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事跡簡介
2023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推選活動啟事
為宣傳慶祝第三十九個教師節,廣泛展示新時代人民教師教書育人事跡風採,激勵廣大教師以實際行動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爭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大先生”,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濃厚氛圍,現決定組織開展2023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推選活動。
一、推選范圍
曾獲得過省部級(含)以上榮譽稱號,並在教書育人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各級各類學校教師。
二、推選名額
採取自下而上、逐級推薦的方式,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推薦產生候選人,從中產生12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三、推選條件
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忠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忠實履行國家教育職責,堅持踐行“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和“四個相統一”要求,教書育人成績顯著,貢獻突出,事跡感人,享有很高社會聲譽,具有重要影響力,人民群眾公認。
四、活動流程
1.推薦候選人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推薦候選人並征求省級黨委宣傳部門意見。
2.確定候選人
活動組委會對各地推薦的候選人進行認真審核,確定64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
3.事跡公示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刊登候選人名單及事跡簡介,教育部門戶網站、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中國青年網、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網絡電視台等開辟專題網頁刊登候選人名單及事跡簡介,面向社會公示,公示時間從8月7日到8月11日。
公示期間,歡迎廣大師生、家長及社會各界了解學習楷模候選人事跡,並進行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評議和監督。如對候選人有異議,請向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推選委員會辦公室反映。電子郵箱:fzc@moe.edu.cn,電話:010—66096194。
4.確定結果
推選委員會根據公示反饋和實際情況,從64名候選人中推選出12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五、事跡宣傳
教師節期間,將公布12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並進行事跡宣傳。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推選委員會
2023年8月7日
01 蘇東林
蘇東林,女,漢族,1960年3月生,中共黨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她長期扎根系統級電磁兼容設計和測試領域,既是傳道授業的“好老師”,也是科技建功的“女英豪”。她30余年如一日為本科生講授《電磁場理論》,將電磁強國的思政教育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認知方法融入課堂,筑牢學生專業基礎。她瞄准國家重大需求,發現電磁發射內在規律,揭示復雜系統電磁干擾產生機理,主持完成30多項國家重大工程任務,為形成我國電磁兼容核心基礎能力作出重要貢獻。她勇挑學科建設使命,培養出數百名奮斗在重大工程一線的技術骨干,帶領團隊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曾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02 於會祥
於會祥,男,漢族,1965年4月生,中共黨員,北京育英學校校長、教師。他躬耕基礎教育39年,帶領北京育英學校10余年堅持推進特色辦學和教育教學改革,取得顯著成效。他堅持革命傳統教育,把紅色基因凝結為學校的文化坐標,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浸潤作用。他創新育人模式,構建以“基礎課程、修身課程、發展力課程”為支柱的“育·英課程”體系,研制以“課程·評價系統”“管理·支撐系統”“發展·規劃系統”為內容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從關注“分數”到重視“人的發展”。他帶領學校形成“無體育不教育”的氛圍,把環境之美融入育人大課堂,落實勞動育人課程,致力於辦“真正適合孩子的學校”。曾獲全國模范教師、北京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
03 王成山
王成山,男,漢族,1962年11月生,中共黨員,天津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把當好老師、培養好學生作為至高追求,潛心立德樹人,執著科研攻關。他做好教學工作,牽頭重要課程研發,編纂優質教材,從教以來共培養近200名碩士生、博士生。針對城市電網發展面臨的重大技術問題,研發工程化城網結構優化設計系統,廣泛應用於城市電網大規模建設改造工程。他積極推動儲能技術領域的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組織建設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台,培育勇於創新的技術帶頭人和具有市場思維的復合型人才,帶領的智能電網教師團隊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全國創新爭先獎等榮譽。
04 翟 津
