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的白城路徑

2020年07月27日08:15  來源:吉林日報
 
原標題:脫貧攻堅的白城路徑

仲夏的雨后,白城市廣袤的田野鄉間滿眼生機:一個個扶貧產業喜結碩果,一片片荒山變身“聚寶盆”,一座座村庄摘掉“貧困”標簽,一張張笑臉陽光燦爛……

“不讓一個困難群眾在小康路上掉隊!”近年來,白城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開發,扎扎實實推進脫貧攻堅。

繼2019年鎮賚縣、洮南市獲准退出貧困縣序列后,今年4月11日,吉林省政府正式批准大安市、通榆縣、洮北區退出貧困縣序列。

白城,這個被整體納入國家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貧困堡壘”被徹底攻破。

“384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人口減少到1526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1%……”的答卷,更是白城市委、市政府盡銳出擊、聚焦聚力、多方支持、廣泛參與、立體攻堅的成果顯現。

抓“重點”明思路興產業

“我家這個小院挺規矩吧,這前后園子種的都是蒲公英,你們看看長得多好!”洮南市向陽鄉建業村杜萬財家的院子裡,他的老伴兒正在園子裡鋤草,看著長勢喜人的蒲公英,老兩口發自內心的喜悅溢於言表。

“以前園子裡種的是玉米,我這近兩畝地一年收入也就是六七百元。今年,按年初的種植訂單來算,年底這小園子咋也能收入八九千元,是過去的十幾倍呢,這日子越過越有盼頭了。”杜萬財掐著手指,笑呵呵地算著他的“經濟賬”。

俯身摘下一片蒲公英的綠葉,放在口中細細品味,滿嘴的苦澀,而那滿園綠色的蒲公英和裝扮其間點點嫩黃的花朵,卻讓記者真切地感受到了這“苦”中所飽含的“甜”,這甜來自百姓心中不斷攀升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足感。“今年試種成功后,我們將引導農民大面積種植,尤其要加大對貧困戶的扶持力度,讓他們借助小庭院收獲大效益。”白城市供銷社副主任張連昌信心滿滿地說。

“輸血”不是長遠之計,“造血”才是脫貧致富的最好藥方。白城市從實際出發,農村脫貧的基點應該放在上項目、興產業上,堅持“有能力的扶起來、扶不了的帶起來、帶不動的保起來”的思路,分類施策、有針對性地加大產業扶持力度。通過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合作社帶動貧困戶兩種方式,實現了龍頭企業與貧困戶之間、合作社與貧困戶之間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通過聚焦特色產業,大力推行創新模式,白城探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雙帶四增”產業扶貧模式,做到了項目全覆蓋、產業可持續、脫貧有保障,讓貧困村“化蝶起舞”,使貧困農民“華美轉身”。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52戶龍頭企業、451戶合作社參與到產業扶貧之中,共實施“雙帶”產業扶貧項目2178個,帶動貧困戶年均增收1450元。通過大力發展光伏扶貧、庭院經濟、扶貧車間、電商扶貧四種增收模式,截至目前,光伏收益共分配1.9億元,全市庭院經濟發展到23萬戶(貧困戶5.8萬戶)、21萬畝,共發展扶貧車間32個,安置就業1232人,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全市農村農產品上行網絡零售額達8.26億元……

解“難點”激動力破瓶頸

4年前,腿部患有疾病的連佰龍獨自照顧著未成年的女兒,提到當年的生活,連佰龍幾度哽咽無語。如今,陽光斜斜地洒滿半個院落,連佰龍舒舒服服地坐在新建的屋中,樂呵呵地看著小女兒在屋中玩耍。“前不久,市裡的醫院為我做了手術,還減免了各項治療及藥品費用,村裡又為我們家新建了彩鋼房,現在孩子上學的一切費用都給免了,連文具、書本都是學校給的,這日子有盼頭了。”

“幾年前,我走出連大哥家的腳步是沉重的。現在,我有一種如釋重負的輕鬆和愉悅。”當走出那溢滿著久違笑聲的小院時,大安市月亮泡鎮先進村駐村第一書記張曉峰對記者說。“這幾年以來,全市多個包保部門本著‘真扶貧,扶真貧’的原則,幫扶貧困戶實現脫貧。”張曉峰告訴記者,近年來,各有關幫扶部門嚴格落實醫療政策,加大救助幫扶力度,確保貧困戶有病能得到及時救治,能看得起病,使患者小病不離村,大病不出鎮,減少了群眾跑路和節省費用。同時,加強住房和教育保障,現全村貧困戶危房改造已全部完成,並通過駐村工作隊捐贈、爭取政策傾斜、引導社會各界捐資等渠道資助貧困學生,全村無因學返貧、因貧輟學。

