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記者走進吉林大學第一醫院——
人民日報看吉林|急診大廳,那守護生命的燈光……
“春節對於我們只是平常時日。”吉林大學第一醫院新生兒科醫生付佳說。春節期間,她和同事們十分忙碌,既要照顧病房中的120多名重症患兒,又要救治來自各地的新入院患兒。付佳對記者講起了春節期間她所經歷的“戰斗的一天”。
“快,延吉市有一對雙胞胎早產兒,危重,急需轉院!”大年初二早上8點,接到任務,付佳抓起羽絨服向外跑去。幾分鐘后,120轉運車呼嘯著沖出了醫院大門,直奔高速,向延吉市駛去。“宮內感染、出生窒息,必須將患兒從延吉市安全轉運至吉大一院新生兒科接受治療。”付佳說。
轉運車配有呼吸機、監護儀等各種設備,醫生護士跟車。12點,車到延吉。很快,孩子上了轉運救護車,轉運車直奔長春。
“早上、中午都沒吃飯,隻在車上啃了幾口餅干。一去一回,路程不短,但車子沒在服務區停過。”付佳說,此時,搶救生命就是和時間賽跑。
下午5點,車到長春。孩子很快從車上被護送至新生兒科,接受救治。當日晚上8點多,孩子的病情平穩了。付佳這才吃上口熱乎飯。剛吃完,還沒來得及打個盹,又開始了新一輪忙碌。
“接診了10多名急診入院的危重患兒。”付佳說,這輪忙碌后,已是凌晨3點。剛要休息一會,接到產科電話,有一名早產兒即將出生,需要“復蘇”搶救。又一陣忙碌,新生兒的病情終於平穩了。凌晨4點多,付佳總算躺在床上了。
“如此不眠不休,快節奏,是常事,大家都已經習慣了。”新生兒科主任武輝介紹,春節7天,新生兒科的醫護人員都在“戰斗”,付佳的經歷只是一個縮影。這7天,醫護人員進行市內外高危患兒轉運近30人次。
楠迪是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內科的醫生,今年除夕夜值班。下午4點30分,與白班醫生進行交接后不久,長春急救120救護車送來一位意識障礙的高齡患者。
“作為急診醫護,我們的首要工作是判斷患者的急危情況。意識障礙的患者,是我們急診科最常見的危重症。”楠迪說。
這一夜,危重患者接踵而至。楠迪和同事們打了一場又一場硬仗……“遇上病情復雜的患者,我們也需要急診外科、急診兒科給予幫助,大家通力合作!”楠迪說。
“除夕夜,醫院多學科聯動搶救了一位燒傷患兒。”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燒傷與皮膚創面修復外科護士長吳巍巍說:“春節期間,隨時都會有意外受傷來就診的病患。作為醫務人員,我不想說自己有多辛苦,隻想告訴大家預防為重,提升安全意識及急救常識。”
“吉大一院產科作為吉林省危重孕婦急救中心,假期通常比平時更忙。多數的外科手術及治療可以擇期或者延期,但生孩子這個事不能等。”除夕夜,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產科主治醫師莫言香值班:凌晨以后,急診入院一位孕婦,雙胎妊娠、胎膜早破、慢性高血壓合並妊娠的患者早產臨產。手術后,孕婦分娩一對男孩,早產兒狀態良好。
急診大廳不滅的燈光,是對生命的守護。今年除夕夜,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內外科全體93位急診醫護共救治急診患者923人,搶救42人。今年除夕夜到正月初十,吉林大學第一醫院急診量達到9000余人次。
《 人民日報 》( 2022年02月16日 1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