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農安縣以教育信息化努力實現“更好的教育”

——長春全面深化改革巡禮系列報道之十三

2022年08月25日17:23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教育事業關系當前,又決定未來。實現“更好的教育”,必須勇於探索實踐,走好改革創新之路。

農安縣搶抓入選教育部“基於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機遇,積極實施信息化背景下教學改革實驗,不斷探索信息技術全面融入教學過程的路徑、方式和方法,有效破解教與學環節的短板和瓶頸,推進教育現代化。

基礎設施升級換代

跑出教育信息化建設“加速度”

硬件基礎設施的全面夯實,終將帶來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

改革期間,農安縣共籌措資金1.3億元,採購計算機及一體機7206台、1176套,裝備電子備課室70間、語音教室42間,完成“三通三平台三中心”建設、145間“專遞課堂”主講和聽講教室建設、34套英語“聽說考”系統建設。

基礎設施的升級換代,提高了教育信息化建設速度,更為實驗區項目的順利推進提供了基本保障。

開展多維度學習培訓

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新本領”

計劃與准備維度培訓、組織與管理維度培訓、評估與診斷維度培訓、學習與發展維度培訓……農安縣從四個維度實施新一輪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

實施期間,農安縣通過全員信息應用能力提升培訓,促進教師熟練掌握數字教育資源的獲取與應用。開展“專任教師專業水平測試”“縣市級學科骨干教師培訓”“中小學校長管理能力培訓”等,通過縣級引領、校級傳導的方式,完成對全縣教育管理者和教師培訓任務。組織開展“智慧課堂”應用操作線上培訓,利用“專遞課堂”項目設備,培訓全縣近7000名中小學教師。

為充分調動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方法的積極性,農安縣根據廣大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現狀和發展需要,有針對性、多頻次開展縣級培訓活動,切實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同時,鼓勵學校結合自身實際開展校本級研修活動,有效破解實驗過程中出現的難題。

協同推進教科研活動

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相融合”

如何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積極作用?如何進一步利用信息技術全面推進教科研活動?農安縣在探索實踐中找到了答案。

充分發揮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和名校網絡課堂作用,農安縣同步縣內外優質課程資源,切實提高優質資源的參與率、下載率和利用率,教研員組織全縣中小學23名名師工作室成員,集中開展全學科線上集體備課活動,實現資源共建共享。

立足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農安縣構建“三個課堂”教育體系,通過省級重點規劃課題《依托教育信息化推動鄉村教育振興的實踐研究》和市級規劃課題《依托“三個課堂”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的實踐研究》,引領全縣科研規劃課題、縣域主導課題和校本課題,探索構建基於信息技術的精准預習、備課、講課、輔導、評價模式,引領推動“三個課堂”建設各項工作向縱深推進。

在重構素質教育評價體系方面,農安縣對學生、教師、學校形成客觀公正的過程性評價,利用覆蓋全縣39所初中的雲閱卷系統,開展了多個年級的期末質量檢測工作,通過智能閱卷系統的便捷組卷、閱卷,為家長、教師、學校和教育部門提供了科學、精確的教學評價。

加快構建智慧校園

開拓教育教學管理“新空間”

智慧校園,不僅提升了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更成為了學校日常管理好幫手。

農安縣充分利用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建設智能學習空間和學習體驗中心等,打造智慧校園試點校10所、示范校10所、智慧教室50間,推行場景式、體驗式、沉浸式學習。

綜合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農安縣進一步優化全縣教育資源平台、管理平台和中高考智能操作平台,打造一體化智能教學、管理與服務平台,實現數據伴隨式收集、信息自動化分析、資源最優化配置。開發智能教育助理,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實踐的全過程進行分析評價,制訂符合學生發展需求的個性化培養方案。

探索者進,創新者強。如今,“教育改革”“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一個又一個關鍵詞正繪就在農安縣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畫卷上。出發新起點,步入深水區,農安縣將繼續砥礪奮進,在教育教學改革的新征程上創造新業績。

(責編:王海躍、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