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牽著黃牛奔小康

2020年07月11日07:59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牽著黃牛奔小康

  走,到那丹伯買牛去!

  那丹伯鎮的優質西門塔爾牛,讓這個曾經的清朝皇帝圍場再次揚名立萬。新疆、湖南、河南等地的客商紛紛慕名而來。

  那丹伯是滿語,意為“七家子”,而今,因為家家養牛,發展“牛”經濟,這裡的農民富起來了,牽著黃牛奔向小康生活。

  一進入遼源市那丹伯鎮新華村,記者耳邊不時傳來“哞哞哞”的牛叫聲。吸引記者目光的不是大片碧綠的庄稼地,而是農戶家房前屋后的一個個牛舍,三五頭,七八頭,最多的有十幾頭。7月,雖是農閑季,可是那丹伯鎮的農民卻一點不得閑。每天按點給牛加水添料、收拾牛舍,照看小牛犢,合計著小牛犢長到多大賣,還得打聽著啥時候行情好、能賣上價。

  村民們養牛都願意找村書記耿大軍討主意,耿大軍是村裡的養牛帶頭人,他的“養牛經”頭頭是道,從養牛到賣牛,再到黃牛經紀人,大家服他。耿大軍說:“這兩年,大伙兒通過養牛腰包漸漸鼓起來了,日子過得也越來越有滋味了。”

  地少人多是那丹伯鎮致富路上的“攔路虎”。尤其是新華村地處半山區,百余戶人家在地裡“刨食”,再精耕細作,在地裡“繡花”,也沒有大奔頭。

  怎麼辦?2018年耿大軍當上了村書記,村裡秸稈資源豐富,因地制宜,養牛!

  從1頭到10頭,從1家到10家,村干部帶頭,一點點帶動村民開始養牛,如今新華村的黃牛數量已經超過了1300頭,戶均3頭牛,去年村裡的養牛戶戶均收入達到了4萬元。

  76歲的王士勝是新華村7組貧困戶,兒子遭遇車禍,家裡日子捉襟見肘,為了幫其渡過難關,村裡白給王士勝3頭幼牛,手把手教他家人養牛,僅4個月時間,就掙了4000多元錢。看著圈裡的9頭牛, 王士勝的兒子王剛樂呵呵地對記者說:“養牛好,來錢快。”村干部給記者算了一筆賬,9頭牛按現在的市場行情,能賣30萬左右,還還“飢荒”,也不少剩,過日子夠了。

  “不賣,不能賣!脫貧不是目的,養牛要致富!”王剛打斷了我們的對話。

  老王家舍不得賣牛,韓為財正好相反,他家的牛勤倒騰,這不,前段時間賣了兩頭牛,賺了5萬來塊錢。低價買牛,高價賣牛,見利就走,這種“區間養殖”的模式讓韓為財一家償到了甜頭。前幾年他帶著村民到城裡干泥瓦匠的活兒,打工賺錢,如今這些人都紛紛回到村裡養牛。韓為財花了20余萬元買牛,還特意買地蓋牛棚,從3月份養牛,開始買了5頭牛,后來又不斷地買了幾頭牛。記者尋到韓為財時,他正在自家牛棚裡摞著秸稈,成袋裝的秸稈大概有3米多高,這是黃牛最喜歡的“美食”,10多頭黃牛在棚裡轉來轉去,一會兒喝水,一會舔一下鹽料。

  “這比出去打工好多了,這一天最多忙活2個多小時,收入還不少。” 韓為財心滿意足地說。

  光養好牛不行,關鍵是得創出名氣、闖出銷路,做出產業。目前,那丹伯鎮養殖存量達到7萬頭黃牛,養殖戶800多戶,經紀人隊伍發展到500多人,年交易量20萬頭,交易額達到3億元。那丹伯鎮也成為東北非牧區最大黃牛交易集散地,黃牛產業已成為當地百姓發家致富的特色支柱產業。

  那丹伯的黃牛經紀人都是鄉親眼中的能人。

  在圈內提起金誠牧業的總經理耿大明,名氣響著呢。剛送走一位河南的老客戶,他和記者聊了起來, “我們這裡的西門塔爾牛可以說聞名全國,新疆、湖南、河南等地的客戶都來我這裡買過牛。”他從2002年就開始做黃牛生意,從當經紀人開始,一步一步發展,如今有了自己的牛場和企業,年收入接近50萬元,他說:“最開始的時候大家都養豬,最近幾年看到養牛的利潤更大,大家紛紛開始養牛,黃牛市場近年來也越來越規范,大家收入漸漸多了。”

  今年,耿大明還在網絡平台開通直播,教大家如何識別正宗的西門塔爾牛,他說:“最好的西門塔爾牛是第四代,最大的特點要看‘六白’,白頭、白紋、白眼、白蹄、白尾、白耳根。”耿大明教大家識牛、養牛很快成為直播平台的“小網紅”,幫助大家解答疑難問題,也讓那丹伯的西門塔爾牛名揚全國。那丹伯像耿大明這樣的經紀人越來越多,他們平時幫村民為牛看病、打疫苗,聽說誰家賣牛還為其找銷路,解決了村民的后顧之憂,讓村民養牛養得舒心、安心,服務市場的同時也搞活了市場。

  為了做大做強黃牛產業,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致富,那丹伯鎮政府近幾年開始規范銷路,從為養殖戶和客戶“牽線搭橋”著手,規范流程,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前來交易,那丹伯鎮圍繞當地黃牛產業,傾力打造“第一牛鎮”,幫助村民走進了幸福的小康生活。(記者欒哲 鄒鵬亮 唐暘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責編:關思聰、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