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落實吉林大米品牌躍升工程的工作細案》印發

人民網長春12月12日電 據吉林省人民政府網站消息,為加快推動吉林大米品牌建設,實現品牌價值顯著提升,稻米產業跨越發展,2022年9月15日,吉林省糧食和儲備局會同省科技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文旅廳、省市場監管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印發了《吉林大米品牌躍升工程實施方案》(吉糧米聯規〔2022〕61號)。按照方案要求,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根據任務分工,結合工作實際,圍繞“六大提升行動”,研究制定了《關於落實吉林大米品牌躍升工程的工作細案》。
關於落實吉林大米品牌躍升工程的工作細案
為加快推進吉林大米品牌躍升工程,圍繞“六大提升行動”制定本工作細案。
一、實施優勢品牌創建培育提升行動
(一)目標任務
圍繞創建區域品牌、培育“頭部”品牌、壯大品牌建設團隊、搭建吉林大米“地標”平台重點任務,深度挖掘吉林大米生態價值、文化價值、品質價值,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區域品牌、“頭部”品牌。2025年,推動2—3個區域品牌(企業品牌)進入中國農業高端區域品牌行列﹔2030年,推動5個以上區域品牌(企業品牌)成為國內高端農業品牌。
(二)主要措施
1.聯動推進品牌建設。推動各市(州)糧食部門、重點水稻產區市縣政府建立工作專班,共同研究謀劃,制定地域特色清晰、產品特性鮮明的區域品牌(企業品牌)創建工作方案,明確施工圖和時間表,確保區域品牌(企業品牌)創建階段性目標如期實現。
2.突出重點區域品牌打造。優選我省七大“水稻特色之鄉”產區的舒蘭大米、梅河大米、鎮賚大米等區域品牌突出宣傳,重點推進,取得先期成果后,接續推進其他區域品牌。
3.樹立“頭部”品牌標杆。建立吉林大米優秀品牌名錄,制定符合吉林大米中高端定位的“頭部”品牌標准,集中政策,重點培育,總結推廣。
4.豐富品牌宣傳形式。深度挖掘品牌文化內涵,組織開展文學創作、攝影大賽、食味品鑒等多種形式的品牌創意活動,開展全方位、立體化宣傳。
5.注重高端媒體傳播。利用新華社、中國之聲、上海“5.10中國品牌日”等高端平台,組成品牌傳播矩陣,開展系列宣傳活動,講好吉林大米品牌故事,提升吉林大米品牌形象。
6.組建專家團隊。充實吉林大米專家委員會力量,在品種選育、農技推廣、儲存加工、產品研發和品牌策劃等領域發揮專家團隊作用。
7.吸引優秀人才返鄉創業。利用品牌影響力,帶動優秀人才投身水稻種植、品牌建設,注重典型挖掘和宣傳,培育吉林大米“新農人”。
8.創辦“吉林大米節”。每年7月16日舉辦“糧食品牌日”活動,逐步擴大吉林大米在國內外的品牌影響力。
9.打造品牌文化宣傳基地。在延邊州和龍市光東村搭建吉林大米稻作文化展示平台,根植並延續吉林大米品牌文化傳承。
二、實施優質水稻品種選育提升行動
(一)目標任務
圍繞加快優良品種推廣應用重點任務,推廣具有吉林特色的標志性水稻品種,每年優選3—5個適合區域特性的優良品種重點推廣。
(二)主要措施
10.加強種企對接。會同省農業農村廳組織水稻育種科研、種業繁育單位與大米企業對接,推廣品質表現優異、產量相對穩定的優質稻種,擴大我省水稻優良品種覆蓋率。
11.強化專家解讀。組織水稻育種專家參加各種推介活動,對食味品質特征強的優良品種進行專業講解,宣傳吉林大米品種、品質、品牌優勢。
三、實施龍頭企業扶優扶強提升行動
(一)目標任務
圍繞擴大企業自有基地規模、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強化金融服務、發揮基金效能重點任務,引入市場倒逼機制,整合相關政策資源,培育壯大龍頭企業。2025年,企業自有水稻種植基地達到400萬畝,億元產值企業達到50戶﹔2030年,企業自有水稻種植基地達到600萬畝,億元產值企業達到100戶。
(二)主要措施
12.助推企業擴大基地。協助省農業農村廳,組織大米企業做好土地流轉、托管、訂單等生產模式的推廣。增加基地規模在企業評優、營銷獎補考核中分值比重,引導各類經營主體擴大基地面積,推進規模經營。
13.加大項目扶持力度。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低溫冷藏庫改造、生產工藝升級、新產品研發等方面開展項目建設,提升龍頭企業綜合實力。
14.增強銀企互動。會同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等部門,組織開展政企銀保擔對接活動,搭建平台,促進交流,暢通企業融資渠道。
15.撬動基金杠杆。加強政策宣傳,引導企業充分利用糧食收購貸款信用保証基金杠杆作用,爭取金融機構貸款支持。
四、實施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提升行動
