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丹心育桃李 丹青頌耕耘(堅持“兩創” 鑄就輝煌)

黃華三
2023年09月10日08:3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油畫《年老的中學教員》,作者靳尚誼。

  油畫《最美奮斗者——斯霞》,作者陳世寧。

  中國畫《春雨》,作者桑建國。

  中國畫《支教留念》,作者張春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教師教書育人,辛勤耕耘,美術工作者則以獨具創意的視角和手法,為人民教師畫像。一批優秀美術作品既表達了對教師們的贊美,也折射出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盛景。

  展現教書育人風採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首要職責。教師用心教,學生用心悟,成為課堂上的一道動人風景,也化為美術作品中的一抹暖色。

  堅守講台的平凡身影,在美術工作者筆下熠熠生輝。如張學油畫《春之歌》,畫面中心,一位白發蒼蒼的老教師正背對觀者,沉靜而專注地用粉筆在黑板上寫著古詩﹔畫面近景處,孩子們目不轉睛地看著老師的板書,眼神中充滿對知識的渴望。頗具典型性的場景、老與少的對比、細膩的筆觸,彰顯人民教師的責任擔當。於小冬油畫《教室的陽光》同樣以平實敦厚的畫風給人以感動。作品聚焦高原上的教學場景,鮮活的畫面源於畫家長期扎根高原寫生採風的經歷。作品中,一位女教師站在教室中心,帶領學生認真朗誦著課文,一縷陽光透過窗戶洒在她身上,象征老師及其傳授的知識如同陽光,照亮學生的未來。靳尚誼油畫《年老的中學教員》、陳世寧油畫《最美奮斗者——斯霞》等作品,也都將教師“一片丹心育桃李”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一批教師在深化課堂教學、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堅持帶領學生深入一線、深入基層,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成果用在現實需求中。王曉明、張偉時合作的油畫《時代楷模——黃大年》,以積極踐行科技報國理想的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黃大年為主人公。作品選取車間為背景,反映出黃大年將教育與科研融於一體的實踐。幾位青年學子環繞在黃大年身旁,目光均投向老師,若有所思,仿佛被他的話語感染,願“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讓生命為祖國而澎湃”。郭健濂、褚朱炯、井士劍合作的油畫《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以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為表現對象。作品中,正拿著鉗子在林間修剪果樹的李保國,成為畫面的視覺中心﹔前景處,一顆顆蘋果垂挂枝頭﹔左下方,一位提著果籃的農戶正笑得燦爛﹔還有一群鄉親圍在李保國周圍,認真聽他講解……對瞬間場景的生動刻畫,折射出李保國將課堂開在田間地頭、助力太行山區生態治理和脫貧致富的一生。

  美術工作者將對教師的敬意融於筆端,以敏銳眼光捕捉人物的細微情態,通過不同畫面營構方式、造型手法、色彩調配,帶給觀者不同的視覺審美感受。

  彰顯師生深厚情誼

  優秀教師,不只是傳道授業解惑的良師,更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美術工作者用充滿溫度的藝術語言,呈現廣大教師立德樹人的理想追求,彰顯師生之間的深厚情誼。

  現實中,有許多優秀教師以大愛之心育莘莘學子,他們的精神令人動容。一些美術工作者攫取其中典型,進行藝術提煉,展現人民教師以心靈喚醒心靈、以精神引領精神、以生命溫暖生命的高尚品格。譬如,桑建國中國畫《春雨》,用細致的工筆語言、柔和明朗的色調,描繪了一名女教師在雨中為學生們撐傘的場景。3名學生緊緊抱住老師,老師則將小小雨傘向學生傾斜,全然不顧自己已置身雨中。此時,傘下的空間仿若一處溫馨的港灣,為學生帶來滿滿安全感,正如畫家在題跋中所言,“師恩深深如春雨,潤物細細愛之深”。周思旻雕塑《最美女教師——張麗莉》則以“見義勇為最美人物”張麗莉為表現對象。2012年,在一場車禍中,張麗莉為救學生而失去雙腿。作品呈現了她坐在輪椅上被學生環繞的情景。學生們的表情充滿關切又略帶凝重,張麗莉則面露微笑。古典唯美的人物塑造,表現出一位人民教師的生動形象。

