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長春市連續10年開展“情系駐長官兵、關愛革命功臣”社會化擁軍活動——
人民日報關注吉林:長春涌動雙擁暖流
5月的長春,蓮花山上漫山梨花,浸香十裡。
蓮花山同心村老兵郭志民一大早便守在家門口,翹首盼望著老戰友的到來。今天是幾位抗美援朝老兵時隔一年再次相聚的日子。
9點不到,郭志民家已經開始熱鬧起來。小院裡,長春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工作人員帶來了慰問禮包﹔客廳裡,老兵們互相緊握著手,有說不完的話、嘮不完的嗑﹔廚房裡,志願者們忙著和面、剁餡、包餃子……
這是一片紅色熱土。解放戰爭時期,這裡是東北人民解放軍第一前線指揮所所在地﹔抗美援朝出國作戰期間,吉林作為重要后援地,長春青年踴躍參軍﹔進入新時代,發生在這裡的一個個擁軍故事,猶如盛放的梨花,把芳香沁入老兵的心田裡。
黨的十八大以來,吉林省長春市連續10年開展“情系駐長官兵、關愛革命功臣”擁軍活動,用心用情傾聽老兵的心願心聲,積極為駐長官兵辦實事解難題,帶動社會化擁軍服務全面開花,在全社會營造尊崇軍人的濃厚氛圍。
“你們對待老兵就像親人,把關懷送到了我們心坎上”
告別的家門口,緊緊拉住的雙手,說什麼也不願意放開﹔走出幾十米后回頭,依然能看見老人趴在窗邊不舍的眼神﹔后視鏡裡,拄著拐杖的身影漸漸縮小,直至車子轉彎,再也看不見……
這是柏合暖兵服務隊隊長李桂梅最常見又最不忍心看到的畫面。李桂梅是中華志願者協會的一名志願者,2014年成立了柏合暖兵服務隊,定期組織志願者前往吉林省榮軍院看望傷殘老兵。
在長期走訪慰問老兵工作中,長春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工作人員發現,全市健在的參戰老兵數量眾多,他們當中有許多人戰功赫赫,卻深藏功名。
為關愛革命功臣,2020年開始,長春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吉林省慈善總會、長春柏合暖兵服務隊啟動慰問高齡老兵的“暖兵行動”,帶動社會各界一同加入關心關愛退役軍人的隊伍。
沒想到,“暖兵行動”團隊第一次前往抗美援朝老兵於顯庭的家,卻差點吃了閉門羹。看見老人跛著腳出來開了門,李桂梅趕忙說起來意:“我們是尋訪老兵足跡的暖兵志願者,找到您家是想聽聽您的英雄故事。”
於老只是淡淡地說:“我不是什麼英雄,沒啥說的。”大家輪番溝通不僅無果,於老還下了“逐客令”:“這麼遠來看我,你們也累了,就請回吧。”
見於老不願講起當年的故事,李桂梅轉移話題關心起老人的腿腳:“於爸爸,是不是腿腳不舒服啊?”一邊親切叫著“於爸爸”,一邊捧起老人的腿按摩起來。於老不好意思地說:“這是老毛病了,一到下雨天就痛。孩子,你不嫌我老頭子腳臟嗎?”