要用改革創新的思維和辦法破解精准扶貧中面臨的體制瓶頸、機制障礙和深層矛盾,充分激發扶貧開發的內生動力。白城市委、市政府堅持把重點敲定在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上,不斷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指數。

——狠抓危房改造。“讓貧困群眾早日住進溫暖舒適的新房子”這是市委、市政府的庄嚴承諾,也是加快實現貧困群眾“安居夢”的時間表。白城加大投入力度,將補助標准一律拉齊到每戶3.2萬元,確保貧困戶建40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不用花一分錢。2016年以來,全市共完成危房改造7.2萬戶,其中貧困戶4萬戶。通榆縣2019年度危房改造工作積極主動,成效明顯,受到國務院獎勵通報。

——狠抓健康扶貧。針對全市因病致貧比例高達65.8%這一實際,堅持保大病、治小病、管慢病相結合,探索了“三下沉、兩提高”醫療扶貧模式,實現了貧困殘疾人看小病、吃零藥“不出村”,形成了從醫療服務到住院、門診全鏈條救助政策體系。全市14.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醫療保險應保盡保和家庭簽約醫生全覆蓋﹔全市共認定慢病患者5.9萬人,874個村衛生室全部達標。同時,針對貧困戶重度腎病患者,加大政策兜底力度,為259名貧困戶重度腎病患者減免透析費用中的個人承擔部分和往返客車費﹔針對年老體弱貧困群眾購買、儲存胰島素等特殊藥品比較難的問題,為384個貧困村衛生室配備醫用冰箱,由村醫代購和儲存特殊藥品。

——狠抓教育扶貧。堅持以保障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為主,不同教育階段全面覆蓋的原則,在落實國家教育政策基礎上,對學前、中小學、高中、特教、職教階段的貧困學生,分類進行減免和資助,市、縣兩級出台的資助政策,累計發放資助資金1600萬元,全市沒有發生因貧輟學現象。開展貧困學生建檔立卡工作,完善貧困學生動態管理數據庫,對7727名貧困學生進行跟蹤幫扶、分類救助。對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進行全面排查,在確保國、省政策和資金落實到位的基礎上,全面免除校車費,進一步減輕教育負擔。5年來,落實“雨露計劃”補助中高職貧困學生12409人次,發放補助資金1861.35萬元。

——狠抓安全飲水。明確了全面覆蓋、全面達標的工作目標,採取集中建設水源工程、配套建設泵站和管網、同步跟進水質檢測的辦法,全面鋪開安全飲水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2691處,集中供水率由“十二五”末的79.6%提高到97.8%,全市919個行政村2880個自然屯農村飲水安全全部達標。

把教育、住房和醫療“三保障”作為貧困人口斷窮根的關鍵,通過政策組合疊加,筑牢多重保障線,貧困的“痛點”“難點”在哪裡,扶貧開發的腳步就跟進到哪裡。

建“支點”強保障重幫扶

“省裡的包保干部多次下來訪貧問苦,隔三差五打來電話,讓鄉親們感到很溫暖、很振奮。”大安市兩家子鎮同德村黨支部書記王國會有感而發。

作為經濟薄弱村,該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75歲的於慶水怎麼也想不到,自己家的粗茶淡飯、陋室簡棚會迎來客人。其實,在同德村100余個貧困戶家庭,戶戶都來了一位“親戚”,他們來自全省、全市、全縣各機關、企事業單位。

幫什麼?怎麼幫?在機關干部腦海裡始終存在這樣的思索。入戶、調查、登記、走訪……行走在鄉間小路上,噓寒問暖於百姓心坎間。“攜手前行,零距離幫扶,等於與貧困戶建立了共同體,感覺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這是各級包保人員的共同心聲。