翟津,男,漢族,1976年1月生,中共黨員,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教師。他扎根職業教育23年,雕琢教學藝術,打造名師團隊,成長為具有完善理論知識和企業生產經驗的雙師型教師。他長期擔任世界技能大賽機電一體化項目中國隊教練組組長,從無到有搭建系統完備的訓練體系,實現中國隊該項目金牌零的突破。他構建貼近生產一線、基於任務驅動的實訓課程,推進產教高效融合,培養智能制造應用技術領域高素質技能人才。他制定集教學、科研、社會服務於一體的人才培養方案,對典型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重組,為各地職教師生和企業職工進行技能培訓近兩千人次。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模范教師、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
05 劉少坤
劉少坤,男,漢族,1978年8月生,中共黨員,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教授。他圍繞“服務區域經濟”和“加強校企合作”的專業建設思路,帶領學校計算機技術系由弱到強,成為學校標杆。他針對職教學生學習習慣和心理特點,以學生為本,積極探索基於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培養學生職業能力,使畢業生成為就業市場的“香餑餑”。他錨定“教師能力提升”,磨練教師應用技術研發能力,帶領團隊搭建的各類計算機系統廣泛應用於生產生活場景,入選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入選國家級教學名師,曾獲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黃炎培職業教育杰出教師獎、河北省教書育人楷模等榮譽。
06 婁延果
婁延果,男,漢族,1963年7月生,中共黨員,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學黨委書記、教師。他守護、弘揚學校的紅色底蘊,常年組織“中國夢·學子行”主題活動,夯實學生理想之基、信念之基,幫助學生樹立勇於擔當、知行合一、增長本領的人生追求。他堅守“教育的生命即生命的教育”辦學理念,提出的課堂教學“境脈理論”在全省推廣,推動石家庄一中與18所學校成立學科教研共同體,主持的河北省名校長工作室累計培養指導校長32名,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引領作用。他倡導“像愛自己家孩子一樣愛每一位同學”,向全體學生和家長公布個人手機號碼,“永遠在線的手機”成為學校的閃亮名片。曾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07 白琦瑞
白琦瑞,女,漢族,1968年11月生,中共黨員,山西財經大學副教授。她樹立以學習為中心的思政教育理念,提出“哲學思維教學法”“課堂學習實踐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長年堅持“學生熱點問題課前論壇”教育活動,使思政課堂更貼近學生生活、抵達學生內心。她採用“精准教育”“追蹤教育”等方法幫助學生解決自我認知、情感困惑、網絡成癮等問題,積極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她投身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深入大中小學、企業宣講30多場,參與研發山西省教育廳“兩學一做”網絡平台,建立“志願者教育幫扶隊”,促進學生學以致用、與社會接軌。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山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等榮譽。
08 張 昀
張昀,女,漢族,1966年1月生,中共黨員,山西省陽泉市盂縣第二中學教師。她堅守課堂一線,大膽創新教學,摸索出學案導學“五環節”教學模式、“一三五”教學模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參與編寫的《初中新課程問題解決導學方案》被全省初中學校廣泛使用。她多次主動到鄉村學校交流任教,探索出的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模式在全縣推廣。她愛生如子,38年來堅持家訪,輔導學生,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她示范引領,推廣教學經驗,指導的青年教師成為省市“三晉名師”“學科帶頭人”,交流任教過的3所農村學校教師科研能力大幅提高。入選國家級教學名師,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
09 黃平平
黃平平,男,漢族,1978年10月生,中共黨員,內蒙古工業大學教授。他是科技報國的踐行者,創建了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個雷達技術研究團隊和雷達技術與應用重點實驗室,研制國際先進水平的地基微變監測雷達。開展草原雷達遙感監測技術研究,為草原遙感監測提供了新方法、新手段。他帶領團隊先后入選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創新創業團隊、全國“工人先鋒號”和“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他是講台上的好教師,強化課程思政,引導學生扎根邊疆、科技報國,推行“分階段、特色方向、多方協同”培養模式,完善研究生培養新體系。曾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先進工作者、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榮譽。
10 弭光艷
弭光艷,女,回族,1979年7月生,中共黨員,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額爾古納市三河小學教師。她扎根鄉村美術教育23年,踐行“以美引善、以形悅目、以情感人”的教學理念,帶領學生感受身邊之美、家鄉之美,用愛心與匠心,堅持每年為學生舉辦大型畫展,把美的種子播撒在學生心中,用藝術的力量幫助鄉村孩子樹立信心,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她因地制宜,整合鄉土美育資源,研究開發《“毛毛狗”拼貼畫》校本課程,建立“毛毛狗”工作坊,推進學科融合,將課堂教學、社團活動、藝術活動、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建設等充分結合,深受學生喜愛,教學成果在全區推廣。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等榮譽。
11 萬榮春
