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頭條點贊:吉林延邊高質量推動振興發展
長白山下果樹成行,海蘭江畔稻花飄香。9月,秋意漸濃,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在一派豐收景象中迎來建州70年。
2021年,延邊朝鮮族自治州GDP達到801.2億元,改革開放以來年均增長7.4%。70年來,延邊各族人民勠力同心,高質量推動振興發展,繪就了一幅產業興、日子富、外貿旺的壯美畫卷。
村民走上致富路
“前兩天剛接到一筆兩萬塊錢的訂單,今年看來又是個豐收年呀。”眼下,在延邊和龍市光東村,田間水稻正在灌漿,一批批客戶訂單卻早早發來,63歲的種糧大戶林鐘奎一臉喜色。
過去,由於技術差、品種雜、沒品牌,林鐘奎靠賣稻子掙錢,“賣水稻一斤最多1塊錢,如今加工成大米最好能賣到一斤10多塊。”
近幾年,在村裡支持下,當地村民流轉土地、引進新技術、種植新品種、做好深加工,光東大米名氣越來越大,林鐘奎種糧收入也越來越高,越干越起勁。
去年,林鐘奎的稻田邊緣多了一列紅色小火車。兩年前,他與光東村歸心民宿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麗娜合作,在不影響水稻種植的前提下,陸續推出稻田小火車、種稻體驗等一批稻旅融合特色項目。
“稻田不光能種地,更是吸引游客的招牌。”林鐘奎感嘆道,鄉村美了起來,也富了起來。
光東村有著獨特的旅游資源,看准了這一優勢,楊麗娜做起鄉村旅游,陸續整修60間房屋,院落種起花草,房屋白牆青瓦,閑置民房成為特色民宿。“村民為游客表演民族舞蹈,每場表演收入50元,一年能演出130多場,讓鄉親們農閑時忙起來。”楊麗娜說。
2021年,光東村吸引游客超20萬人次,村集體收入近40萬元,人均純收入超1.6萬元。
目前,全州共有國家和省級少數民族特色村寨52個,吉林省少數民族特色小鎮4個。2020年,全州4.8萬名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貧困發生率下降至零。2021年,全州人均GDP達到39312元,70年間年均增長5.1%。
產業釋放新動力
依托原有資源、用好自然優勢,吉林敖東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人參、五味子等中藥材基地,建立工業園,擁有藥品生產批准文號近600個。截至2021年,吉林敖東累計實現營業收入352億元,上繳稅金超70億元。
吉林敖東的發展,是延邊全面融入吉林省醫藥健康產業走廊建設的縮影。
如今,延邊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醫藥行業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0個,3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級創新基地,15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今年上半年,延邊規上醫藥工業實現總產值71億元,成為拉動全州經濟總量攀升的重要引擎。
地上,一排排圓木樁整齊排列,每根上面都罩著一個透明袋子,俯身細看,木樁上一朵朵黑木耳“開”得正好。“這木樁子每年能給咱家創收10萬多元呢。”延邊汪清縣天嶺橋鎮天嶺橋村村民張守禮邊採摘木耳,邊將取下的菌袋都收集起來。
汪清縣,1995年被國家命名為木耳之鄉,目前,全縣3萬余人從事木耳相關產業,佔有勞動能力農業人口的2/3。
今年是張守禮種植木耳的第十八年,他見証著“村裡多起來的新鮮事”,廢棄菌袋集中處理地、灌溉井、電商直播……小木耳正走上綠色、規模化的產業之路。
產業強州、生態立州。目前,延邊正著力培育食品和農產品深加工、避暑休閑冰雪旅游、醫藥和康養3個千億級大產業,壯大裝備制造、數字經濟等若干個百億級規模產業,構建多點支撐、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的產業新格局。
開放再上新台階
近年來,延邊琿春市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加速推進,內貿外運航線形成多線並行格局。
今年上半年,琿春市各口岸過貨量達196.6萬噸、同比增長8.8%,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65.3億元、同比增長41.8%。
作為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的“窗口”,延邊做好沿邊文章,著力打造發展的“藍色引擎”。
在琿春鐵路口岸,8月10日,一列中歐班列“長琿歐”搭載了53標箱汽車零部件、LED燈等貨物,列車鳴笛啟程,駛向歐洲。
“現在我們隻需20—30分鐘,就可辦理完成一整列‘長琿歐’班列的相關檢查手續,無論列車多晚到達口岸,我們都‘即到即放’,保障班列‘加速度’。”琿春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勤一隊副隊長修忠說。
琿春互市貿易進口商品落地加工產業園項目A區建設正酣,預計今年10月底交付使用。目前,已有海產品加工、農產品加工等符合落地加工政策的8家企業計劃入駐。在和龍市、圖們市,邊境經濟合作區也相繼成立。
2022年1—7月,延邊外貿進出口完成136億元,同比增長72.9%。5年多來,延邊進出口商品達到15類160多種,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703億元。
“共同繁榮發展是延邊70年民族團結進步的根本體現,如今的延邊正高質量推動振興發展。”延邊州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03日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