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特色種植助脫貧:綠了村庄,富了鄉親

謝龍 馬俊華

2020年07月29日08:45  來源:人民網
 

“以前種玉米,辛苦一年掙不到幾個錢。現在種植中藥材,收益好了農民富了,多虧了政府的好政策啊!”正在除草的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繼紅村村民穆源杰樂得合不攏嘴,“脫貧了,日子過得有奔頭!”

4月11日,吉林省政府批復同意靖宇縣等5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雙遼市等4個省定貧困縣(市、區)脫貧摘帽。至此,吉林省貧困縣全部實現摘帽。

為了讓貧困戶有能力走出困境,增強“造血”功能,吉林省將產業扶貧作為穩脫貧、保成果、防返貧的根本之策,先后實施產業扶貧項目4751個,覆蓋帶動了每個貧困戶,建立起“縣有支柱產業、鄉有主導項目、戶有增收門路”的產業扶貧格局。

千畝農田變“花海” 中藥材種出致富“良方”

脫貧攻堅,隻有立足長遠,發展有支撐作用的大項目才能讓村民徹底擺脫貧困﹔不斷謀求適合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發展特色農業,則成為了“三農”發展的不二法門。

近年來,白山市向生態要效益,向綠色求發展,全面建設“中國綠色有機谷·長白山森林食藥城”(簡稱“一谷一城”),調整種植結構,推動綠色有機農業,以綠色發展為底色,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一谷一城”建設等深度融合,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富民產業,走“美麗經濟”道路,變青山為金山。

繼紅村坐落於長白山腳下、白漿河畔,是通往長白山西坡景區的必經之路,而且緊鄰鶴大高速和撫長高速,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繼紅村“田園綜合體”花海項目示范基地。 人民網馬俊華攝

2018年,第一書記王金波根據獨有的區位資源優勢,謀劃繼紅村田園綜合體項目。打“旅游”牌成為這個村走向富裕的第一選項。“搞一些庭院旅游、特色採摘,在山坡種上有經濟價值的中草藥,菊花、桔梗、紫蘇、蒲公英等中藥材開花時,既能成為花海供游客觀賞,還能幫助農民增收。”王金波說。

為發展中藥材花海項目,村裡成立了靖宇縣昌信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2018年,合作社需要在高速路邊連片租種500畝土地,有的村民怕秋天掙不到錢,舍不得出租土地。王金波帶領村干部和村民一一協商,用村裡別處的土地交換使用並協商合作社與農戶簽單確保增加收入。

2019年4月,靖宇縣出台了“一谷一城”實施方案,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種植結構並給予一定政策補貼。政策的春風吹到繼紅村,村民們對脫貧充滿了信心,合作社和村民共同種植的1000多畝中藥材花海有11戶貧困戶參與土地流轉。

今年,穆源杰大娘家流轉了10多畝土地,每畝收入300元錢。“種植中藥材收益比以前好,每天在‘田園綜合體’花海項目基地除草還能多掙100多塊,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在村干部的發動下,穆大娘積極發展產業項目,足不出村就實現了打工掙錢的願望。

穆大娘在進行除草工作。 人民網馬俊華攝

2019年,穆大娘發展藍靛果項目2畝,獲得獎補資金2000元﹔發展貝母項目1畝,得到了70斤貝母種栽﹔還在村裡中藥材合作社打工,家庭收入也由2016年的人均不到2000元增加到2019年的人均8343元……

“在家門口就有活干,2017年通過易地搬遷,我們還搬進樓房了呢!”搬遷前,穆大娘和老伴住在破舊不堪的草房裡,地裡的收成全靠天。“搬遷后,生活條件好了,日子也過得有奔頭!”說著現在的好生活,穆大娘笑開了花。

如今,穆大娘在發展好自身的產業項目外,積極參加村裡組織的各項活動,她還自發組織了秧歌隊,利用農閑時間排練東北大秧歌,日子好了心情也好了。

因地制宜發展藍莓種植 枝頭結滿“致富果實”

