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創新社會治理典型案例】

湖州市吳興區:深化新時代楓橋經驗 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就近跑一次”

2020年06月18日08:51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高新區網格分布圖

近年來,吳興區始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為抓手,不斷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體系變革,創新開展全科網格片區治理,推動基層社會治理關口下移,實現了“全科布全網、片區連社區、落實加落細”的工作模式,切實解決了“網格巡查不深入、隱患排查不徹底、信息上報不規范、力量下沉不到位、隱患處置不及時”等問題,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背景與起因

1.形勢迫求。吳興區是湖州市中心城市所在地,戶籍人口62萬。中心城區人口集中﹔織裡鎮外來人口40余萬,人員結構特殊,服裝加工企業面廣量大,基層社會治理情況復雜。痛定思痛,決心要持之以恆抓社會治理,以“看得見、管得著、辦得了”為工作導向,推動各類資源整合下沉,提升社會治理成效。

2.上級要求。2018年初,省政法委把全科網格規范提升工程納入過程性指標考核,根據上級要求,我區把原先1176個網格優化調整為538個,計劃招錄專職網格員330名,每年網格員預算工作經費2000余萬。

3.現實需求。2018年8月,全區330名專職網格員(其他均為兼職網格員)招錄完畢,全部派到基層開展巡查。但經過2個多月時間的運作,我們發現網格缺少統一領導,網格員游離在社區,沒有固定的場所,網格巡查不深入、隱患排查不徹底、信息上報不規范、力量下沉不到位、隱患處置不及時等一些列問題,都制約網格作用的有效發揮。如何有效管理和最大發揮網格隊伍的作用,搭建鄉鎮(街道)及相關職能部門力量的承載平台,在學習杭州蕭山和台州路橋先進經驗的基礎上,2018年10月萌發了片區治理模式的想法,創新開展片區社會工作站建設,進一步推動基層社會治理關口前移、重心下移。

二、做法與經過

1.完善組織架構。2018年10月,按照“鎮街聯片區、片區聯村社、村社聯網格”組織架構,將已有的538個全科網格劃分為46個管理片區,每個管理片區配備1處固定工作場所,即片區社會治理工作站,平均負責管理12個全科網格。片區社會治理工作站人員實行“1+1+1+N”標准化配置,即1名片長、1名副片長、1名站長和N名專(兼)職網格員及部門力量下沉人員。

2.明確職責分工。片區片長主要由鄉鎮(街道)班子成員兼任,負責片區社會治理工作。工作站站長由鄉鎮(街道)或區級部門下派人員擔任,並常駐辦公,負責工作站具體運行。網格員主要負責對網格內重點人員和重點場所等開展巡查走訪。區級部門下沉人員主要負責對網格員進行業務培訓,並帶領網格員開展日常巡查,在實戰中提升網格員問題發現水平。

3.規范運行流程。片區實行信息“採集、上報、處理、反饋”閉環機制。網格員每日配合下沉部門人員對網格內重點人、重點場所進行巡查,巡查中一旦發現問題,能夠立即整改化解當場處置﹔不能當場處置的案事件,通過“掌上基層”APP上報至鄉鎮(街道),由鄉鎮(街道)流轉至相關責任站所,重大疑難案事件由鄉鎮(街道)上報至區信息中心,由區信息中心交辦區級各職能部門處置,案事件處置完畢並由網格員現場核實后予以結案。片區還實行每日晨會、每周例會、每月總結會制度,及時分析、集體商議,推動重點疑難問題及時解決。

4.做實黨建引領。為確保各項工作規范到位,在每個片區建立了黨支部,實行“一片區+一黨支部”模式,支部書記由片長擔任,副書記由站長和村社“民警副書記”擔任,支部委員由副片長、社區黨組織書記、下沉職能部門負責人兼任,將黨建活力轉化為治理動力,做到網格放哨、科室報到、多方聯動、黨員爭先。同時,圍繞“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引導社會組織、駐片區單位、行業專家、志願者等社會力量參與片區治理,高效回應和解決片區群眾舉報、投訴和服務事項,努力增強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5.推進便民服務。在片區不斷拓展延伸各類民生服務,提供信訪受理、電動車上牌、流動人口登記等各類服務事項多達數20余項,特別是在每個片區設立“理法官工作室”和“檢察官工作室”,每周至少安排一天時間,開展矛盾化解、法律監督以及各項法律服務,真正做到了把服務送到家門口。加大機關干部下沉網格力度,四套班子成員帶頭,每名科級干部都有自己的聯系村(社)和聯系企業,實現“一對一聯系,組團化服務”。疫情防控期間,區四套班子成員包干聯系片區,累計下沉3000余名機關干部,充實了基層防控力量。

