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貧結碩果 汩汩清泉潤萬家——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突泉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2020年08月10日11:21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5年創新 “2355”扶貧資產管理模式捷報頻傳

5年深耕 突泉縣庭院經濟開出“致富花”

2年實踐 突泉縣“一爭三扶六到戶”成績斐然

2年探索 突泉縣垃圾分類治理新模式廣受好評

精准扶貧結碩果 汩汩清泉潤萬家——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突泉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庭院經濟助增收,農戶臉上笑開顏

夏去秋來,碩果滿枝頭。

大興安嶺南麓,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突泉縣大片的麥浪上,已染上了秋的色彩。農家小院裡,種著玫瑰、晒著大被,后院黃牛哞哞叫,蘆花雞在籬笆牆根下刨著食兒,紫皮大蒜已經收割,二茬大白菜長勢正好,秋意雖至,卻仍是處處生機勃勃。

田間地頭,“農民夜校”裡學習氣氛正濃﹔文化廣場,百姓名嘴傳授著牧業養殖技術。蒙東地區規模最大的扶貧產業園內一片火熱,連續兩年獲投扶貧資產的聚美恆果採摘園內笑聲連連,隨處可見的垃圾分類箱,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團隊學習借鑒,脫貧攻堅的號角吹響在突泉縣每一個鎮村……

“牛米春州,杭蓋突泉”。自2014年實施精准扶貧以來,突泉縣集中財力人力集中攻堅,創新扶貧資金運作模式,創新打造庭院經濟致富樣本……持續在精准施策上加大力度,在精准推進上加快速度,在精准落地上加緊進度,真正把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好事辦好、實事辦實!目前,突泉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606戶22826人,其中未脫貧143戶280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11%。2020年3月獲得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批復,正式退出國貧縣序列。

汩汩清泉流,娓娓動人曲。在“增收入”“富口袋”的同時,突泉縣更在“富腦袋”“健精神”上下足了功夫,通過創新實踐“一爭三扶六到戶”,創新垃圾分類治理新模式等措施,營造文明鄉風,激發貧困群眾改變貧困落后面貌的干勁和決心。“精耕細作、以苦為樂、不甘平庸、親和友善”的突泉精神得到最大釋放,32萬突泉人擰成一根繩,形成一股勁兒,在全國脫貧攻堅進入最后的沖刺階段,匯聚氣勢磅礡、奔流不息的源頭活水,以砥礪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堅定意志,書寫著新時代突泉脫貧攻堅的壯美篇章!

庭院經濟-紫皮蒜種植戶許賀春

創新“2355”扶貧資產管理模式,鞏固提升脫貧成果

風吹花浪起,一波才動萬波起。7月的曙光現代農業循環經濟園繁花瀲灩、虫鳥微鳴,美麗的突泉縣又迎來了一批客人。從2019年起,興安盟各旗縣、通遼市各旗縣、赤峰市各縣區等地都有考察團前來學習突泉縣“2355”扶貧資產管理模式,創新扶貧資產管理的“突泉路徑”也得到了國扶辦的高度認可,吸引著遠至陝西省、江西省的團隊來此學習經驗。

如何發揮好扶貧資產形成的資產收益,讓其在陽光下高效運行,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突泉縣超前謀劃,探索建立了雙向追蹤2014年以來,突泉縣累計投入扶貧資金13.2251億元,形成各類扶貧資產12.324億元,按照雙向追蹤、三級定責、五權明置、五化運營“2355”扶貧資產管理模式,把影響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各項問題找出來,分類解決整改到位,為脫貧攻堅增強定力、增厚底氣、增強干勁!

圍繞“管什麼”,建立“雙向追蹤”機制——突泉縣通過界定管理范圍、縱向摸清資產家底“雙向追蹤”機制,組織縣扶貧辦、財政局橫向范圍從2014年至2020年3月末投入的扶貧專項、京蒙協作等8大類資金形成的資產先行納入規范化管理范圍,以資金走向為主線,縱向梳理每一筆資金的使用方向、經辦部門和受益群體,最終精准定位受益群體,逐筆摸清扶貧資產總數和具體位置,將扶貧資產全部納入台賬。

明確“誰來管”,實行“三級定責”制度——為確保扶貧資產管理責任清晰可追溯,突泉縣探索完善頂層設計,出台符合本地扶貧資產管理的試行辦法,通過明確“縣級統管、鄉鎮轄管、村級直管”扶貧資產管理“三級責任”,建立起了一個分級管理、逐級負責的管理組織體系。在這個體系下,突泉縣扶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行業部門各司其責,對資產使用、經營處置、收益分配全面監管﹔民主決策和鄉鎮審核並重,保障了資產效益,讓農戶真正成為了扶貧資產管理的參與者、監督者、知情者。

