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人民日報:中車長客股份公司焊接探傷組組長王麗萍——無損檢測 精益求精

本報記者  劉以晴攝影報道
2021年08月24日09:2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絕活看點】

  利用磁粉、超聲波、X射線、滲透等方法,在不破壞工件表面及內部結構的基礎上,做出質量評價,指出缺陷的具體位置。這就是王麗萍從事的高鐵無損檢測工作。21年來,她參加了自中國鐵路大提速以來大部分主型客車轉向架零部件的無損檢測任務,從未出現過錯探、漏探。

  

  “你看,這一處磁粉分布均勻,說明內部沒有裂痕斷點,工件應該是達標的。”工廠車間內機器轟鳴,電焊火花四濺,王麗萍(見上圖)俯下身子,一邊噴撒磁粉,一邊仔細觀察磁粉在零件表面的聚合情況。

  “正在檢測的工件叫橫梁管,檢測通過后,它們會和其他部件一起焊接成為城際列車的核心部件——構架。”王麗萍邊操作,邊向記者介紹。

  作為焊接探傷組組長,王麗萍“隨時可能出現在任何一個工區”。今年是她從事高鐵無損檢測工作的第二十一年,原材料有無問題的單件檢測、單件焊成后的組對小件檢測、再次經過焊接的轉向架檢測……從零部件進廠到高鐵出廠,關鍵檢測工序裡總能見到她的身影。

  “我有空就觀察焊縫,焊接精良的焊縫在我眼裡非常美。”從進廠開始,觀察焊縫就成了王麗萍的“愛好”,有時通過工件表面的焊縫情況她便可以判斷內部是否存在氣泡等缺陷。工件接口內部情況復雜,缺陷往往隻有幾毫米甚至零點幾毫米。面對“為啥你看條焊縫就知道問題所在”的疑問,王麗萍笑著解釋:“這麼多年,看過的焊縫得有幾十萬條,看多了就敏感了。”

  除肉眼簡單判斷外,如今的高鐵無損檢測主要有磁粉、超聲波、X射線、滲透等4種方法,需要探傷工人根據工件形狀、受力程度、焊接等級等因素選擇採用其中一種或是多種檢測手段。

  由於設備便攜且高效,超聲波是檢測的常用技術之一,超聲波束自零件表面通至內部,遇到缺陷或底面時發生反射,形成脈沖波形。由於缺陷的發生位置是隨機的,因此回波也沒有一定之規。王麗萍要在千變萬化的波形中發現異常:“有時可能就是一個幾毫米的拐點。”

  發現異常后,王麗萍還需明確缺陷位置:“通過這些平面波形曲線,在腦子裡構建出零件內部的三維結構,盡可能精確地計算位置。”零點幾毫米的誤差都可能影響后續工作,因此,從調試設備參數到觀察波形,再到計算,王麗萍每個環節都精益求精。

  除了在技術上不斷精進,王麗萍也時時思考與總結。2015年,工廠在進行橫梁管焊縫X射線檢測時,機器一次隻能照射一根,耗時半小時。隨著生產任務的增加,檢測效率逐漸無法滿足工廠的生產能力,王麗萍看著身旁越堆越高的待檢工件,心裡琢磨著提高效率的辦法。利用下班時間,王麗萍與工藝人員歷時一周,以毫米為單位一次次調整射線探頭焦距,最終找到一次可以同時照射兩根橫梁管的最佳方案。如今X射線檢測4根橫梁管隻需要16分鐘。

  縫衣服的粘扣、廚房裡的打蛋器,在王麗萍手裡都成了探傷的得力工具。由她主導發明的“轉向架橫梁管射線檢測專用裝置”等6項成果獲得實用新型專利,50余項攻關成果獲得獎勵,並形成工藝文件指導生產。

  王麗萍還利用工余時間,自己准備教案課件,組織技能培訓班,“我還有不到5年就退休了,想把自己的經驗分享出去。”如今她的學生已有百余名,探傷組裡還新進了好幾名“90后”,“肯吃苦、學得快、腦子活,我相信這些年輕人不但能把技藝傳承好、掌握好,而且將來一定會比我做得更好。”王麗萍欣喜地說。


  《 人民日報 》( 2021年08月24日 06 版)

(責編:李洋、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