6.強化綜合保障。制定實施《吳興區加強專職網格員隊伍建設的九條意見》,建立專職網格員隊伍和職能部門人員的管理培訓制度,對專職網格員、職能部門人員開展定期輪訓﹔加強薪酬待遇保障和獎勵力度,落實人文關懷,把符合招考條件的專職網格員納入面向村(社)干部招考事業編制范圍﹔建立片區日常運作監督考核機制,嚴格落實專職網格員星級評定,因工作不力被通報批評,或有信訪問題被查實的,視情況依法依規進行處理。

道場工作站例會

三、成效與反響

1.條塊力量實現融合統一。片區社會治理工作站建設的制度設計,推動了區級部門和鄉鎮(街道)力量的全面下沉,並由片區統一管理、統一調度、統一考核,打破了原有條塊分割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搭建了“區、鎮街、片區、村社”四級融合的社會治理層級,有效解決了區級部門“管得著看不見”,鎮街、村社“看得見管不著”的問題。目前,全區46個片區共配備站長46人、網格員330人,公安、執法、應急管理、市場監管等9個部門共下沉人員2000多人,通過片區社會治理工作站的有效管理真正讓條塊力量攥成了拳。2019年4月24日,道場鄉的專職網格員在走訪過程中發現了有一倉庫疑似存儲大量危化品,及時上報給了工作站,通過應急管理、環保、執法等多部門聯合行動,當天上午就對該倉庫進行了查封處理。后經區應急管理局檢測確認,這批違法存儲的危險化學品易燃易爆,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為吳興區建區以來發現的違法存儲量最大、存在安全隱患最大的一批。

2.問題發現處置能力大大提升。通過部門下沉力量與網格員的聯合巡查,以及所有檢查項目的清單化、信息化操作,大大提升了網格員問題發現和處置的能力。2019年,網格員共檢查轄區單位58594家,發現有問題單位23355家,發現問題71948個,問題檢出率達39.86%、同比增長16.12%,化解矛盾糾紛11.53萬余起,其中95%以上在片區內解決。通過多部門常態化聯合巡查,問題綜合解決率達95%以上,其中現場處置率達42%以上,89件以前一直想解決卻沒有解決的“老大難”問題得到妥善解決。2019年11月28日,潮音片區聯合下沉部門力量,對橫塘路5家“破牆開門”店鋪實行了集中整治,恢復建筑物原貌,最終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疫情防控期間,吳興區根據全市統一部署,發揮片區力量足、情況熟的優勢,僅用兩天時間就徹底完成全區范圍“洗樓”排查工作。

3.精准服務群眾水平有效增強。片區社會治理工作站的設立,真正做到了把服務送到家門口、把問題化解在第一線,是社會治理領域踐行“最多跑一地”改革的積極嘗試。2019年,通過片區社會治理工作站建設,帶動全區矛盾糾紛化解成功率達到了歷史最高值的99%,化解時間同比下降67%以上。同時,片區社會治理工作站在區級職能部門下沉后,拓展延伸了各類民生服務,提供信訪受理、電動車上牌、流動人口登記等各類服務事項多達數20余項,滿足了群眾“就近跑一次”的實際需求。2019年2月18日起織裡鎮鎮區范圍內二輪電動車進行登記備案牌証管理,晟舍片區全體網格員,協助所在社區上牌點進行上牌。前期,網格員挨家挨戶進行上門宣傳、告知,因電動車保有量大,上牌工作任務重,網格員主動放棄周末休息,為社區群眾提供上牌服務。后期,考慮到有些業主工作忙,排隊上牌等候時間長,為提供精准服務,網格員與社區交警一起到路段上進行上門登記、備案,完成上門服務2000余戶,共計完成二輪電動車上牌7萬余輛。

高新區上牆工作機制

四、探討與評論

在片區建設取得成效的同時也存在幾個問題:一是各個站點之間在硬件建設、人員隊伍履職、運行機制等方面缺乏統一標准。二是職能部門下沉不夠徹底,由於管理體制機制問題,個別職能部門人員未做到在片區社會治理工作站集中辦公處理日常事務。三是社會認可度不高,網格員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招錄,既不屬於政府工作人員,在群眾中知曉率不高,在面對企業或群眾時缺乏權威性。四是考核作用還未充分發揮,網格員工作中發現的問題、收集的信息,質量不高、檢查覆蓋面隻有65%,發現問題隱患的能力亟待提高。

下一步,吳興區將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推動人員力量下沉,完善實施《吳興區加強專職網格員隊伍建設的九條意見》,建立健全片區治理綜合保障制度,逐漸推動實現“一支隊伍”執法,進一步推動片區服務管理標准化、精細化、實戰化。 

(責編:王帝元、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