萬榮春,男,漢族,1981年2月生,中共黨員,渤海船舶職業學院教授。他博士畢業放棄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到東北小城職業院校任教,為裝備制造業培養人才,參與大國重器建造。他以校友黃旭華先生為燈塔,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作為自己的職業情懷和人生追求,帶領團隊先后建成省職工創新工作室、材料檢測中心和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推動學校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他全身心鑽研教學,虛心向老教師求教,以年均700個教學學時的強度堅守課堂教學一線,成為受學生喜愛、同行認可的優秀教師。入選全國最美教師,曾獲遼寧省優秀教師等榮譽。
12 楊 清
楊清,女,漢族,1963年11月生,中共黨員,中國醫科大學教授。她扎根教壇34年,潛心打造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門、虛仿實驗教學項目3項、精品慕課3門。秉承將人才培養與服務國家健康戰略緊密結合的育人理念,堅持帶領醫學生深入鄉村開展健康科普及宮頸癌免費篩查等社會公益活動,鍛造學生醫者仁心品質,指導學生獲國家競賽金獎。牽頭組建國家級虛擬教研室、東北三省一區新醫科臨床實踐教學聯盟,創建CIVBA臨床實訓體系,帶領32所院校師生聯合開展臨床實踐雲查房等特色教學,為推進東北三省一區優質資源共享、醫學人才共育、一流師資共培貢獻力量。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遼寧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獲評遼寧省本科教學名師。
13 史寧中
史寧中,男,漢族,1950年4月生,中共黨員,東北師范大學教授。他扎根教育50年,從事統計學教學和研究,將約束條件下的統計推斷引入國內,推動中國統計學發展。他深耕課程與教材建設,主持國家中小學數學課程標准修訂,提出“四基”“四能”“三會”等數學核心課程理論,為中小學數學課程改革奠定理論基礎。出版數學思想系列書籍,成為數學教育專業和數學教師培訓教材。他提出“尊重的教育”理念,致力於為基礎教育培養創新型師資。他率先在東北師范大學實行教授委員會制度,開國內高校“教授治學”先河。曾獲首屆全國教材建設先進個人、第五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自然科學)二等獎等榮譽。
14 金永七
金永七,男,朝鮮族,1969年4月生,中共黨員,吉林省白山市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新房子鎮中心小學教師。他在吉林省偏遠的鄉村學校堅守35年,幫助300余個孩子走出大山。他愛生如子,是學生的老師,也是孩子們的“爸爸”,不僅承擔教育教學工作,還照顧學生的生活起居。他關愛留守兒童,為每個孩子慶祝生日,在學校建立“快樂活動室”,為留守兒童與家長建立網絡溝通橋梁。他堅持學習,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努力探索適合鄉村學生的教學方式,開齊語數英音體美等十多門課程,自編鄉土課程,幫助每個孩子綻放光彩。曾獲全國模范教師等榮譽。
15 於 波
於波,男,漢族,1962年10月生,中共黨員,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他深耕心血管診療和科研領域,堅守臨床教學一線,將典型臨床案例引入教學,及時更新專業領域的診療知識,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至今已培養96名博士生,其中41人成為博士、碩士生導師,5人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向邊疆地區輸送大量醫學人才,為邊疆人民的生命健康筑起了堅固的“城牆”。他帶領團隊攻克現代冠心病精准診療的世界難題,顯著降低了冠心病急性事件支架植入率及院內死亡率,突破我國腔內影像設備的進口依賴,建立冠心病介入精准診療體系並在全國推廣。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模范教師、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帶頭人等榮譽。
16 邰 慧
邰慧,女,漢族,1972年3月生,中共黨員,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十七中學新區學校教師。她30年堅守班主任崗位,關愛班級每一個孩子,尤其關心單親、離異家庭學生的健康成長。她形成了“智慧和情趣,靈性和活力,讓笑聲朗朗,讓童心閃亮,讓思維飛揚”的教學風格,積極探索“十新”教育改革模式,先后撰寫了近百篇教育教學論文,主持參與近50個國家級、省市級課題研究,關於“六頂思考帽”的研究在全市名師工作室推廣使用。她多次帶領名師工作室成員送教下鄉,疫情防控期間作為志願者到大學守護校園。作為黨的二十大代表,她通過40多場宣講,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帶進校園、社區、企業、工廠。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范教師、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
17 趙東元
趙東元,男,漢族,1963年6月生,中共黨員,復旦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作為功能介孔材料領域的國際頂尖科學家,他堅持“課比天大”的信念,連續20年面向自然科學大類本科生講授《普通化學》,帶領團隊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課程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並獲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他培養了65名博士生和23位出站博士后,其中許多已成為學科領軍人才。他不僅開創了介孔有機高分子和碳材料研究新領域,還成功將原創基礎研究成果轉化到石化工業應用中,為我國材料科學和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創新爭先獎章等榮譽。
18 張人利
張人利,男,漢族,1948年7月生,無黨派人士,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屬學校校長、教師。他恪守教育規律,銳意改革進取,把一所薄弱學校打造成家長和學生向往的“輕負擔、高質量”優質學校和實施素質教育的知名學校,呈現出學生睡眠時間多、體育藝術科學活動多、課外作業少、近視率低、學業成績好等特征。他提出的“后‘茶館式’教學”及其研究成果向三省一市推廣,產生良好示范效應。他多次主持教育部、上海市重點課題,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和上海市教學成果特等獎。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上海市勞動模范、上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