  細節之處見真情,一些美術工作者將目光對准師生相處時的動人瞬間。像余晨星雕塑《高原童聲》,抓住老師為孩子們上音樂課時的情景——孩子們仰頭放歌,稚嫩的臉龐綻開純真的笑容﹔老師雙臂張開,隨著旋律舞動。簡單質朴、充滿童真的造型語言,展露出師生的親密無間。周馨中國畫《師生情》則不拘泥於通過具體的人物形象刻畫表現師生間的深厚情誼,而是將畫面的時間背景設置在教師節當天,通過描繪桌上一簇簇鮮花和寫有“老師,節日快樂”的賀卡,無聲地傳遞出學生對老師的敬愛之情,畫面溫馨,構思立意小中見大。

  近年來,越來越多美術作品或直接、或間接地彰顯教師以德化人的無私大愛,傳遞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

  致敬山鄉無悔堅守

  伴隨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深入實施,大批有情懷、有擔當、熱愛教育的年輕人奔赴山鄉,用青春與熱血點亮鄉村孩子的人生夢想。堅守在廣袤大地上的數百萬鄉村教師、100余萬特崗教師、數十萬支教教師,成為美術創作的重點表現對象。

  “上學,一個孩子也不能少”的堅持,在筆墨丹青中迸發感人力量。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的事跡,打動了許多美術工作者,他們運用不同藝術語言講述張桂梅扎根貧困地區40余年、幫助近2000名女孩走出大山的故事。為創作好中國畫《時代楷模——張桂梅》,青年美術教師宋子伊多次前往雲南考察採風、“深扎”寫生,反復推敲論証、優化草圖,最終將畫面定格在張桂梅平凡工作中的一個普通場景:和藹可親的張桂梅坐在藤椅上,被山區的孩子們簇擁著,她的手上貼滿膏藥,臉上洋溢著慈愛的笑容,身上散發出不平凡的光芒。還有一些美術工作者細致描繪鄉村教育教學場景,致敬將心血洒在邊遠艱苦地區的鄉村教師。像王子錕中國畫《育新人》,採用三聯畫的形式展現了生機盎然的鄉村課堂。作品採用向心式構圖——畫面中間,一位鄉村教師正在為學生講解知識﹔畫面左右,幾名手持課本的學生面朝老師的方向,仿佛在等待答疑解惑。作品借鑒傳統年畫的形式和元素,整體色彩歡快明亮,體現了鄉村教育發展讓更多孩子擁有美好未來的主題。

  在鄉村教育中,特崗教師、支教教師同樣起到重要作用。深耕山鄉,讓青春的光彩愈發閃亮,吸引著美術工作者傾情描繪。袁玲玲中國畫《大山深處的守望》和張春艷中國畫《支教留念》,均以工筆重彩生動刻畫了充滿理想抱負的青年教師形象。兩幅作品構圖近似,都借用合影留念的形式——學生們將老師圍在中間、面向觀者,凸顯一束燭光照亮一方天地的美好。周玲子中國畫《新老師來了》則通過巧妙構思展現教師為鄉村帶來的希望。作品中,並未出現教師形象,卻通過村民和孩子們在村口翹首以盼、等待迎接老師的場景,側面反映出越來越多優秀人才自願到鄉村任教的時代新貌。

  縱覽以人民教師為對象開展的美術創作,其塑造的不只是個體形象,更是時代群像﹔不止於藝術呈現,更著力於精神塑造。這些作品,詮釋了廣大教師的使命擔當,彰顯了大國良師風范。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10日 08 版)

(責編:馬俊華、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