針對“怎麼管”,建立“五權明置”機制——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為了讓扶貧產業長期有效發揮惠民作用,突泉縣制定扶貧資產所有權、經營權、收益權、監督權、處置權“五權”規范管理制度。在該框架下,先后制定出台了《扶貧資產所有權界定制度》《扶貧資產經營權規范制度》《扶貧資產收益權保障制度》等文件,確權12.324億元扶貧資產,建立公開公示、年度審計等機制,全縣扶貧資產處置權全部上劃一級……創新機制下,突泉縣扶貧資產規范化管理工作,一步步走實向深,積厚成勢!

具體“怎麼用”,推行“五化運營”模式——扶貧資金怎麼用?突泉縣在探索實踐中給出了答案,即實行“資產管理專業化、資產投向多元化、經營決策流程化、風險防控系統化、收益分配長效化”的“五化運營”模式,做到“資金跟著扶貧走、扶貧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市場走”,從而確保貧困戶能夠直接受益,確保投資項目風險可控,確保扶貧資產收益穩定持續。

“五化運營”模式下,突泉縣將助力農牧業產業化作為扶貧資產運營的主攻方向,扶貧資產集中投向主導產業、特色產業、扶貧產業。這意味著,貧困戶將到戶資產委托於龍頭企業集中運營,雙方由此建立起資產收益型利益聯結的機制。

粒粒飽滿、顆顆甜蜜的夏黑葡萄,白裡透紅、鮮嫩多汁的毛桃,清甜可口、品相誘人的火龍果……艷陽下,聚美恆果採摘園內笑語連連,大人孩子穿梭在果樹下,採摘籃內果香扑鼻。

“兩年前,我就琢磨著建二期大棚,但是手上沒有多余的資金,正發愁時,公司連續兩年獲投了數百萬元的扶貧資產,借助這部分資金,我們採摘園的溫室大棚由合作前的34棟增加到目前的60棟,觀光游客從1.7萬人次增加到3.2萬人次,二期大棚去年更是帶來了270萬元的利潤!”聚美恆果公司經理劉樹輝感慨萬千,他說,公司的不斷壯大,也給貧困戶帶去了分紅的信心,“我們公司與274戶貧困家庭、453名貧困人口建立資產收益模式,運營到戶扶貧資產436.4萬元。企業用工也是首選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希望盡我們之力,帶動一方致富!”

通過扶貧資產管理實踐,突泉縣到戶產業從無到有,為貧困戶產業發展增收奠基蓄力﹔主導產業從弱到強,產業提質增效,打造了突泉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書寫了脫貧攻堅的新畫卷!

5年創新,“2355”扶貧資產管理模式捷報頻傳——

截至6月底,突泉縣扶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已累計委托代管扶貧資產4.77億元,通過扶資公司代為管理各村資產,每年可實現收益4500萬元以上﹔突泉縣投入到戶獎補資金2.6億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788戶,15320人﹔貧困人口新增養牛1267戶,新增養羊1198戶,新增養豬453戶,養驢2193戶,養馬286戶﹔扶貧資金2.5億元投向扶貧產業園,建成蒙東地區規模最大的扶貧產業園﹔6月,“突泉微訊”再傳喜訊,突泉縣入選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擬推薦對象!

庭院經濟-谷子地中的李喜春

創新打造庭院經濟致富樣本,精心描繪美麗鄉村新畫卷

遠離城市的喧囂,凌晨5點,突泉縣太平鄉賽銀花村漸漸蘇醒,小小的村落炊煙渺渺,在黃牛哞哞的叫聲中,李喜春開始了一天的勞作,打掃牛舍、粉碎秸稈、攪拌飼料……這邊喂完了黃牛,那邊29個羊羔圍了上來,親熱的舔著他的手,咩咩直叫。

給羊羔喂著水,李喜春思忖著哪頭小公牛該出手了?前院的庭院還得抽空再掃一遍,屋裡挂著的那面“太平鄉積分爭星活動最美庭院”的小旗,怎麼也得再多留幾個月……68歲的李喜春覺得,現在的他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

時間倒退5年,那時他還是村裡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老伴有心臟病,每次看病都得出去借錢。“后來,縣裡大力發展庭院經濟,我靠著扶貧資產產業獎補資金,加上借來的兩千塊錢,走上了‘借羊生羔’‘肉牛養殖’的致富路。”李喜春說,短短3年間,他就繁育了12頭牛,年收入達到五六萬元,他和老伴兒也順利脫貧!

