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流動科普——

為科學插上跨越山水的翅膀

2023年10月12日08: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作為科普深入基層的重要形式,近年來,我國流動科普資源共建共享實現新突破——目前,流動科技館累計巡展5909站,覆蓋29個省份1888個縣級行政區﹔科普大篷車行駛裡程約5465.3萬公裡,相當於繞地球1366圈。

  流動科技館深入山鄉田野,科普大篷車跨越萬水千山,推動優質科普資源不斷下沉,把科學的種子播撒在街道社區、田壟阡陌,播撒在戈壁草原、偏遠山區,點燃人們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熱情。

  ——編  者  

 

  內蒙古呼倫貝爾不斷延伸科普服務觸角——

  “草原科普輕騎兵”跨山越水

  本報記者  張  棖

  9月的內蒙古呼倫貝爾,遼闊無垠的大草原上秋色正濃。一支支被農牧民稱作“草原科普輕騎兵”的科普隊伍,正跨越山水,穿行於廣袤大地,把科普展覽和課堂送到草原森林深處,送到工廠礦區、田間地頭。

  “他們能解答我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問題,比如如何防治牲畜的各類疾病等,特別受歡迎。”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右旗克爾倫蘇木芒來嘎查牧民和平說,“草原科普輕騎兵”的隊員們還手把手教農牧民注冊使用“科普中國”手機應用,送來科普書籍。

  近年來,呼倫貝爾市科學技術協會組建了4支具備農牧林地域特點的“草原科普輕騎兵”隊伍。“呼倫貝爾地域遼闊,下轄14個旗市區,‘草原科普輕騎兵’以科普大篷車為載體,劃為農區分隊、牧區分隊、林區分隊及城郊分隊,確保科普能夠根據受眾需求,有針對性地傳播科學知識。”呼倫貝爾市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負責人、“草原科普輕騎兵”隊員金妍介紹。

  對草原深處的農牧地區來說,科學教育資源是“稀缺品”。前不久,“草原科普輕騎兵”的隊員們乘坐科普大篷車駛入鄂溫克族自治旗輝蘇木阿爾善諾爾嘎查,向自然保護區的牧民宣講保護濕地、保護鳥類、防控疫源疫病等相關知識。好奇的目光聚焦在生動講解的隊員身上,蓬勃的求知欲在牧民心裡悄然發芽。

  “他們還舉辦科普實用技術班,組織周邊牧民學習,傳授給我們致富知識,鼓勵大家發展產業、共同致富。”阿爾善諾爾嘎查牧民孟和告訴記者。

  “草原科普輕騎兵”還創新了科普形式,即當地農牧民點單,選擇他們感興趣的知識,然后由科協派單給“草原科普輕騎兵”,隊員們有針對性地進行科普服務。“比如農區的農民們常會圍繞土壤改良、防治病虫害等提出問題,林區的種植戶們在種什麼品種的果樹、如何發展林下經濟方面有很多疑問,牧區的牧民們則有接羔保育、預防牲畜疫病等問題。我們邀請相關行業專家,走進群眾家裡進行具體指導。”金妍說。

  科普服務的對象,有孩子,也有老人,有農牧民,也有工人、學生。“草原科普輕騎兵”的隊員們採用圖片、文字、順口溜等多種形式講解,把深奧的科學知識變得通俗易懂,易學、易記,深受群眾歡迎。

  一輪輪巡展、一次次驅車前行,“草原科普輕騎兵”隊伍將科普服務的觸角不斷向基層延伸,成為當地優質科普資源下沉的重要途徑。“未來,我們將繼續扎根基層、深入群眾,為服務當地發展作出更多貢獻。”呼倫貝爾市科技館副館長、“草原科普輕騎兵”隊員胡子男表示。

  (徐璐參與採寫)  

 

  湖南省科技館科普大篷車行遍三湘四水——

  到偏遠山區播撒科學種子

  本報記者  王雲娜

  冒著“仙氣”的棉花糖,是什麼味道?“絲絲冰涼,甜中帶脆!”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坪壩鎮九年制學校二年級學生龍英杰說。

  近日,湖南省科技館將科普大篷車開到坪壩,進入校園。借助大篷車載來的超低溫液氮罐,科普老師姚嘉琪為孩子們表演了精彩的“液氮秀”。她將棉花糖、薯片等小零食“泡”在液氮裡,再把冒著白色“仙氣”的美食分給同學們,引得大家爭相品嘗。

  “液氮是液態的氮氣,無色無味無腐蝕性,在正常壓力下溫度極低。因此,食品需要冷凍時,可以採用液氮速凍技術,安全性高且無污染,速凍魚蝦等水產品時經常會用到。”看到孩子們吃得開心、討論熱烈,姚嘉琪趁熱打鐵,向他們普及液氮速凍的科學知識。

  姚老師接著表演了“魔術”——把西瓜大的紅色氣球浸入液氮,一眨眼工夫,氣球就縮成一顆雞蛋大小。取出后,氣球又恢復原狀。

  台下的同學一個個驚訝地瞪大眼睛,姚嘉琪微笑著解釋:“氣球內混合了很多種氣體,浸入超低溫的液氮后,沸點高於氮的氣體會紛紛被液化甚至固化,導致內部氣壓陡然降低,氣球就‘蔫’了。回到常溫空氣中,那些被液化固化的氣體重新汽化,氣球就重新回到圓鼓鼓的狀態啦!”

