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屆長春農博會:發展智慧農業 助力鄉村振興

2020年08月17日08:53  來源:吉林日報
 
原標題:發展智慧農業 助力鄉村振興

面向世界,海納百川﹔現代農業,氣象萬千。

近年來,長春農博會作為我省現代農業的窗口,展示了我省農業現代化的豐碩成果和農業科技帶來的巨大變化,見証了我省農業的發展變遷,為我省鄉村振興注入了全新的生機和活力。8月,這場令人矚目的農業盛會,如期而至,盛裝而來!它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集中力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補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短板,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圍繞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充分發揮長春農博會“智慧展覽、宣傳展示、示范引領、交易服務、經貿交流、科普教育、文化惠民、觀光休閑”的帶動作用。

品牌領航 產業示范

現代農業再次精彩亮相

長春農博會一直是我省農業品牌展示的舞台,展會期間,我省各種農產品品牌在這裡雲集。在我省名優產品展廳,264個國際標准展位展示各市(州)及長春市各縣市區農業名優企業產品,提升我省品牌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在國內名優產品展廳內,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展、長春市品牌農業展、長春市優質糧食展、第一書記代言產品展、吉林省草編及手工藝產品展,集中展示農業產業化發展新成果、名優綠特新產品和新技術、精准扶貧成果、草編成果等,促進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和品牌建設。吉林供銷特色農產品展廳內,則有全省供銷系統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大型農場等參展展銷。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牛鼻子。如何實現產業振興,長春農博會設立了產業示范區。走進休閑觀光農業區,5座現代化溫室映入眼帘。科普大集、各類經貿活動、科普宣傳以及吉林省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優質農產品將在這裡開展及展示。“決勝小康”主題展廳,運用創意農業的手法,通過“小康起源”“小康之路”“脫貧攻堅”“民族復興”“全面小康”五大板塊,充分展現展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和決心。“風採吉林”主題展廳,通過“市州風採”“吉林農業”“吉林科技”“吉林擔當”四大板塊,運用現場種植和景觀造型相結合的手法,充分展現我省各市(州)農業特色及人文風情。世界農業風情園,形象生動地展現世界五大洲風格迥異的農業風情和農業文明。家庭花卉展示園則展示20多個家庭園藝盆栽花卉品種。在大田技術模式區內,省農科院的農作物、蔬菜、果樹、雜糧雜豆等優良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等將以多種形式進行展示和傳播。同時展示其轉化(中試)的深加工農產品,提供免費品鑒。農民朋友可以在該區內了解到更多的優良農作物品種,先進種植技術等。此外,菌菜產業、君子蘭花卉產業、精品畜牧業產業等都有單獨的展示區,展示我省農業產業發展新技術、新模式。

人在干 數在算

智慧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從看天吃飯到看數據吃飯。近年來,我省農業信息化、智慧化發展取得成效。在智慧農業高新技術展廳內,共有251個國際標准展位展示智慧農業企業及產品,並圍繞數字農業、物聯網應用進行展演展示。展廳內還設置基於5G技術的通訊運營平台,展示網絡經濟在農業方面的應用成果。展廳內設置黑土地—大灣區數字農業專區,由中科—阿裡雲(長春)聯合承辦,重點展示數字技術在農業全產業鏈中的應用與創新,組織科普性學術論壇、高校學生科普創業競賽(我的智慧創意農業夢)、企業產品推介等系列活動,打造大灣區與東北地區跨地域的產業對接平台(黑土地—大灣區數字農業研究院),積極推動大灣區與東北地區數字農業鏈的創新發展。在農業裝備、設施園藝等多展區內,將現場進行高新智能農業機械裝備示范演練,促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以及通過各種智能化方式,打造北方現代高效農業的模板。

“雲”上觀展 “線”上交易

長春農博常辦常新

為推動傳統展會模式向數字化轉型,長春農博會整合現有資源,積極探索線上線下同步互動、有機融合的辦展新模式,創建“10+365”網上農博會展示、交易服務平台。依托智慧展覽系統,結合5G、直播、3D動畫、VR實景等新興技術,將傳統線下農博會的展覽和交易功能數字化、線上化。通過開展“雲展示”“雲對接”“雲洽談”“雲簽約”等,提升展示、宣傳、洽談、交易等功能,無縫鏈接國內外參展商、採購商、專業服務商及普通觀眾,實現一次參展、兩個平台、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10+365”會展新模式,並以展會為核心,延伸物流、支付、信用體系、金融等服務結構,形成交易閉環,豐富展會內容,實現農博會升級。同時,長春農博會還開設了電商平台及網紅直播間,按照“線上線下”同步運行的理念,舉辦網上農博會,開展線上招商、線上採購、線上銷售、線上觀展等內容,利用“網紅”及“網紅經濟”推動農產品線上線下交易,增加企業及客商關注度,擴大展會影響力,為建設常態化的農產品交易平台打基礎。鄉村振興風正勁,產業發展做先鋒。長春農博會與時俱進,正以更精准、更精彩的形式與方式,呈現我省實現農業現代化、實施鄉村振興的鏗鏘步伐。(記者孫翠翠)

(責編:王帝元、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