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群眾的角度想問題(一線行走)
干好工作,要學會站在群眾的角度想問題、尋對策、找思路,在辦案中傳播法治理念
農家小院,房前屋后,地裡青菜長勢正好。伴著蔬菜清香,聊起農活,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區人民法院石人鎮人民法庭庭長趙紅波熟門熟路。
薅芹菜,抖浮土,收進筐。“大爺,您說鄰居佔了咱兩壟地,有啥証據不?”趙紅波蹲在地頭邊幫忙,邊大著嗓門詢問。“村裡老人多,去趟鎮裡挺難的。那咱就把服務送到地頭!”
趙紅波扎根鄉鎮法庭32年,她所在的石人鎮人民法庭下轄50余個自然屯,近幾年,案件調撤率超75%。“干好工作,要學會站在群眾的角度想問題、尋對策、找思路,在辦案中傳播法治理念。”
鄉村辦案,得嘮“土嗑”。村民劉某,因工致殘,起訴要求賠償。立案后,趙紅波發現兩項賠償主張重復,無法同時支持。“這倆名字都不一樣,咋就重復了?”劉某摔了卷宗。趙紅波也不急,“老弟,那野菜‘山芹’和‘大葉芹’,名不同,卻是同一種菜。咱這倆賠償主張也是這樣,一個是老提法,一個是新定義,但都是同一個訴求。”趙紅波講得很細致。村民不太熟悉法律,溝通時,如果專業術語過多過硬,難免“事倍功半”。想讓村民願意聽、聽得進,“法官說話得接地氣、有耐心,把專業概念融進村民的日常。”趙紅波說。
鄉村司法工作,還有哪些難處?許多案件金額不大,情節簡單,可涉訴鄉親多是鄰裡親屬,人際疙瘩咋解開?前不久,一名村民背著八旬老母親坐到法庭門口,“大哥不養老媽,我要告他!”不急著立案,開車半小時,趙紅波帶兩人返回村委會。親兄妹、老村干、舊相識一道叫來,直說得幾人慢慢降了聲調,紅了眼眶。“以后老媽住老三家,其他人付贍養費,定期去看,成不?”趙紅波順勢給出建議。各方吐淨委屈,講清是非曲直,矛盾自然好調解。臨走前,趙紅波不忘囑咐:“當著鄉親們點頭了,以后大家可都幫我監督著你們呢。”
鄉村司法工作,不僅關乎當事人的權益保障、未來生活,也影響著其他村民對公平正義的理解。這就需要法官走進田間地頭,接地氣,花心思,講方法,把法律法規送進千家萬戶,讓法治精神生根發芽。
(作者為本報吉林分社記者)
欄目投稿郵箱:yxxz8494@163.com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07日 1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