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和優化營商環境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答題”,長春高新區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堅持把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堅持先行先試,勇於創新突破,以建平台、優服務、集要素、聚合力為重點,不遺余力地提升和優化營商環境。
今年以來,長春高新區圍繞吉林省“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落實長春市高質量發展“四大板塊”戰略任務,創新體制機制改革,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用心、用情,長春高新區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新高地。
長春高新區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新高地(長春高新區供圖)
抓好雙統籌 親商助企“零距離”
向好!上半年,長春高新區毫不放鬆“兩手抓”,堅決奪取“雙勝利”,全力保障企業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有序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穩中向好,重點行業持續回升,主要指標復蘇勢頭強勁。
疫情防控期間,長春高新區持續開展“萬人助萬企行動”,各助企隊全面開展“抗擊疫情、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全力做好企業防疫物資保障工作,先后11批次為企業無償發放口罩81000余隻、消毒液300余斤、藥品7000余盒等。強化督導檢查,督促助企干部將防疫工作抓細、抓實,累計為企業解決問題327個,上半年集中兩次對包保的326家企業進行集中走訪。
企業“點菜”政府“買單”。長春高新區堅持“雙線作戰”,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聯動、綜合施策、快速反饋”的問題協調解決機制,有針對性的解決企業防疫物資缺乏、招才用工難、項目對接難、融資難以及打通上下游產業鏈條等問題,用“保姆式服務”為企業快速解決實際問題,現場為企業解決問題80余個。各企業、各助企業隊通過政企通平台反映各類問題40余項,高新區分調度室權限范圍內全部高質、高效處理完畢。
“政府服務好,企業信心足”。疫情期間,“企業高管微信群”成為了長春高新區特殊時期助企行動的“線上陣地”,管委會及時將最新優惠政策、各類服務信息發放給企業,實現多維度政策信息宣傳全覆蓋,為企業提供點對點、全過程、全覆蓋的精准服務,上半年處理高管微信群企業家們反映的問題20余件。
疫情期間各企業都遭遇用工難問題,高新區黨政綜合辦(原人社局)多種形式、線上線下為企業組織招聘活動,累計為422家企業發布崗位5538個,初步達成意向4016人,招聘成功2829人。為破解企業融資難問題,高新區科技局為希達電子、萬易科技等17家企業申報金融貸款補貼215萬左右。深入落實惠企政策、並幫助企業申報政策兌現,上半年幫助一汽紅旗銷售、歐亞匯集等18家企業完成政策兌現工作,共計為企業兌現資金5673萬元,現已撥付企業1900多萬元。此外,長春高新區加大降本減負力度,幫助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切實保障企業權益﹔推進政務公開工作,協調“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構建上下順暢的體制機制﹔全力開展對標整治,推動清理拖欠民營中小企業賬款﹔開展招商引資違約失信整治、政府公開服務電話集中整治等行動,全力打造工作效能高、審批流程優、發展環境好、服務質量佳的營商環境。
深化改革,把方便帶給群眾(長春高新區供圖)
一站式服務 構建便捷新模式
讓群眾和企業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長春高新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一網、一門、一次”改革,設立了1個政務服務中心和2個公共服務中心,嚴格按照長春市“一門式、一張網”標准化建設要求,設置咨詢導服區、綜合受理區、休息等候區、閱讀填寫區、后台協同區、物料流轉區、自助申報區、出証區及宣傳展示區等9個功能分區,配備相應的辦公設備及便民設施,涉及稅務、公安、國土、城建、人社等部門8條系統專線全面鋪設進入大廳,可完成受理、審批全部業務。電子監察系統已與長春市“一門式、一張網”聯通,企業和群眾辦事實現“隻進一扇門”。
按照長春新區要求,長春高新區制定了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時辦結制、延時服務制、彈性工作制、代辦制等25項工作制度,全面規范各級政務(公共)服務中心管理。目前,進廳事項總數934項,其中,長春市“一門式、一張網”審批事項662項。涉及稅務、公安、應急、出入境等5個市直派出機構的465項行政審批事和公共服務事項實現“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涉及市場監管的180個事項實現“全程網辦”。
疫情發生以來,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針對企業復工和群眾的辦事需求,全面推行“網上辦、掌上辦、郵遞辦、預約辦”。政務服務中心通過微信公眾號、公告宣傳等多種渠道向社會公布新增設的咨詢服務電話,引導企業和群眾利用“長春市高新區網上辦事大廳”“吉林省市場主體准入e窗通系統”“e窗通APP”等網端綜合系統,推動業務審批受理實現“網上辦、掌上辦”﹔公布郵遞地址,對需提交紙質申請材料原件及紙質業務回單的事項,採取郵政EMS方式提交申請材料和取得審批結果,實現雙向郵寄的“郵遞辦”。2月3日至今,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已累計受理業務25484件,其中網上審批服務事項10076件,提供雙向快遞服務3726件,實現網上業務流轉、審批無需見面。
為了進一步優化工業投資項目手續辦理流程,加大助企服務力度,長春高新區工業投資項目“幫辦團”由黨政綜合辦、經濟局、建設管理局、商務局委派專人組成,設置1名“統辦員”,多名審批人員擔任“幫辦員”。從項目入區認領,到啟動聯審聯辦,採取全流程幫辦代辦服務,實時發起多部門聯合會商,切實解決企業入區遇到的各種難題,為企業提供管家式的一站式貼身服務。
優化服務,簡化項目審批(長春高新區供圖)
簡化項目審批 改革助力開新局
流暢高效的審批效率,是企業和群眾滿意度的重要內容,長春高新區率先實行企業設立“零成本”,全程輔導申報,全流程縮短辦理時間。創新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構建“1+4”並聯審批模式,加快實現項目協同,工程建設領域實現“一級審批”,“標准地+承諾制”改革成效明顯。
為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高新區梳理出106項行政許可事項在長春新區先行開展改革試驗,凡住所位於長春新區內的市場主體均可享受“証照分離”改革政策。其中,取消審批事項2項,審批改為備案事項1項,簡化審批,實行告知承諾制事項19項,優化准入服務84項。
在完成大部制改革后,高新區建設管理局結合實際,對審批工作進行了重新梳理和部署,在進行業務融合的同時,力爭做到精簡審批流程,提高服務效率,實現審批服務的“提質增效”。
針對入區的工業項目在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証》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証》環節,為企業提供辦理該項業務的全部流程和所需要件。改革助推新發展,高新區建設管理局突破常規,推進容缺承諾環評及節能評價辦理,提前為企業提供用地紅線草圖,方便企業提前進入整個用地的設計環節。在企業辦理《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証》環節,建設管理局按照“容缺快速審批、優化項目服務、順利高效實施、確保質量安全” “先建后驗管理新模式”的思路,強化改革創新,優化項目服務,著力減少建設項目審批環節,最大限度簡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限,提高審批效率,以保障工程項目順利建設。在招投標管理、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繳、農民工保証金存儲等施工許可辦理前期,建設管理局主動對接建設單位,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隨時指導,降低企業在辦理施工許可階段的報建難度,在指導建設單位報建的同時,為企業提供郵寄服務,讓企業“零跑腿”。
依靠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長春高新區大力度推進體制機制改革,用深化改革的辦法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奮力改革,高新區上下用心用情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