通過化解難題開創工作新局面。”做好今年經濟工作,關鍵是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確保高質量發展各項重點任務落地落實。
一方面,堅持精准施策,抓住“牛鼻子”、把握“關鍵處”。
走進湖北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測試車間正在驗証廣東一家公司研發的“五軸加工中心”。經過數據分析、測試驗証等流程,設備生產效率可大幅提高。
“過去沒有中試平台,隻能到用戶的生產車間測試產品,出問題后再返回來修改,會拉長研發周期。”華中數控中試部部長鮮飛說,企業自建中試和測試車間后,可以邊測試邊改進,研發周期縮短至原來的1/4。眼下,他們還積極打造中試公共服務平台,開放給業內其他公司共同使用。
中試,產品從研發到生產的必經之路,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關鍵環節。由於投入較高,不少中小企業缺乏中試能力。近日,有關部門印發《制造業中試創新發展實施意見》,瞄准的正是這一“痛點”。支持龍頭企業搭建自主產品中試平台,建設綜合性中試公共服務機構,多管齊下、多措並舉,更多創新成果將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在症結處做文章、出實招。瞄准“卡脖子”技術,實施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和項目﹔聚焦數據要素市場部分領域“空白”,加快構建數據基礎制度體系,為數字經濟發展夯基壘台……集中優勢資源和力量,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提升,更多工作將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一方面,保持戰略定力,接續發力、久久為功。
近日,《浦東新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3—2027年)》發布,賦予浦東新區更大自主權,支持其高水平改革開放。
在全國統一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基礎上,圍繞破除壁壘、開放場景等研究放寬市場准入特別措施﹔在此前制度創新基礎上,再謀劃通過鼓勵外商投資企業依法參與國內標准制定、實施全球資產管理伙伴計劃等開放舉措……先行先試、積極探索,浦東開發開放將不斷展現新氣象。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從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落實金融體制改革,到放寬電信等服務業市場准入、解決數據跨境流動等問題、打造“投資中國”品牌……2024年,改革開放將持續向縱深推進。
“深化”“擴大”“持續”“堅持不懈”“深入推進”……九項重點任務中的“關鍵詞”,充分體現了一抓到底、善作善成的戰略定力。
促“雙碳”,持之以恆。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出,新一年要加強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加快推動節能改造,擴大可再生能源消費,推動能耗“雙控”逐步向碳排放“雙控”轉變。
穩就業,一如既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表示,今年將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完善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金融支持、社會保障等支持體系,加力鞏固就業向好態勢。
惠民生,常抓不懈。住房城鄉建設部表示,將在原有以租為主的住房保障體系基礎上,拓展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新路子,更好滿足居民多層次住房需求。
目標指向一以貫之,重大部署接續遞進,宏偉藍圖才能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
“十四五”規劃,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2024年,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
“‘十四五’前半程,經濟發展、創新驅動、民生福祉、綠色生態、安全保障等5方面20項主要指標中,16項基本符合或快於預期,總體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蘇社表示,下一步,要持續抓好“十四五”規劃綱要各項目標任務落實。
“全面貫徹落實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不斷把發展優勢轉換為發展勢能,2024年中國經濟一定能夠迎難而上、砥礪前行,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認為。
*** ***
時序更替,萬象更新。
看全球,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
看中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了良好穩固的基本面,韌性強、潛力大、回旋余地廣,長期向好的總體趨勢不會改變。
凝心聚力、團結奮斗,切實增強做好經濟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創造性地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我們一定能推動中國經濟沿著高質量發展的軌道行穩致遠。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01日 0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