  科普大篷車還帶來了“空氣加農炮”表演秀、球幕電影、會跳舞的機器人,並邀請同學們登台,與機器人比拼舞技。一時間,掌聲笑聲連連。此外,大篷車上涵蓋數學、光學、電學、力學等方面的數十件科教展品,也吸引了不少同學駐足體驗。

  課堂變成舞台,講課變為表演,這場集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於一體的科普活動,讓孩子們大開眼界。

  滿載著展示器材、實驗用品、表演道具的科普大篷車,是一個個流動的科普課堂。作為全省42輛科普大篷車之一,湖南省科技館科普大篷車活動開辦於2012年。開辦之初,省科技館借助大篷車,把一些科普展品送到偏遠山區。2014年起,增加了科學實驗、表演秀等活動,尤其注重與學生互動,極大激發了鄉村孩子對科學奧秘的探索興趣。

  為了讓科普內容更加貼近孩子們的學習生活,省科技館組建了一支科普小分隊,擔任下鄉開展科普大篷車活動的科普老師。他們緊扣中小學科學課程課標,打磨活動內容,涵蓋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物理、地理等方面的科學知識,以及醫療急救、災害自救、民族文化等內容,並不斷創新形式,受到孩子們的喜愛。

  如今,湖南省科技館科普大篷車行程已達12.8萬公裡,行遍三湘四水。今年以來,已走進32所學校,在鄉村孩子心中播撒科學的種子。

 

  吉林省流動科技館實現兩輪巡展全覆蓋——

  校園裡來了“小型科技館”

  本報記者  鄭智文

  “在這裡能看到星星!”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蒙古族中學教學樓一樓大廳裡,高一學生趙涵向同學分享使用科普儀器“看清星星的真容”時的驚喜。“漫天星空藏於一個望遠鏡形的科普儀器中,按一下按鈕,能切換不同星座,感覺遙遠的星空就在眼前。”趙涵說。

  教學樓大廳擺滿了各類科普展品,成為流動科技館的展區,吸引著學生們前來。

  “8月末剛布好展,學生和老師們都很感興趣。”縣科協副主席金長明介紹,本次流動科技館共設置太空探索、人工智能、地球奧秘3個主題展區,放置46件展品,在學校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展覽,並培養一批科技輔導員進行科普講解,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人工智能主題展區裡,初三學生包涵冰將右手放在科普儀器“隔空控物”的傳感器上方,反復握拳、張開、伸出手指,面前的機械手隨之做出相同的動作。一旁的科技輔導員講解著原理,介紹這種傳感器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過去學習科技知識基本以教材為主,這是第一次體驗和使用科普儀器,感覺很新奇,印象很深刻。”包涵冰連連贊嘆。

  展區內,不只是學生對科普儀器感到新奇,教師們同樣充滿興趣。“小縣城缺少專業的科普設備和場所,科普教育資源相對匱乏。”長期擔任班主任的教師成冰說,對孩子們來說,可觸可感的科普儀器有趣多了。

  如今,流動科技館把一座座小型科技館搬到群眾家門口、學校校園裡,破解縣域中小學生獲取科普教育資源不易的難題。

  中國流動科技館吉林省巡展自2013年啟動,至今已經堅持了10年。截至2023年8月,在吉林省內,流動科技館巡展累計完成102站,參觀人數累計達530萬人次。

  “我們希望通過持之以恆的努力,讓科普教育資源不再稀缺,讓縣城的孩子也能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吉林省科技館流動部部長韓梅介紹,目前,流動科技館已經在吉林省內實現兩輪巡展全覆蓋,每一個縣城的學生都有機會接觸到優質的科普教育資源。

  如今,流動科技館也搬到了線上,打造“雲”巡展、“雲”直播、“雲”社團、“雲”科普,並且在巡展期間開展豐富的特色活動。“我們不僅將前沿的科普設備送到基層,展覽期間還組織開展‘小小科普講解員’科技少年風採大賽、科普‘雲’社團暑期營等特色活動,助力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韓梅介紹。

  版式設計: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12日 07 版)

(責編:馬俊華、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