“每年從7月中旬開始,藍莓陸續成熟,村路上停滿了來自長春、沈陽的冷藏車,我們這兒就是藍莓的集散地。”靖宇縣支邊村村書記、主任胡桂波自豪地說。

支邊村是遠近聞名的“藍莓村”。“我們村屬於高寒濕地氣候,非常適合發展藍莓種植產業。目前,藍莓產業已經實現了全村覆蓋。”胡桂波介紹,早在2009年,支邊村就開始了藍莓種植的發展之路。精准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支邊村確立了“立足自身優勢,大力發展藍莓產業,實現貧困戶脫貧增收”的扶貧工作思路。

小小藍莓成了支邊村的“致富果”。 邢雲子攝

2015年,在省市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支邊村申請扶貧項目資金135萬元,用於發展藍莓種植。當年發展藍莓980畝,全村藍莓種植面積達到了1500畝,佔全村耕地面積的93%。

聽說種藍莓能脫貧致富,村民王百先決定試試發展藍莓種植。2016年,他的果園進入初果期,藍莓產量1萬多斤,收入10萬多元。看到了甜頭的王百先決定擴大栽培面積,2019年,王百先的果園有50多畝藍莓進入盛果期,產量達到5萬8千多斤,銷售收入達到60多萬元,昔日的貧困戶一躍成為村裡的富裕戶。

去年,王百先投資改造了一個30平方米的冷藏庫,能夠延長藍莓鮮果保鮮期半個月以上,“小小的藍莓讓我們家擺脫了貧困,現在不僅有了穩定的增收渠道,藍莓採收的時候還可以帶動周邊村民務工賺錢呢。”王百先說。

支邊村藍莓種植基地。 人民網李成偉攝

今年,支邊村藍莓種植面積達到了1600余畝,全部進入盛果期。考慮到扶貧工作以來,藍莓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不斷提升,藍莓存在潛在的滯銷和價格下跌的可能性,支邊村兩委班子、駐村工作隊多次赴白山市林源春生態科技有限公司、通化禾韻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洽談商討藍莓收購問題,並建立了長期供銷關系,解決了村民藍莓銷售的一大難題。

不僅如此,支邊村村委會干部帶頭成立了藍莓栽培專業合作社,從種苗採購、藍莓栽培、生產管理、鮮果採摘、倉儲運輸等各方面為栽培戶提供一條龍服務。

“種植藍莓投資少,見效快,銷路還不用愁。”胡桂波介紹,多年的產業合作,支邊村藍莓銷售有了相對穩定的客戶,到了藍莓採摘季節,來自沈陽、大連、哈爾濱等地的客商會提前來到村裡,進行現場收購。每天採摘的藍莓鮮果下山后,快速檢斤過秤,進行分裝,由冷庫運到目的地,果農採摘的鮮果做到了當日採摘、當日銷售,迅速變現。

“預計今年全村藍莓產量將會達到1400噸,銷售收入將突破1400萬元。現在我們村是‘富裕村’啦!”胡桂波說,藍莓種植產業項目真正讓村民走上了致富路,小小的藍莓果,成為了村民致富的大產業。

“抱團取暖”創辦產業 區域化聯建共促脫貧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2016年4月,白山市江源區石人鎮在榆木橋子村、車站村、遙林村、榮斌村進行了打造“村級組織區域化聯建”新模式的探索,由榆木橋子村黨支部書記牟永錄任總支書記,確定了“各自發力各有特色、集中發力做大做強”的產業項目發展思路。

榆木橋子村草莓種植基地。 人民網李成偉攝

“當時,剛剛完成村級黨組織換屆,榆木橋子村在農村黨建星級評定中排名靠前,讓榆木橋子村書記帶著周邊幾個薄弱村一起干,把各項工作抓起來,大伙一起脫貧致富。”石人鎮黨委書記張學遜說。

在抓區域化聯建促脫貧攻堅工作過程中,石人鎮逐漸形成了干部隊伍聯抓、黨員素質聯升、困難群眾聯幫、百姓工作聯做、經濟發展聯動、村內事務聯手、群眾娛樂聯誼的“七聯”促脫貧攻堅工作法。

