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帶“網紅”光環 千斤巨型南瓜亮相長春農博園

2020年08月13日09:5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自帶“網紅”光環 千斤巨型南瓜亮相長春農博園

   “這個南瓜是我這輩子見過個頭最大的,我猜有600斤。”“我猜有800斤。”

  第十九屆長春農博會將於8月14日至23日在長春農博園舉行。11日,記者提前探營農博園,在南瓜園看到,數位游客被一個直徑一米有余的巨型南瓜吸引,他們一邊不住感嘆其體形之大,一邊猜測著它的重量。此時,長春農博園種植部部長張東二走到他們面前,笑著說道:“這個南瓜的重量是1000斤!”

  這個巨型南瓜是歷屆長春農博會展出的體形最大、重量最量的南瓜,僅是將它從地面搬運到展架上,就需要十個身強力壯的年輕小伙子。如果把它當作食物,一天食用一斤,也足足可以吃上兩年半的時間。因此,許多游客慕名前來觀看巨型南瓜,這也使得它成為長春農博園裡當之無愧的“網紅”。

  自1991年參加工作起,張東二便與農業種植結緣。2001年開始接觸巨型南瓜的種植,他前后親歷過十余屆長春農博會,無論哪一屆,他種植的巨型南瓜都是會上的一大亮點,吸引了數以萬計的普通游客和業界同行前來觀賞。

  放眼今年的長春農博園南瓜園,裡面結滿了白、紅、黃三種顏色的巨型南瓜,張東二介紹道,這些巨型南瓜均是農博園的“孩子”,“表皮為白色的南瓜品種名為農博一號,紅色為農博二號,黃色為農博三號,今年最大的南瓜便是農博二號這個品種。”

  巨型南瓜雖然重量驚人,生長周期卻與普通南瓜無異——從播種到成熟隻需4到5個月的時間,但是與普通南瓜相比,巨型南瓜更具觀賞價值,因此在觀光農業建設、景觀打造等方面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目前,一些大型農業企業和長春周邊的部分農村已經引進了農博園的巨型南瓜,並且獲得成功。”張東二說。

  當回顧起近二十年的巨型南瓜種植之路,張東二說:“從第二屆長春農博會開始,我負責植物種植工作,農博園的巨型南瓜體積一年比一年大,重量一年比一年重,從最初的300斤,到后來的500斤、800斤,到現在已經可以達到1000斤。”一番看似輕鬆的話語,背后卻飽含著張東二和團隊成員們的辛勤汗水,還有他們一次又一次的技術難題攻關。

  由於巨型南瓜原產自國外,許多種植技術都需要一步步摸索。在這期間,張東二和他的團隊走過不少彎路。幾年前,農博園的巨型南瓜遭遇過一次前所未有的“災難”,當時種植的南瓜都已成熟,突然有南瓜開始腐爛,在接下來的幾天裡,發生腐爛的南瓜越來越多,到最后他們一共損失了近半數的巨型南瓜。

  找到南瓜腐爛的原因和做出相應對策迫在眉睫。病害、虫害、水分和肥料的使用不當,以及不適宜的環境溫度濕度,都可能導致南瓜腐爛,而植物生長期較長,留給他們研究和試種時間並不多。

  經過多方查閱資料、討論和實驗,張東二和團隊成員們終於找到原因,竟然是南瓜種子在作物體內提前發芽。找到罪魁禍首后,他們很快制定了對策,“我們選擇在作物開花期施藥,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幾個月過去了,南瓜長勢良好,而且結出了堪比往年的巨型南瓜。

  今年長春農博會的“巨無霸”不僅有巨型南瓜,還有17個不同品種的大西瓜。“園區裡的大西瓜最大的在100斤以上,別看它們體形大,似乎不如市面上的西瓜精致,味道和口感卻一點不差。”張東二說。

  連續多年成功舉辦的長春農博會,讓農業技術人員的眼界、經驗和種植技術大幅提高,如今,長春農博會不僅展示了“觀光農業”“立體農業”和“創意農業”,還展示出“智慧農業”等實際的種植方式和技術,這些對未來農業的發展具有啟發和指導意義。(完)(高龍安)

(責編:李思玥、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