別說農村的庭院小,自精准脫貧工作開展以來,突泉縣牢牢把握庭院產業這一經濟增長點,按照“小規模、大群體,小成本、大收入”思路,結合牧業再造突泉政策,引導全縣貧困群眾利用庭院有限空間,發展庭院蘆花雞養殖、肉牛養殖、庭院果蔬種植等,通過獎補、養殖技術幫扶等方式,帶動貧困戶2149戶,飼養蘆花雞約12萬隻。李喜春所在的賽銀花村,更是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發展了109個養牛戶,把農家庭院的“方寸地”,建成了脫貧致富的“后花園”!

離李喜春幾公裡外,五三村的村民許賀春和老伴起的也很早,庭院裡大白菜苗長勢正好,一瓢清水揚過去,綠油油帶著喜人的清脆勁兒,到十月份又是一筆收入!五三村是遠近聞名的紫皮大蒜種植專業村,全村有200多戶農戶在自家庭院裡種植紫皮蒜。“我們村是紫皮蒜和大白菜兩茬輪種。村民一年忙半年,半年兩茬田,每畝菜園兩茬收入可達1萬元以上,真正實現‘一畝園、十畝田’的效果。”望著眼前的菜地,許賀春笑容滿面。

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突泉縣建立了庭院經濟產業聯盟,加強庭院產前產中產后服務,走上了綠色無公害高端限量訂購的發展路子。“像我們五三村,村裡引進了合作社,建設了紫皮大蒜包裝車間,真空包裝的大蒜保存時間長,一頭要賣一塊多錢!”許賀春笑著說。

出了許賀春家大門,村裡建設的紫皮蒜文化廣場熱鬧非凡,紫皮蒜造型的小凳上坐滿了鄉親,嗩吶吹起來,秧歌扭起來,致富的歡歌唱起來……

5年深耕,突泉縣庭院經濟已開出“致富花”——

全縣共有庭院經濟經營戶42475戶,戶均庭院面積800平方米以上,帶動全縣1170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7749戶發展庭院經濟,覆蓋全縣66.2%的貧困人口。庭院果蔬種植帶動貧困戶3000余戶,一般農作物種植275戶,種植面積122萬平方米。庭院加工帶動貧困戶32戶。庭院蘆花雞養殖帶動貧困戶2149戶,飼養蘆花雞約12萬隻。

庭院經濟-李喜春家中飼養的黃牛

創新實踐“一爭三扶六到戶”,構建脫貧防貧長效機制

精准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突泉縣以群眾的獲得感評判脫貧攻堅的成效,以群眾的幸福感檢驗脫貧攻堅的底色,圍繞加強鄉村治理,提升群眾素質,壯大富民產業,探索完善脫貧防貧長效機制,創新實踐“一爭三扶六到戶”為民服務載體,志智雙扶、產業增速,美麗鄉村建設按下加速鍵,人們脫貧攻堅的精氣神更旺盛!

“李喜春,你要用積分換點啥?香皂,還是牙膏?你家做得真不錯,又養牛又養羊,院裡還是那麼干淨,沒臟味!”賽銀花驛站裡,養牛達人李喜春正在積分榜前看自家的積分排名,“積分還要攢著哩!將來換輛電動車,路好了,村美了,咱也騎車兜兜風!”

沒有哪裡像突泉縣這樣,男女老少都追“星”,這個“星”不是明星偶像,而是愛黨愛國星、興業致富星、鄉風文明星、孝老愛親星、環保衛生星等“十星級文明戶”。近年來,突泉縣委、縣政府創新實施“改變生活·從庭院做起”鄉村治理“積分爭星”活動,並將其與“十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深度融合,打造宜居美麗,富裕文明的庭院品質,家家庭院美如畫,人人爭星向上游!

如果說“一爭”激發了貧困戶自主脫貧意識和對美麗庭院的追求,“三扶”則扶出了“扶貧扶志(智)·新時代新型農民素質提升”工程、“扶貧扶產業·牧業再造突泉”工程、“扶貧扶心·黨群心連心”工程,隨著“農民進夜校、活動進廣場、文明進家庭”活動在全縣的開展,田間地頭、老鄉炕頭,總能看見大家學習的身影,學文化、學技術、學政策、學孝老……黨群心連心的微信群裡,大家說熱點、講難點,情更暖了,心更近了!