(一)目標任務
圍繞創新發展新型業態、促進業態產品升級、培育三產融合組織體系重點任務,縱向貫通產加銷,橫向融合農文旅,打造三產融合業態鮮明的水稻田園綜合體。2025年,水稻田園綜合體達到20個﹔2030年,水稻田園綜合體達到50個。
(二)主要措施
16.培育吉林大米特優企業。會同相關部門,推動大米企業與水稻專業合作社建立聯系,促進水稻田園綜合體等新型業態形成和發展。在此基礎上,評選質量標准高、市場表現好、三產融合強的經營主體,並予以獎補。
17.完善“吉田認購”體系。制定“吉田認購”基地、環境、產品、倉儲、運輸等規范,提升“吉田認購”平台宣傳和銷售功能,推進“吉田認購”銷售與吉林大米直營店、網絡直播、電商銷售等渠道結合。
18.突出示范引領。通過召開現場推介會等形式,宣傳展示具有吉林特色的水稻田園綜合體,引導更多的經營主體投資田園綜合體,升級服務業態。
19.推進農企聯合。依托省糧食行業協會,組織龍頭企業與當地合作社結成對子,與農戶形成利益共同體,充分發揮行業協會橋梁紐帶作用,實現品牌大米產購銷一體化經營。
五、實施質量標准精准管控提升行動
(一)目標任務
圍繞打造基地“樣板”、強化全產業鏈標准規范、構建大米質量溯源體系、嚴格吉林大米品牌認証重點任務,完善標准體系,強化標准執行,保障產品質量,維護品牌形象。2025年,吉林大米標准體系、認証體系、溯源體系基本確立,大數據平台全面升級,執行“5T”標准的企業達到30戶﹔2030年,執行“5T”標准的企業達到60戶。
(二)主要措施
20.加強專家指導。組織專家團隊分級、分類、分區域深入企業推廣“統一供種、統一耕種、統一施肥、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收獲”的“五統一”生產模式,並對創建水稻種植示范區提供技術指導。
21.完善標准規范。修訂吉林大米全產業鏈標准,完善吉林大米品質檢測標准和評價辦法,加強企業在水稻種植、儲存、加工各環節的品質管控。
22.推廣“5T”標准。升級吉林大米“5T”標准平台,加強吉林大米“5T”標准應用,規范水稻熟收、田場、烘干、收倉、儲存管理,從源頭嚴把稻谷質量關。
23.加強數字化管理。升級吉林大米質量安全可追溯大數據平台,提升數據存儲和綜合分析能力,實現從種植到銷售全程可跟蹤,推動產業數字化。
24.完善品牌認証體系。修訂吉林大米品牌使用准入標准,制定品牌分級認証管理辦法,嚴格規范企業基地規模、產品質量、溯源管理、標識使用,完善指標考核和授權管理機制,推動企業產品升級。
25.打造行業先鋒。組織推薦吉林大米產業聯盟企業參與我省“吉致吉品”認証,培育“吉”字號名優產品“領跑者”。
26.強化質量跟蹤。依托專業機構,定期對吉林大米產品進行質量抽檢,維護品牌形象。
六、實施品牌營銷渠道拓展提升行動
(一)目標任務
圍繞深耕銷區市場、升級營銷理念、拓展營銷渠道、推廣消費體驗重點任務,鞏固吉林大米中高端銷售市場,促進品牌大米量價齊升。2025年,全省中高端大米銷量達到30億斤,其中:“頭部”品牌大米銷量達到200萬斤﹔2030年,全省中高端大米銷量達到50億斤,其中:“頭部”品牌大米銷量達到1000萬斤。
(二)主要措施
27.深化產銷合作。立足京滬浙閩等主銷區,在鞏固原有產銷合作關系基礎上,下沉工作重心,有針對性地開展吉林大米核心品牌、區域品牌推介活動,持續提升吉林大米在主銷區市場的佔有率。
28.創建省外營銷基地。鼓勵區域品牌經營主體與銷區運營商合作,在當地設立“公共倉”,降低經營成本,提升品牌大米市場競爭力。
29.構建運營中心。依托省糧食行業協會組建吉林大米運營中心,優選吉林大米經營主體省外營銷網點,確定質量標准、規范產品包裝、統一形象宣傳,強化協調服務職能,形成吉林大米系列產品營銷網絡,對年度考核達標的門店、專區、專櫃授牌並給予適當獎補,打造吉林大米運營中心營銷矩陣。
30.推動產品賦能。立足水稻田園綜合體等新型業態,瞄准全國高端用戶市場,圍繞“賣概念、賣生態、賣文化、賣服務”,開展特色營銷活動,擴大定制化產品銷售。
31.重構網絡平台。整合吉林大米網、吉林大米品牌大數據雲平台,服務於吉林大米品牌建設,實現吉林大米品牌宣傳同頻互動、系列產品同網展示、質量安全同步可溯、行業信息同台共享。
32.促進線上銷售。參照營銷渠道獎補辦法,制定吉林糧食品牌電商營銷渠道獎補辦法,支持吉林大米生產企業建設自身電商渠道,形成吉林大米品牌線上營銷合力。
33.推進吉米進菜單。對接餐飲機構,合作開設吉林大米餐飲體驗店,借助菜單擴大宣傳,並與當地名菜、名店互動,提升吉林大米品牌知名度。
34.推進吉米進展館。依托北京服貿會、東北亞博覽會等高端展會平台,設立吉林大米精品屋,全方位、立體化、高層次展示糧食品牌形象。
35.推進吉米進景區。結合景區重大活動,與相關部門合作,推進吉林大米品牌宣傳、產品銷售與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等服務有機融合,提升消費體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