“區域黨總支把四個村有能力的黨員與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村村聯手,相互配合,無論哪個村有困難,都是大家一起出謀劃策,整合各村優勢,保証脫貧攻堅工作整體推進。”張學遜說。

產業項目的發展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打造產業項目的最佳方式是與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相結合。2017年,為解決榮斌村無經營性集體經濟項目的問題,區域總支多次考察調研,最終確定榮斌村利用沙棘苗木種植基礎,發展沙棘茶廠建設項目。“沙棘渾身是寶,沙棘葉可以炒茶,沙棘果可以做成沙棘油。最重要的是,種植沙棘不需要任何的化肥農藥,是真正的綠色有機食品。”牟永錄說。

2018年,區域化聯建2.0升級版建立了區域黨總支集體經濟項目眾合農業科技發展公司,主要進行沙棘茶、蒲公英茶等代用茶的生產銷售,沙棘茶禮盒裝已入駐京東白山特產館進行網絡銷售,第一書記代言、黨委書記直播帶貨等已經實現收入近15萬元。

今年,石人鎮繼續加快白山市眾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新廠建設,推進沙棘產業“三產融合”,通過聯建的形式計劃投資500萬元開展集觀光、採摘、休閑、加工為一體的區域化聯建3.0升級版,目前項目已經完成基礎框架建設工作,預計將為四個村村集體經濟年增收80萬元,成為白山市“一谷一城”示范鎮。

“我們公司叫眾合,意思就是村民擰成一股繩,‘抱團’創辦產業項目,讓‘競爭對手’變為‘合作伙伴’。”牟永錄說。

受石人鎮區域化聯建啟發,吉林省把黨支部聯建作為提升軟弱渙散整頓實效的有力抓手,在全省大力推廣以富村帶窮村、大村帶小村、強村帶弱村、中心村帶周邊村為主要形式的支部聯建,一批曾經的落后村、貧困村轉變提升,面貌大變。

為扶貧下單 直播帶貨帶“活”扶貧產業

“人參是百草之王,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長期堅持服用可以美容養顏,對提升身體免疫力也很有助益。”7月1日晚,吉林省白山市委書記王冰、市長馬堅共同走進拼多多“大美白山·助力脫貧”白山市專場直播間,化身“網紅主播”,為白山代言,助力消費扶貧。

白山市委書記王冰(左二)、市長馬堅(右一)共同走進“大美白山·助力脫貧”專場直播間。 (白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市委書記、市長領銜,5名縣(市)區主要負責人“披挂上陣”,3天共60小時的網絡直播帶貨共吸引全網278萬網友觀看,白山市亮出電商直播助農的“最強陣容”。

白山市第一書記代言產品旗艦店。 人民網李成偉攝

“脫貧攻堅戰不是輕輕鬆鬆一沖鋒就能打贏的,要拿出硬措施。”王冰說。產業振興最終要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搶抓電商經濟發展新契機,積極探索電商富村新路徑。截至目前,白山市累計實現網絡零售額20.97億元,全省佔比7.01%。此外,白山市還依托已經建立起來的400多個村級電商站,通過加大電商站實操人員培訓力度,積極引導村級直播帶貨+自媒體功能升級,助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是疫情之下脫貧奔小康的機遇,與專業主播不同,直播對下鄉支援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的干部來說既是一種工作方式,也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針對品牌度低、直播形式不一等問題,1月22日,由吉林省委組織部發起的“吉林省第一書記協會”成立。吉林省內1489名駐村第一書記聯合起來,組織“直播技能技巧”“運用電商平台能力”“產業帶動能力”等培訓,全省貧困村產品全網化統一推介銷售。

3月8日,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來到吉林省青年電商精准扶貧農特產品直播銷售現場,並通過直播平台向奮戰在全省脫貧攻堅一線的第一書記、村書記表示感謝。4月12日,第一書記直播間上線,掀起一波吉林直播帶貨助農的小高潮。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突出產業帶動,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吉林省採取過硬實招確保全面完成目標任務,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不差一項。2700萬吉林人民正攜手向前,讓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早日在鄉村變成現實,讓脫貧群眾走上美麗、順利、平坦的致富路。

點擊進入專題查看更多

(責編:馬俊華、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