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吉林市推進現代農業建設走筆

2020年06月25日08:11  來源:吉林日報
 
原標題: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

  吉林市昌邑區現代農業產業園被批准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單位﹔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現場推進會成功召開﹔位居全國鄉村振興新聞傳播影響市級百強城市排名第二位……吉林市著力構建現代農業“三大體系”,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工作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加快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

  特別是今年年初以來,吉林市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要求,著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穩定“菜籃子”生產供應,農業經濟保持了平穩運行,農村生產生活秩序和諧穩定。

  吉林市重點打好綠色優質、提質增效、精深加工、休閑農業“四張牌”,實現由“主糧區”向“優品區”跨越、“特色區”向“高效區”轉變、“農品區”向“加工區”提升、“種植區”向“旅游區”擴能,鄉村產業變優質、變高效、變興旺。

  完善農業生產功能

  吉林市以豐富“米袋子”“菜籃子”有效供給為根本,優化結構。2019年糧食播種面積68萬公頃,糧食總產量111.5億斤,達到近年來最高水平﹔溫室冬季利用率達到68%,建成50個特產標准園,培育了木瓜、火龍果等“南果北種”新亮點﹔376個“大棚房”問題全部整治到位並通過國家驗收。非洲豬瘟疫情保持“未傳入、未發現和未發生”的穩定態勢,生豬產能逐步恢復。稻魚綜合種養面積達到10萬多畝,舉行全省稻漁綜合種養項目現場觀摩會。

  目前,吉林市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333戶,其中包括老爺嶺、福源館等5戶國家級企業。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達到7個。特別是今年4月27日,昌邑區現代農業產業園被批准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單位,是今年吉林省唯一上榜的創建單位,也是吉林省首個以主要糧食作物為產區的“國字號”創建單位。

  截至目前,吉林市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21萬公頃。應用無人機、耕種收全程農機裝備,農機作業率達到81%,推廣玉米秸稈粉碎全量還田新模式,保護性耕作和免耕播種增加到6000多公頃﹔與袁隆平團隊合作成立國家粳稻技術試驗站和繁育基地﹔應用衛星技術建立雲耕農業大數據平台,組建省內最大的互聯網可視農業聯盟,可視農業基地發展到75家﹔首屆“十大農村創業創新明星”新鮮出爐,2019年年內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998人。

  豐富鄉村產業形態

  當前,吉林市著力做好休閑農業、農村電商和產業脫貧三篇文章,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發展休閑農業。注重發揮冰雪旅游和山水生態優勢,打造環城市周邊休閑農業圈,加快建設“萬昌—孤店子”溫泉農業產業帶,豐滿區、蛟河市兩個國家級休閑農業示范縣以及二合雪鄉、金珠花海等120多個精品景點,促進“大農業”與“大旅游”融為一體。休閑農業星級企業發展到124戶。

  壯大農村電商。按照“一村一品一電商”模式,讓信息進村、農產品出村,全市益農信息服務站建設基本實現全覆蓋。評選“十大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大米、木耳、雜糧等農產品在國內國際享譽盛名。“樺牛”品牌成為冬奧會指定產品。舒蘭大米、樺甸黃牛、黃鬆甸黑木耳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拓展農村生態功能

  吉林市重點打造美麗宜居的鄉村生活環境。整治人居環境。全面啟動村庄清潔行動,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垃圾收運體系,形成村收集直接轉運、鄉轉運、就地處理三種模式。為防止被清理的柴草垛、垃圾堆出現“反彈”,提出“綠美鄉村”理念,在清理位置栽植綠化苗木,村屯小樹林達到329個,完成“果樹進院”3萬戶。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經驗模式在全省推廣學習。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分別達到88.5%、96%,在全省領先。

  建設美麗鄉村。吉林市近幾年共打造50個省級美麗鄉村,200個示范村。從2019年開始,學習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結合全省“百千工程”,啟動“一帶引領、十區樣板、百村示范、千屯提升、萬戶美麗”工程。財政投入7500萬元,縣(市)區同步配套,共整合各類資金投入6.2億元。重點打造“永吉—樺甸”鄉村振興引領帶,各縣(市)區聯動建設10個樣板片區、103個示范村、1042個提升屯、10355戶美麗庭院。用庭院的“小美”扮靚鄉村的“大美”,帶動全市美麗村屯、美麗鄉村建設實現新突破。

  推薦吉林出彩農業等4戶企業列為國家級龍頭企業后備﹔持續推進村庄清潔行動,完成村屯綠化295個農村戶用廁所改造2.5萬戶﹔國家和省推薦示范社3個、示范農場10個……下一步,吉林市將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精神,緊扣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總要求,以實施吉林農業現代化建設“十大工程”為載體,著力補齊“三農”領域短板。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優調精農業產業結構,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強化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推進平台載體創設,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激發農業農村潛力活力,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記者李婷 張添奧)

(責編:關思聰、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