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一線寫青春——記梅河口市杏嶺鎮平原村第一書記蔣忠良

2020年07月15日09:15  來源:吉林日報
 
原標題:扶貧一線寫青春

從梅河口市出發,在鄉村公路行駛40多分鐘,經過一段蜿蜒小路,就來到杏嶺鎮平原村。

見到蔣忠良,他正忙著和駐村工作隊成員統計村裡貧困戶需要銷售的農產品數量,一個陽光開朗的“大男孩兒”形象映入眼帘。

“田大娘家有66枚雞蛋,門大爺家的辣椒和茄子需要上門取,於大爺家肉食雞長大也可以賣了……”蔣忠良一邊統計一邊記錄。

蔣忠良出生於1991年,去年研究生畢業后考入梅河口市住建局,同年被派駐到杏嶺鎮平原村擔任第一書記。

2018年,平原村整村退出省級貧困村,雖然已經摘帽,但是村集體收入沒有保障,產業基礎薄弱,一些貧困戶總覺得心裡沒底氣。

聽說新來的第一書記是“90后”,村民們都議論紛紛,這給本就不熟悉農村工作的蔣忠良很大壓力。

“別看我年紀小,在城裡長大,但我不嬌氣,一定要為村裡干點兒啥,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蔣忠良言語中透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

壓力變成動力。一些顧慮很快被忙碌所沖淡,上任第一天,蔣忠良挨家挨戶走訪,與貧困戶聊天,詳細了解家庭情況和實際困難。幾天后,全村36個貧困戶的情況他都了然於心,一個個幫扶措施“新鮮出爐”。

為了給村裡謀產業、找出路,蔣忠良外出學習種植技術,邀請專家實地指導,動員企業加入扶貧事業。在他的努力下,庭院種植、養殖為貧困戶增加了新收入,大豆特色種植成為今后村裡產業發展方向。

對於6組貧困戶於平任來說,大豆種植基地承載了她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每天她都在田壟間精心侍弄,如今,綠油油的豆秧隨風搖曳,長勢喜人。

於平任說:“自打大豆種植基地建成后,我便在這裡打零工賺錢,豐收后還能得到產業分紅,這都得感謝蔣書記啊!為了提高大豆產量,他可沒少花費心思,找專家指導,查看大豆長勢,你們看看現在長得多好!”

駐村生活讓蔣忠良體會到,與百姓拉近距離的最好辦法就是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將心比心才能以心交心。半年多來,他和村民走過了“磨合期”,貧困戶有困難都願意找他來嘮嘮。

“小蔣又來了,趕快進屋坐。”看到“老熟人”到來,73歲的貧困戶宋長庫熱情地迎上來。

宋長庫與患病兒子相依為命,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了解到這一情況后,蔣忠良為他提供了20隻雞雛,鼓勵他發展庭院經濟,眼下,院子裡種植的土豆已經成熟,雞蛋和肉食雞也可以賣了,蔣忠良有空便會“上門取貨”。宋長庫對記者說,小蔣這孩子真不錯,隔三差五就來家裡幫干活兒,還負責賣家裡的農產品,太感謝他了!

“吃午飯沒呢?”“蔣書記到我家坐會兒啊。”……採訪中,經常會有村民主動上前與蔣忠良打招呼,親切感滿滿。

看到蔣忠良路過家門口,2組貧困戶門玉春迫不及待地將他領到院子裡,“蔣書記,你看,茄子都長這麼高了,黃瓜也熟了,這都是你的功勞啊!”

門玉春至今都記得凌晨5點蔣忠良頂著雨幫忙種地的情景。“兒女都在外地打工,自己沒有勞動能力,小蔣便過來幫忙種地,活兒干完身上的衣服都濕透了,這孩子比自己兒女做的都多啊!”老人眼中泛著淚花。

“大娘,腿好點兒沒?給你送止疼藥來了。”在貧困戶賈永蘭家,蔣忠良細心詢問老兩口身體情況,老人緊緊握著他的手,聲音哽咽,不停地說著謝謝。

在平原村,像這樣的暖心事還有很多……

脫貧攻堅抓“裡子”的同時,更注重“面子”。平原村基礎設施相對落后,蔣忠良剛到村裡時,4個小組沒有路燈,村民夜間出行非常不便。對此,他暗下決心,必須解決村民夜間出行照明問題。為此,他四處奔走,協調企業捐助沙子、鋼筋、水泥和石子,利用爭取來的捐贈資金,訂購了75盞路燈。

駐村半年多以來,蔣忠良與駐村隊員經常穿梭於各個屯組間。他發現一條屯道有一處90度的拐角,是一個轉彎盲區,存在很大安全隱患。於是他帶領村民在此處安裝了道路轉彎鏡,消除了視線盲區,降低了風險。

“條件越來越好,環境越來越美,村裡路燈照亮了大家的心窩兒,這日子越過越有奔頭!”2組貧困戶於長德興奮地說。(記者隋二龍 趙蓓蓓)

(責編:關思聰、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