李桂梅邊按邊說:“很多跟您一樣上過朝鮮戰場的,都因為當年挨凍落下病根,你們作出了這麼多貢獻,我們得感謝你們才是。”
看著一臉真誠的李桂梅,於老的眼裡泛起了淚光,終於打開了話匣子。1951年,於顯庭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作為炮排排長,他有一本隨時記錄上級指令的戰地本夾子,收藏了70來年,上面還模糊可見“保衛和平”四個字。
臨走的時候,於顯庭把本夾子送給了李桂梅,他說:“孩子,你們能來看我,陪我聊天,給我按摩,我沒啥可表示感謝的,就把這個送給你留個紀念吧。”
在走訪的過程中,有許多老兵都像於顯庭一樣,他們的苦難與輝煌不常對人講,但內心渴望理解與陪伴。團隊成員細心觀察和傾聽,李桂梅把老兵們的“心願清單”夾在這個本夾子裡:王爸爸需要助聽器、郭爸爸需要常去外面晒晒太陽、李爸爸提到了小時候的橘瓣糖……
“暖兵行動”團隊在前方尋訪慰問,了解到老兵們的需要后立馬傳回后方,由愛心企業和個人認領老兵心願,前后緊密配合,幫助老兵們一一圓夢,更給予了老兵精神上的慰藉。
在縣(市、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的引領下,“暖兵行動”用了不到2個月時間,行程4500多公裡,尋訪慰問了130多名高齡老兵。為了能多陪伴老兵,柏合暖兵服務隊的志願者們在每個月的26日,走進老兵和軍烈屬的家裡,陪他們聊天、給老人剪指甲、理發、表演節目。老兵宋恩波說:“你們對待老兵就像親人,把關懷送到了我們心坎上。”
每當聽說團隊要來看望時,許多老兵總是早早守在家門口等候,每到告別的時刻,步履蹣跚的老兵總是執意要送大家離開。他們的小小心願,團隊成員用心傾聽,盡心實現。“行”“能”“沒問題”,一聲聲響亮的回應,換來了一句句“謝謝你們”“常來看看”“很知足了”真摯的道謝。
長春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雙擁工作處處長孫久興說:“實踐中我們感受到,開展社會化擁軍服務,既要靠黨委政府和雙擁部門主導,也要靠社會各界對國防事業的熱愛。”目前,長春擁有社區志願者服務隊、巾幗擁軍服務隊、愛民醫療小組等群眾性雙擁服務組織100多個,有近10萬人活躍在基層雙擁第一線。
“老兵不怕犧牲,還望發揮余熱”
“史老走了。”
今年年初,正在准備春節慰問的社區工作人員收到了這條令人難過的消息。
走在長春的大街小巷,人們常能看到這位老兵敬禮的照片。他叫史保東,2015年應邀參加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觀禮,已90歲高齡的他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受閱部隊全程行軍禮,被親切地稱為“敬禮老兵”。
2020年,吉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聯合省委宣傳部、省軍區政治工作局、省文聯,共同開展“尋訪老兵足跡、講好英雄故事、傳承紅色精神”主題活動。文藝工作者們走進史老家,為他創作畫像。捧著自己的肖像畫,史老難掩激動之情:“我活了90多歲,還是第一次有人給我畫像,謝謝你們惦記我。”
從戰火硝煙中走來,每一位參戰老兵,都是紅色歷史的鮮活教材。隨著時間流逝,健在的參戰老兵越來越少,做好老兵歷史的“搶救”工作,是在與時間賽跑,迫在眉睫。
在蓮花山,記者見到了抗美援朝老兵羅文革。“我沒什麼事跡,我只是個軍醫,不是前線的戰士,怕是要讓你們失望了。”羅老以這樣的話開頭,但講出的故事卻可歌可泣。
“我們包扎的戰士大多是被飛機炸傷的,當時醫療物資特別匱乏,沒有麻醉藥的時候,隻能讓戰士自己忍著了……”回憶起戰場的故事,羅老數次哽咽,卻不願意停下來,仿佛有說不完的話。
“老兵不怕犧牲,還望發揮余熱”,在走訪中,許多老兵道出了心聲。
參戰老兵的親口講述是對紅色歷史有力的支撐與補充,深藏於他們記憶中的戰斗細節,常常直抵人心、動人心魄。長春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與部隊、學校、社區等聯合組建紅色老兵宣講團,為學生們講述革命歷史。在尋訪老兵的同時,開展老兵“口述歷史”系列活動,深入挖掘、記錄老兵的英雄故事。
