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e起點贊長春這十年

長春模式,“因城施教”春風化雨

2022年10月04日08:34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近年來,長春市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持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加快補齊教育短板,全力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向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教育質量實現新提升,教育公平達到新高度,服務長春發展做出新貢獻,十年樹成,春風滿城。長春市用一次次實際行動譜寫出立德樹人新篇章。因材施教,是因人而異的教育方法﹔因“城”施教,是教育均衡發展的“長春模式”。

黨建引領,“紅燭春城”星火輝映

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証。長春市全面落實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選好配好用好基層學校黨組織書記,加強黨對教育的全面領導。啟動實施“紅燭映春城”黨建示范品牌創建行動,全市169家單位參與試點。深化大中小學校思政一體化建設,建設大中小學“信仰講堂”“英雄講堂”,推進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落實中小學思政“十個一百行動計劃”,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綜合改革全覆蓋。

始終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增強中小學基層黨組織力量。持續實施中小學“強基領航”行動和“早教育、早傳承、早培養”育苗工程。圍繞“四個服務”,開展“服務基層”專項行動,常態化開展局黨組成員“進一線、到基層”活動。加強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開展“三走進,三服務”活動,助力高校黨建工作再上新台階。常態化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黨員深入街道、社區,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全市公辦中小學全面實現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兩個百分百”覆蓋基礎上,建成全國首個民辦學校黨建指導中心,大力推動民辦學校黨組織覆蓋。目前,長春市民辦學校全面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

有教無類,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促進公平始終是義務教育改革發展的主線。聚焦這條主線,長春市在教育投入布局、優化集群發展、建強教師隊伍等方面狠下功夫,不斷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步伐,逐步形成了城鄉一體協同共進、集群發展厚積成勢、教育民生保障有力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圍繞科學規劃網點布局、全面改善辦學條件等全面發力,促進硬件優質均衡。編制《長春市規劃區中小學校布局專項規劃(2017—2035年)》,全市加大財政投入,統籌教育資源均衡分配,2017至2022年,新增義務教育網點布局學校34所,提供學位近5.6萬個。依據學校辦學規模和生源分布情況,科學劃定學區,確保學區覆蓋率達到100%。

圍繞共同體抱團發展、城鄉一體發展、資源共建共享,優化集群發展,促進校際優質均衡。在義務教育大學區管理改革基礎上,長春市依托集成運行模式,構建區域(學校)發展共同體,集聚優質教育資源,啟動實施全市三期基礎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實施“12345”挂圖作戰策略和20個項目行動計劃,實現以強帶弱、整體提升。以長春市基礎教育發展管理平台為載體,實施城鄉學校強弱結盟、對口幫扶。依托教育信息化,廣泛開展區本課程、校本課程、大單元開發三級聯合教研活動,持續深化教學評一體化,促進156個共同體共建共享。投入專項經費,推進長春市“名師雲課”創建工程,探索建立“雙減”背景下優秀作業資源庫,每年惠及近百萬學子。

促進師資優質均衡是城鄉教育一體化的關鍵,也是教育公平的保障。長春市通過強師計劃、“訂單式”培訓、走教交流等形式不斷補充師資力量,優化教師隊伍,讓更多學生享受到優質師資。2022年,長春市面向北京師范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高校引進優秀畢業生,同時,通過面向社會公開招聘、農村“特崗計劃”和“碩師計劃”、免費師范生安置等渠道,補充新教師2000余人。面向各縣區實施“訂單式”培訓和送課,實現訂單培訓全覆蓋,進一步加強各城鄉共同體優質資源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目標性交流、大學區交流等形式,深入開展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切實加強城鄉教師資源合理配置,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

課后服務,百花齊放助力“雙減”

“雙減”工作是黨中央關心、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民生問題,也是教育領域當前的一件大事,全面推行課后服務是貫徹落實“雙減”工作的重要抓手。長春市主動作為,多措並舉,積極發揮中小學校課后服務主渠道作用,不斷推進課后服務提質升級。

自2017年開始,長春市率先在全國推行了小學生課后免費托管服務“蓓蕾計劃”,得到社會一致認可和好評,並於2019年入選了“中國改革十大年度優秀案例”。如今,長春市在“蓓蕾計劃”基礎上,進一步延長服務時間、拓展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量,全力將課后服務打造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平台。

為擴大假期托管服務成效,長春市在寒假期間開展冰上運動假期托管服務,共澆筑校園冰場81塊,參與人數近11萬人次。隨后又在暑假前指導各地因地制宜、積極打造以特色服務項目“營地”為主體、志願參與教師為主力、學生全面發展為主線的暑期托管模式。2022年暑期,長春市共設立234個“營地”,開設700余門特色類服務課程,解決了5.2萬名學生暑期“看護難”問題。

課后服務工作開展得好不好,學生與家長滿意不滿意,關鍵在質量。為促進課后服務提質升級,長春市教育局多次開展學校實地調研,組織召開專家座談,征求教師、家長等多方意見,制發實施方案。長春市提出“優化課程設計、激發教師活力、挖潛校內資源、用好校外資源、創新服務方式”五大舉措,確定了“部署實施、宣傳推廣、穩步提升”三大階段,統籌推進我市課后服務質量提升。各校多措並舉、百花齊放,長春市第一〇八學校開設擊劍、攀岩、中華武術等20余個活動社團﹔解放大路小學充分利用校外資源到科技館、博物館、紅色教育基地開展課后服務……2022秋季學期課后服務首周,參與課后服務的學生達58.8萬人,佔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人數的89.3%。

