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幾年前“光盤行動”的提出,讓“舌尖上的浪費”有所遏制,而且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環保節約的時尚潮流,從每一餐做起,節約糧食,避免浪費。
大份小份 按需點餐最合理
醋熘土豆絲、紅燒獅子頭、香辣肉絲……翻開桂林路商圈一家菜館的菜單,大部分菜品都有大份和小份兩種選擇。“咱倆點小份的吧,兩個人點三盤正常菜碼的菜吃不完,小份的正合適。”一對正在用餐的情侶告訴記者,最近好多飯店都可以點小份菜了,價格也降低了。“有了小份菜,我們每次就可以多點幾道不一樣的菜品。等周末和朋友們聚會的時候人多再點大份菜,就不會浪費了。”這家菜館的經理表示。今年他們定制了小份菜和各種口味的套餐,顧客如果想多點幾道菜,就會推薦小份菜,不僅價格低,也不會一不留神點多了。
在走訪中記者注意到,長春市內不少飯店的菜單上都多了各種熱銷菜肴的小份菜,服務員也會提醒顧客合理點餐,推薦價格更低的小份餐、多口味套餐,這些舉措受到了市民的歡迎。
中午時分,長春一個地下美食城裡用餐的人很多,餐品裡烤串、鐵板魷魚、麻辣涮串很受歡迎,“不僅是因為味道好,主要是自己能吃幾串就選幾串,不浪費。”市民劉晗說。按斤稱重的炸裡脊、排骨、蘑菇也是大家覺著不錯的選擇,自己可以掌握分量。此外,自選式的小碗菜也格外受歡迎,食客可根據自己的食量選擇份數。
“最近這段時間,很多外賣店也都有小份菜了。”趙海波經常點外賣,“每次點外賣我都‘眼大肚子小’。”自從外賣店鋪推出了小份菜之后,他買的飯菜基本都不會剩了。“以前在外賣平台點早餐,隻能點一大份粥,根本吃不了,現在可以點半份了。以前有的商家設置了起送金額,很多時候為了達到起送標准,不得不多點一些,現在可以選多樣小份菜組成的套餐,裡邊飯菜、飲料都有,不管是一人吃還是多人一起吃都有不同的搭配。”
米陽是一位烘焙愛好者,她發現,為了避免浪費,一些烘焙食材的企業也開始“精打細算”,推出小包裝。“烘焙用的奶酪、煉乳、蜂蜜、番茄醬等食材,通常是一袋一罐裝的,做一次烘焙用不了,剩下的已經開了封,時間久了,就算沒過保質期,為了食品安全也不敢用了,隻能扔進垃圾桶。但這些天逛超市我看到很多牌子的食材都推出了一次用量的成聯包裝,這樣買回家用一次打開一個單獨的包裝,避免了浪費還省錢。”
積極行動 “節約用餐”樹新風
不僅餐飲企業有所行動,全省各地多家企事業單位也相繼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節約用餐”活動,倡導糧食節約新風尚。
省交響樂團、省戲曲劇院吉劇團在食堂挂出了標語,呼吁所有員工節約每一粒糧食。省戲曲劇院京劇團開啟了“全團光盤”的行動,演職人員們在食堂自己打飯菜,吃多少盛多少,往往都是先少盛一些,不夠了再添。
省曲藝團74歲的快板書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李宗義在短短幾天時間創作了《一元錢,一兩米》,800字左右的作品朗朗上口,趣味十足。
在長春新區一所學校,用完午餐的學生們排著隊將一次性飯盒扔進收納箱,記者看到,飯盒基本都空了。“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一位學生告訴記者,他們的開學第一課就是珍惜糧食。據了解,為了引導學生拒絕舌尖上的浪費,學校發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光盤行動。口號響起,一呼百應。教師言傳身教,孩子們自覺行動。
為積極響應“節約用餐”的號召,我省鄉村旅游業也迅速行動起來。據旅游服務公司總經理楊麗娜介紹,團餐、套餐以往每桌坐10人,可以品嘗到10菜1湯、12菜1湯的當地特色,隨著“光盤行動”推行,光東村的餐廳在第一時間就推出了小份菜、半價菜,即使隻有五六個人,游客也能品嘗到同樣的團餐,菜碼小了,價格低了,如此一來,既避免了浪費,也深受游客歡迎。
來到光東村參加研學的孩子們也不少,為了讓孩子們從小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在研學過程中體驗做辣白菜的環節,孩子們制作的辣白菜最后都會被端上餐桌,一掃而光。此外,研學餐也適時推出了小份餐供孩子們選擇。先在稻田地裡切身感受農民種田的不易,再到餐廳吃著村裡自產的大米,這樣的體驗給來此研學的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避免浪費 還需加把勁兒
晚上7點多,正值用餐高峰,長春市臨河街一家餐館不少食客剛剛離開,服務員鄭女士正忙著收拾餐桌,一盤沒怎麼動筷的烤魚被倒進了垃圾桶。鄭女士說,這種現象偶有發生,但現在更多的食客都會把剩菜打包。
“我們學校食堂要是也推出這種小份餐、半份餐就好了,這樣浪費的現象會大大減少。”面對近來飯店和外賣推出的避免浪費新舉措,長春某高校學生頗有感觸。
飯菜都是自己花錢買的,為什麼不把它們吃完呢?問及原因,很多學生表示,菜碼大,有時又不合口味,所以造成浪費。因而大家都希望食堂能“精打細算”,推出“小份飯”“小份菜”。
勤儉節約,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節約糧食,更是當下每個人應盡的義務。(記者 吳茗 馬賀 韓玉紅 實習生 王奕涵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