精准聚焦,集中發力,把思路變為行動,“一對一”“手牽手”,不脫貧不脫鉤,扶貧正在行動中——在省級領導、省直部門包保幫扶全市65個貧困村基礎上,加大市、縣兩級包保力度,建立了市級領導包縣、市縣聯動包村包戶的責任機制,全市659個部門(單位)包村、1.65萬名干部包戶、10萬名黨員參與幫扶,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體系,實現了包保幫扶全覆蓋。從2017年開始,連續4年組織市縣鄉三級萬余名包保干部深入貧困村,每年的5月,組織各級干部駐村吃住一周左右時間,幫助排查“三保障”存在的問題,幫助研究發展庭院經濟、幫助開展村屯環境整治、幫助解決群眾實事難事,推動醫療、教育等各類精准扶貧政策落實。4年來,市縣鄉三級干部參與活動約13.5萬人次,幫助排查和解決住房和飲水安全方面問題6100個,幫助發展庭院經濟11萬戶,解決實際困難2.4萬件。

真幫實扶解民憂,一枝一葉總關情。通過包保幫扶,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激發了群眾自主脫貧的干勁和熱情。

創“亮點”轉模式探路徑

通榆縣烏蘭花鎮陸家村64歲的張福軍,自打住進村裡分的住宅樓,每天早上醒來都要把房間打量一番,他不相信這是自己的家,全村300余戶村民像他這樣的不在少數。

為沉寂多年的陸家村帶來震撼的是一次特殊的“聚合”:一個是國家級貧困縣裡的貧困村,一個是國家級新區,一個缺錢,一個缺地,在一項土地新政的催生下結成“發展共同體”。依托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作,借助增減挂鉤土地政策,陸家村“聯姻”長春新區,不到一年時間,陸家村300多戶村民陸續搬入樓房。免費供熱,窗明幾淨,一團喜氣。上了樓房,平均每戶農民淨“賺”了10.7萬元……一個曾經步履維艱的貧困村,就這樣“華麗轉身”,實現了精彩嬗變。

群眾得實惠、經濟快發展、社會更和諧的脫貧攻堅目標正在順利推進,一條實現脫貧圓夢奔小康的路徑日漸清晰,置身脫貧攻堅的主戰場,200萬鶴鄉兒女將憑借著“敢做善成”的特質,從容應對機遇與挑戰,著眼脫貧,打造亮點。

按照“干淨、整齊、規范、配套、美觀”的十字方針和整體推進、分類實施、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十六字原則,全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白城市委、市政府把加快美麗鄉村建設作為全市脫貧攻堅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不僅要實現全面脫貧,還要讓廣大農民群眾過上舒適、幸福的好日子。為此,制定了白城市實施美麗鄉村十項創建工程。同時,白城還把生態移民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重要載體,既解決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的問題,又推動縣一級探索集中建設新居、原有建設用地還田增收、以土地增減挂鉤擴展新的財源。

在全省率先制定了《農村環境衛生“六清”集中整治工作方案》,探索明確了“六清”整治方案和具體標准,全面啟動“六清”活動。累計投入2.82億元,919個行政村有90%以上的村較好完成了村屯環境整治工作。同時,為鞏固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的脫貧成效和脫貧質量,實現穩定脫貧,制定了《關於鞏固脫貧成效保障穩定脫貧的實施意見》,啟動實施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基礎設施、社會保障、深度貧困攻堅、志智雙扶、基礎工作、黨建促脫貧等“鞏固提升九大工程”,明確24項具體任務、118項工作措施,補齊短板弱項,完善長效機制,提升脫貧攻堅質量。

實施鄉村振興“三類村”建設工程,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從根本上改變白城農村面貌。制定了《白城市鄉村振興“三類村”建設工程實施方案》,計劃用3年時間建設標兵村100個、先進村449個、達標村370個,各佔行政村總量的10%、50%、40%,其中,標兵村主要是打造全面小康標杆村,先進村主要是完善基礎設施,達標村主要是實現村屯干淨整潔。今年,全市規劃創建348個“三類村”,其中,標兵村30個、先進村135個、達標村183個。全市以30個標兵村為先鋒,全部建立完善建設任務台賬,開展“三類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維修建設、綠化美化、產業扶貧鞏固提升工程等工作。

沒有什麼比追求幸福更能激發熱情,沒有什麼比上下同心更能凝聚力量。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台階,脫貧攻堅為鄉村發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化,更為實現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翟向東 記者張磊 尹雪)

(責編:馬俊華、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