19 張洪程
張洪程,男,漢族,1951年2月生,中共黨員,揚州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作為我國作物栽培科學家,他始終堅守教學一線,創建“課堂—實驗室—基地—生產田”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知農愛農興農的碩士、博士研究生140多名,他們畢業后主動下沉一線、投身農業。他捐贈150萬元設立獎學金,助學子成才。他潛心問“稻”四十八載,研創的水稻輕簡化、機械化、精確化等技術獲選全國農業主推技術,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重要貢獻。他把技術送到農村、教給農民,一條棉被伴其走遍蘇皖鄂贛等省份,成為農民愛戴的“泥腿子”教授。他帶領團隊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4項,獲得全國模范教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20 眭碧霞
眭碧霞,女,漢族,1964年3月生,民盟盟員,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她深耕職業教育36年,創建了“職業情境、項目育人”的人才培養新模式,組建了“雙元”式跨專業的教學團隊,運用數字技術靈活調整內容,指導學生個性化成長。她關心關愛學生,護佑學生成長之路,提攜幫帶年輕教師,傳遞職教改革接力棒。她帶領團隊建成國家級在線精品課程6門,出版22部國家規劃教材,建設的“軟件技術國家教學資源庫資源”注冊用戶超過94萬人,訪問量突破1.8億人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入選國家級教學名師,團隊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曾獲全國模范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
21 陳杰誠
陳杰誠,男,漢族,1962年6月生,中共黨員,浙江師范大學教授。他36年耕耘在數學教學一線,堅持為本科生講授《數學分析》《實變函數》等課程,其中《實變函數》獲評國家一流課程,先后培養30多位博士,很多已成為數學領域的佼佼者。他研究學科前沿問題和核心問題,在多元調和分析、流形上分析、調和分析在方程研究中的應用等方面均有建樹,解決了多個公開學術問題。他鼓勵教師主動服務和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在“數學+計算機+X”學科交叉領域取得成效,為地方經濟建設提供技術支持。他積極推進大中小教育一體化,成立教育研究中心,開展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研究,推動基礎教育改革。曾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等榮譽。
22 蔡小雄
蔡小雄,男,漢族,1971年10月生,中共黨員,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校長、教師。他致力於學校幫扶工作,作為教育部“組團式”幫扶專家委員會委員,建立教育幫扶雲上溝通機制,長期幫扶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等5個縣的縣中以及浙江省內近10所縣中,為基礎教育優質均衡作出貢獻。他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領辦杭州第二中學迪拜中國學校,在海外成功創辦全日制中國學校。他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建立省級名師工作室,9名成員成長為正高級或特級教師、10余名成員被評為省市教壇新秀,並帶動了上千名教師共同成長,工作室網站點擊量突破144萬人次。曾獲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蘇步青數學教育獎、浙江省杰出教師等榮譽。
23 馮 璐
馮璐,女,漢族,1976年9月生,中共黨員,安徽省合肥市師范附屬小學校長、教師。她長期致力於教改研究,獨創“音頻識字法”“說寫四步訓練法”,突破低學段學生識字難題,廣泛應用於鄉村學校和民族地區學校,推廣到葡萄牙等10余個國家,惠及學生25萬余人。她注重優質資源引領,創設教師“三級梯度培養”方案,在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基地探索出“12345學導研相結合”的研訓模式,幫助教師快速成長。她將自己在多個獎項中所獲的獎金捐贈給希望工程和學校,反哺教育事業,關愛特殊兒童,持續為推進教育公平而努力。入選國家級教學名師,曾獲全國模范教師、安徽省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24 胡忠國
胡忠國,男,漢族,1976年8月生,無黨派人士,安徽省滁州市滁州中學教師。他潛心研究物理教學,從物理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出發,讓學生重演知識的發生過程,逐步形成了“問題引領式高中物理思維型課堂”的教學特色。他堅持“信任、尊重、寬容”的師生相處之道,浸入學生成長過程,關注學生終身發展。他熱心公益事業,為鄉村學校送去有趣、實用、易懂的科學課,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和熱情。他成立名師工作室,在多地開設示范課和專題講座,引領廣大教師專業成長。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安徽省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25 李建平
李建平,男,漢族,1946年11月生,中共黨員,福建師范大學教授。他是該學校理論經濟學科帶頭人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創始人,帶領團隊建設“南方馬克思主義理論陣地”。作為首席專家,他主持修訂的“馬工程”重點教材《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概論》(2021年)成為高校通用教材。他不改初心,年近八旬仍堅守講台,為新生上“開學第一課”,教會他們真信、真學、真懂、真用馬克思主義。他用心育人,培養了95位博士、碩士,許多人成為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學術領軍人才。曾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師、福建省勞動模范等榮譽,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