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吉林省對國內現存規模最大的抗聯遺址進行發掘保護

人民日報關注吉林︱傳承和弘揚東北抗聯精神

本報記者 朱思雄 祝大偉 鄭智文
2022年12月12日08:3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2021年7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位於吉林市磐石市的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進行考古發掘,証實其為國內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抗聯遺址。考古工作為東北抗聯研究提供了翔實的考古實物資料。在此基礎上,當地通過多種方式,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內涵,讓東北抗聯精神更好傳承和弘揚。

 

臨近年末,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紅石砬子抗聯遺跡考古隊領隊孟慶旭盤點著一年多來的收獲:對吉林市磐石市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系統考古調查發現3000余處抗聯遺跡,証實其為國內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抗聯遺址。

吉林省高度重視抗聯遺址發掘保護利用工作。目前,全省發現抗聯舊址133處,形成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紅色旅游呈現爆發式增長。近日,記者跟隨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紅石砬子抗聯遺跡考古隊,實地探尋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的考古歷程。

為東北抗聯研究提供翔實資料

磐石市區西20公裡外,群峰環立,密林幽幽,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遺址便位於此。

“這裡是地窨子遺址,我們在這裡發現了鋤、鏵、碗、罐等農業生產和生活用具,還發現了子彈和彈夾。”在一處抗聯遺址,孟慶旭細致介紹著。

1931年,東北抗日武裝“磐石赤色游擊隊”在磐石成立。創建於1932年的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在東北地區創建的第一塊抗日游擊根據地,楊靖宇將軍曾在此浴血奮戰。2019年,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遺址被國務院列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磐石抗聯遺跡豐富。2021年7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進行考古發掘,遺址分布范圍32平方公裡,按照自然地形劃分成八家溝等15個區域。

“去年10月起,對根據地進行系統的考古調查,至今已發現3000余處遺跡。”孟慶旭說,這些遺跡從考古學角度闡釋了東北抗聯密營的形制形態特點。

今年,孟慶旭帶隊重點對小姚家溝內的抗聯遺跡進行發掘,發現多處地窨子遺存、訓練用大型平台,出土陶瓷器生活用具、鐵制生產工具以及刀、子彈等各類遺物近400件。

“考古調查發現,根據地以紅石砬子山脈八家溝、二趟溝等溝谷為主體構建起根據地的核心,谷口及道路兩側設置警戒、防御等設施,保障根據地主體安全。”在抗聯遺跡分布圖前,孟慶旭說,當地軍民依托自然環境建立起一套簡單軍事防御體系,根據地遺跡和遺物講述著他們利用簡陋武器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斗爭。

據介紹,抗聯遺存主要分為戰斗地、會議地、居住地、犧牲地等,由於大部分抗聯部隊以游擊戰為主,遺存數量稀少。“抗聯研究存在著‘有史無跡’的難題。”孟慶旭說,考古工作為東北抗聯研究提供了翔實的考古實物資料。

將進行更大范圍的考古發掘

“從小姚家溝內的抗聯遺跡遺物來看,紅石砬子遺址群是集武裝斗爭、生活、生產於一體的抗日根據地。”孟慶旭說。

“紅色遺跡承載著紅色記憶。”隨著抗聯遺跡發掘的推進,孟慶旭對抗聯遺跡保護利用的緊迫感更強,“抗聯遺跡需要更好的保護”。

吉林省內絕大部分抗聯遺址遺跡零散地存在於深山密林中,交通不便,給考古隊帶來不少困難。然而,更讓孟慶旭感到困難的,是缺少研究抗聯歷史的專業人才,特別是從事革命文物考古工作的人才。

近年來,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啟動東北抗聯遺址考古調查,將考古調查發掘與歷史文獻、口述史相結合,探索革命文物基礎研究新模式,同時建立東北抗聯遺址數據庫。

孟慶旭所帶領的團隊,成為全省唯一一支從事抗聯遺跡考古調查的隊伍,他們沿著抗聯足跡奔波在山林中,如今已有5年。

“和散布在全省各地山林中的抗聯遺跡相比,我們的力量仍微不足道。”孟慶旭坦言,抗聯遺址遺跡亟須發掘保護,需要更多專業人才投入其中。

眼下,孟慶旭與隊員要將紅石砬子遺址中新發掘的遺跡進行技術性回填,以保証遺址完整地度過長達半年的冰封期。“保護好,才能利用好。”如今,孟慶旭正同相關部門配合攻關,破解土石遺址露天保護這個難題。

“明年我們計劃沿著抗聯足跡,進行更大范圍的考古發掘,保護、利用好抗聯遺址,傳承抗聯精神,講述好抗聯故事。”孟慶旭說。

挖掘好革命文物背后的內涵

“這是我們近期在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遺址發現的……”在磐石市抗日斗爭紀念館,館長李秋虹正在繪聲繪色地向前來參觀的游客講解。

隨著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遺址的考古發掘,磐石市充分利用一系列出土文物,設立“黑土地·紅石魂”考古成果展覽,吸引游客前來參觀。孟慶旭帶領的考古隊與磐石市抗日斗爭紀念館合作策劃展陳,並推動紅石砬子出土的抗聯文物在全省巡展。

“我們展出部分考古發掘出土的文物,緊密結合東北抗日斗爭歷史,講述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遺址的考古故事。”李秋虹表示,不僅要保護好革命文物,更要挖掘好革命文物背后的內涵。

“戴上它可以有更形象的認識。”展陳現場,李秋虹遞給記者一副輕便的VR眼鏡。戴上眼鏡后,眼前出現了位於密林深處的抗聯密營,裡面灶台、煙道等布局一目了然。

在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的發掘與保護利用中,孟慶旭帶領考古隊對遺址進行全面數字化採集,依據考古研究成果、參與者口述、文獻和民俗資料等,對遺跡進行三維建模復原,真實再現東北抗聯密營。

東行數百公裡的長白山區中,老黑河遺址在密林深處無聲訴說著抗戰記憶。2020年,孟慶旭帶領團隊對遺跡進行系統考古調查,並對破壞較為嚴重部分遺跡進行搶救性發掘。

經過搶救保護,老黑河遺址已經成為全省革命文物與旅游深度融合的典范。2021年,長白山老黑河遺址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22年確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有了老黑河遺址保護利用的成功案例,吉林省已全面啟動考古抗聯—磐石紅色文化探源工程,加快推進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東北抗聯遺址公園建設。“與旅游融合,助力抗聯遺跡挖掘保護,讓抗聯精神得以更好傳承。”孟慶旭表示。

近年來,吉林省開展東北抗聯遺址考古調查、實施革命文物精品展覽工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等項目。2021年,吉林省23處紅色資源入選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2021年全國“紅色旅游熱度提升最快排名”,吉林省位居第三,紅色旅游發展勢頭強勁。


《 人民日報 》( 2022年12月12日 13 版)

(責編:李思玥、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