“樊廣良,你家的黃牛咋樣了?技術人員還用不用再來一次?”每月一次的“六到戶”,賽銀花村第一書記趙景龍會特別關注建檔立卡貧苦戶樊廣良家的黃牛養殖情況,產業規劃引領到戶、倍增測算到戶、庭院管理評比到戶……每次“六到戶”,趙景龍都會詳細記錄村民所需所求,全面了解貧困戶經營生活情況,大事小情第一時間加以解決。

2年實踐,突泉縣“一爭三扶六到戶”成績斐然——

共有47903戶常住農戶參與到“積分爭星”活動中,貧困戶參與率達到100%﹔全縣9個鄉鎮188個村實現“農民夜校”全覆蓋﹔累計發放貸款9億元,購置大牲畜53609頭,牛存欄連續兩年增速在50%以上,惠及農戶6633戶,每戶年均增收1萬元以上﹔全縣組建村級、社區微信群408個,入群10.3萬人,戶入群率100%,公眾號已發布惠民政策1336條,收集群眾訴求4大類891條,解決891條﹔舉辦體育賽事93場次,參與人數4336人,組織文藝演出209場次,參與人數7666人。

聚美恆果採摘園-農民在園內採摘葡萄

創新垃圾分類治理新模式,擦亮鄉村文明底色

“垃圾分類,利國利民……”清晨,響亮的宣傳標語遠遠傳來,垃圾清運三輪車穿梭在水泉鎮合發村中,村民周泉趕緊跑出家門投放垃圾。

周泉家的小院干淨整潔,院中央兩個綠色的垃圾桶上,一個寫著“可燃垃圾”,一個寫著“不可燃垃圾”,“垃圾分類是好事,以前我家的垃圾都是堆放在院內一角,天干物燥時一個火星子就可能引發火災,遇到大風天,垃圾碎物刮得滿院子都是,現在有了垃圾桶,咱也像城裡人一樣,先分類、再投放,文明!”周泉說道。

合發村,一個村域面積隻有41平方公裡的美麗村庄,卻建立了自己的垃圾填埋點2處,發放垃圾收集桶852個,投放鏟車1輛、三輪翻斗車2輛、電動垃圾收集車2輛、滾筒式掃路機1輛、吸污車1輛、洒水車1輛,垃圾分類宣講員、清運隊伍數十人……而這些,只是突泉縣創新垃圾分類治理新模式的一個縮影!

“送垃圾來啦!”清晨一大早,忙著運送垃圾的還有賽銀花園區的陳玉龍。立秋時節,正是蔬菜換茬時節,豆角秧、西紅柿秧、黃瓜秧……裝了滿滿一車,陳玉龍主動用四輪車將垃圾送到了賽銀花園區垃圾轉運站。“我們這裡是垂直壓縮式垃圾轉運站,日壓縮能力80噸,收集轉運能力可覆蓋整個園區近500戶設施農業戶,能夠有效減少清運頻次,延長垃圾填埋場使用年限!”突泉縣園林局主任孫鵬前說道。

此外,興安盟日昇物資回收公司與各鄉鎮、各修配廠共建的廢潤滑油回收站點12個,廢電池廢電瓶回收站點35個,覆蓋了所有鄉鎮﹔秸稈糞污生物處理及利用有機肥項目,通過前置堆肥發酵,年產生物有機肥20萬噸,產值2億元,擴大有機農業種植面積50萬畝……

2019 年突泉縣探索啟動了農村垃圾分類治理工作,首批在 12 個村試點推進,通過先行先試,探索建立了三區分治、五種分類、四步措施、四項保障的“3544”農村垃圾治理體系,邁出了農村垃圾治理的第一步,得到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布小林的親筆批示,並被內蒙古自治區寫入2020年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為2020年全區農村垃圾分類治理試點旗縣之一。

經過一年多的實踐,突泉縣進一步探索出農村垃圾治理“五分法”工作機制,將農村垃圾分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五類,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轉運、分類處理的治理體系,實現了“易腐垃圾堆漚肥料,可回收垃圾給錢賣掉,不可燃垃圾平坑墊道,可燃垃圾裂解燒掉,有害垃圾公司全要”,農村垃圾分類治理工作進一步提升,村屯內外環境明顯改善,極大增強了農民內生動力。

垃圾分類-管理嚴謹 深入人心

2年探索,突泉縣垃圾分類治理新模式廣受好評,碩果累累——

發放《農村垃圾分類治理倡議書》1萬余份,宣傳標語覆蓋所有村屯。全縣188個行政村全部完成垃圾集中填埋點設置,新建低溫磁化裂解站10處。已完成建設可燃垃圾處理站15處,訂購生活垃圾閃蒸礦化處理器10台,30L戶用收集桶37232個,240L公共區域垃圾收集桶976個,鏟車10台,柴油三輪翻斗車224台,電動垃圾收集車224台,滾筒式掃路機61台。

賽銀花驛站-琳琅滿目的積分兌換商品

(來源:東亞經貿新聞 張莉莉/文 王振東/攝)

(責編:王海躍、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