長春市立足“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實現教育強市”目標定位,將課后服務打造成拓展素質教育新平台,並以此作為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走深走實的具體行動,持續做好“增”的文章,不斷提高“減”的效果,以課后服務提質升級回應群眾所需。

“專屬訂制”,幼小銜接雙向奔赴 

近年來,長春市按照“試點先行、全面鋪開、整體提質”工作策略,扎實做好幼小銜接各項工作,於去年啟動實施試點工作,制定印發長春市幼小銜接“1+3”工作方案,確定6個實驗區,組建“61+35”幼小科學銜接共同體,探索混齡式學習模式,創新開展“新生訓練營”活動……一個個創新舉措,一次次實際行動緊緊盯住“發力點”“預備點”“零起點”“支撐點”,全面推進幼小銜接工作,開啟一場基於兒童全面健康發展的“專屬訂制”。

為落實小學一年級“零起點”教學要求,各實驗區、試點校充分整合域內域外優質資源,開設120余種動態特色課程,鼓勵學生自主選課、教師走班上課,全面激發學生學習潛能。研發低年級家庭實踐作業,開展游戲化、生活化、實踐性的親子綜合實踐作業,緩解新生入學焦慮﹔創新開展“新生訓練營”活動,通過揭秘小學、課堂初體驗、校長大講堂、家庭交流會等形式,幫助一年級新生盡快度過入學適應期。

以幼小科學銜接發展共同體為載體,長春市教育局積極組建專家智庫,搭建多維銜接網格,豐富學習內容,轉變學習方式,改進學習評價,優化學習環境,橫向打破區域屏障,縱向打通學段壁壘。以幼小銜接為“支撐點”,建立多方聯動機制,開展幼小聯合教研等活動,構建教師互聯、教學互研模式,推動幼兒園與小學教學改革縱深發展。

2022年,幼小科學銜接工作全面鋪開,長春市各幼兒園和小學將在充分總結試點經驗成果基礎上,深化幼小科學銜接,全力促進兒童全面發展和身心健康成長。

提質擴容,“產業鏈條”推動職教

長春職業教育以企業崗位需求為導向,主動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變革,緊盯產業鏈條、市場信號、技術前沿和民生需求,開設17個專業大類百余個專業,每年為各行各業培養輸送數以萬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為長春產業鏈、供應鏈保持強大韌性、行穩致遠提供了基礎性保障和有生力量。

堅持類型特色,完善職教體系。優化職業教育布局,投入近10億元建設合隆職教園區,建成全國首個以職教發展史為脈絡的中國職教博物館,圍繞區域產業結構,培育了一批定位准確、特色鮮明的城市中職學校和縣域職教中心。啟動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推進高職院校“雙高”項目建設,形成300余項國家級標志性成果。促進職普融通,建立18所學校161個中小學勞動和職業啟蒙體驗項目。構建社區教育四級辦學體系,已建各級社區教育學校千余所。

堅持服務發展,深化產教融合。推動人才引領、產業創新,實現教育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相互協同、相互促進。近年來,各級政府不斷加強制度設計與供給,支持職業學校與企業開展訂單培養、現代學徒制、產業學院、集團化辦學等多種合作。截至目前,長春市組建12個職教集團,吸引300多家企業參與,覆蓋近80%的職業學校。培育134家省級產教融合型企業,校企聯合創辦15個產業學院,近十年累計培養學徒制企業職工3萬余人,推動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形成共建、共享、共贏的命運共同體。建設“崗課賽証”融通教學體系,近年來,長春市職業院校師生在強手如雲的技能大賽賽場摘金奪銀,屢獲佳績,連續3年名列全國省會城市第二名,“三教”改革成果顯著。

堅持育訓並舉,提升服務能力。不斷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落實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計劃,面向社會積極開展技能培訓。長春市職業學校為一汽紅旗、長光衛星等百余家省內重點企業年培訓規模近8萬人次。聚焦鄉村振興發展,面向鄉村兩委干部、致富領軍人才等社會群體開展針對性培訓,依托高職擴招開展基層學歷提升計劃,職業學校與鄉鎮開展訂單培養、人才培訓,每年定向培養輸送專業畢業生1萬人、培訓各類鄉村人才1.5萬人次,壯大鄉村振興“生力軍”。

在長春南關區,有一座融文化、教育、旅游功能為一體,開展傳統民間活動,傳承國學文化的場所——孔子文化園。在這裡,每年農歷二月和八月,都要舉行祭祀先賢孔子的儀式,將傳統文化用儀式的形式展示給民眾。在這裡,還會為青年學生舉辦成人禮,在傳承中華古典文化的過程中,仿佛聽見了孔子“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穿越時空的教誨﹔

桃李滿園,春風滿城。長春正同時間賽跑、同歷史並進,錨定目標,堅毅前行,接續奮斗,聚力攻堅,為辦高質量教育和人民滿意教育,為實現長春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給出教育的貢獻。

點擊進入專題

點擊進入專題

(責編:王海躍、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