把老兵的故事記在心裡,更要把老兵的需要放在心裡。長春市二道區東站街道十委社區裡老年人居多,其中優撫對象17人。今年95歲的老兵曲廣興經常自己搬個椅子坐在樓門口晒太陽,腿腳不方便的他,總是一點一點把椅子挪出去,回家時再慢慢挪進樓。
十委社區黨委書記林靜看見后默默記在心裡,趁老人不在的時候在樓門口安裝了一個有靠背的固定休閑椅。第二天,老人看到休閑椅高興得合不攏嘴,還讓老伴給他做了個坐墊放上去,別提有多喜歡。
林靜說,在十委社區,從社區各黨組織書記,到網格長、樓棟長、單元長,都有包保慰問的老兵,針對年老體弱的老兵,他們還提供“上門服務”“代跑代辦”服務。
一路走來,同行者漸多,讓林靜備受鼓舞。有熱心居民看到林書記安裝的休閑椅,主動提出要在夏天前給曲老再安裝一個遮陽棚。依托社會組織,社區還辦起了“幸福食堂”,參戰老兵可以免費就餐,退役軍人享受最低折扣。
“自2013年起,長春在全市范圍內探索推進社區擁軍服務工作,各社區對服務對象進行普遍走訪,詳實掌握擁軍服務對象的基本情況,登記在冊、分類建檔。”長春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曲春蕾介紹,各社區還積極整合服務資源,充分發動志願者、利用社區衛生服務站等服務設施,從生活照顧、急難救助等多方面為擁軍服務對象提供個性化服務。
“歷史要牢記,傳統要發揚”
2022年8月26日,雨霽雲開,空軍航空開放活動暨長春航空展在長春開幕。
空軍航空大學“天之翼”飛行表演隊飛機低空通場,嘯鳴聲起,人群瞬間沸騰起來。在如潮的觀眾中,抗美援朝老兵樊金良坐在輪椅上,抬頭仰望著飛過的一架架飛機,眼眶噙著熱淚,雙手顫顫巍巍舉起,久久不願放下。
家人說,91歲的樊老凌晨4點多起床,穿上老式軍裝,胸前綴滿勛章,是空軍航空開放活動的忠實觀眾,次次必到場。“看,這些飛機,如今是盛世啊!”老人年事已高,難掩內心激動,他一字一句地說,“當年志願軍空軍‘空中拼刺刀’,歷史要牢記,傳統要發揚!”
93313部隊鐘山同志告訴記者:“為助力傳承基因,我們團作為空軍航空開放活動的具體承辦地,‘紅鷹’飛行表演隊連續9次在春城上空華美綻放,離不開駐地的大力支持。”
“長春是新中國航空事業的搖籃,是空軍飛行員的第二故鄉,是雄鷹起飛的地方。”長春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雙擁工作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擦亮“航空城”名片,航空開放活動期間,地方政府積極配合活動周邊驅鳥工作,對300余家的養鴿戶進行政策宣講、定期排查、限時管控。針對環境整治、交通管理等矛盾問題,協調解決涉及20多個部門共160余項困難問題,確保了9屆空軍航空開放活動順利舉辦。
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航校辦起來靠的不僅僅是一代代航校人的團結奮斗、艱苦創業,更有賴於駐地老百姓對航校的大力支持、默默奉獻。”空軍航空大學相關負責人說。
在空軍航空大學航空館,講解員把那段歷史娓娓道來:老航校在戰爭廢墟中建校,需要解決飛機和航材問題,籌建人員發動群眾在深山裡尋挖航空器材﹔東北零下幾十攝氏度的天氣裡,籌建人員就擠在老百姓家中﹔老航校從吉林通化遷至黑龍江牡丹江,又轉移到東安的千裡大搬遷過程中,許多物資靠老百姓的馬車運輸……
幾十年來,駐長官兵視人民如父母,把駐地當成第二故鄉。
漫步在北湖公園、南溪濕地公園等地,隨處可見武警吉林省總隊官兵義務種植的樹木﹔65370部隊在各幫扶村開展巡診工作,診療800余人次﹔陸軍裝甲兵學院士官學校助推二道區英俊鎮胡家村特色產業發展……
人民把軍人當親人,以真心真情對待子弟兵。
行走在長春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擁軍街”“擁軍車站”,如今,長春有擁軍商圈20多處、擁軍企業1000多家、擁軍門店3000余家、擁軍窗口5000余個……讓駐軍時時處處感受到深情。
軍民攜手並肩,北國春城的大地上正處處涌動著軍愛民、民擁軍的暖流,繪就一幅幅動人的雙擁畫卷。
版式設計: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11日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