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長春市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中共長春市委決定在長春高新區先行先試,中共長春市委辦公廳、長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進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為貫徹落實通知精神,6月4日,長春高新區召開體制機制改革暨加快高質量發展動員會,圍繞吉林省“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落實長春市高質量發展“四大板塊”戰略任務,掀起體制機制改革浪潮,為國家區域創新中心建設加速助力。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各級行政機關通過其履職行為助其實現。此次長春高新區先行先試的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打造“管委會+公司+園區”發展新模式,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使政府機構設置更加科學、職能更加優化、權責更加協同。
“管委會+”模式增強改革效能
在銳意改革的路上,長春高新區在認真學習比較先進經驗和充分考量高新區自身實際的基礎上,審慎探索出“管委會+”新模式。“管委會”作為區域管理和服務主體,承擔好規劃編制、行政審批、協調指導等職能﹔“公司”則承接好委會下放的區域開發運營相關職能,發揮好區域開發建設、投資運營、市場主體和主導產業培育的作用﹔“園區”就是要落實好服務產業發展、招商引資和企業服務、指導園區建設等各項職能,為做大做強主導產業提供全流程優質服務。“管委會+公司+園區”共同推動長春高新區高效有序運轉。
對於“管委會+公司+園區”的新模式,長春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助理常莉有著自己的理解,“把該管的事情全力管起來,把不該管的事情放下,交給社會,交給企業。‘管委會’的行政效能充分提高了,‘公司化’運營避免了政府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園區化’是對招商和服務的一種挑戰和責任。”
長春高新區商務與投資促進局局長翟彥波表示,此次改革恰逢其時,將借改革的“東風”做好下一步工作。“商務是開發區的前提,從改革可以看出對招商工作的支持,站在新起點上,我們將把項目緊緊地抓在手上,努力實現更好更大的發展。”
“瘦身強體”促進高新提質增效
長春高新區體制機制改革的總體方向是實現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專業化服務。通過實施“大部制”“瘦身”改革,科學設置機構。長春高新區管委會將原有的黨政綜合辦公室、發展改革與工業信息化局等14個部門整合“瘦身”為黨政綜合辦公室、財政局、科技局、經濟發展局、商務與投資促進局、建設管理局、社會管理服務局7個機構,形成了“大經濟”“大商務”“大建設”“大管理”的行政管理架構。
此次改革不單純的是行政機構的整合、撤並,更是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觀念上的大轉變、行動上的大創新。常莉認為,“此次‘大部制’改革明確了各級的管理權限,厘清了職責邊界,職能更加明確了,管理也就更加高效了。”
“管委會+公司+園區”三者各司其職、各履其能,推動高新區高效有序、協同運轉﹔“大部制”瘦身強體,有效解決職能交叉、條塊分割和多頭管理問題,加快形成有利於創新發展的行政管理體制﹔“1+1”公司化開發運營模式突出公司開發運營主體地位,有助於打開公司化運營發展的新格局。
積蓄力量向高質量發展新路邁進
隨著改革措施落地生根,長春高新區正積蓄力量,以改革為契機,以更高的標准、更有力的舉措謀劃和推進發展,讓改革紅利得到充分釋放。
“改革的目的是為了促進經濟發展,檢驗改革成果也靠經濟發展。高新區從體制機制入手,通過職能合並、機構整合,實現轉型升級。不僅提高了各個部門干事的積極性和工作效率,而且也增強了為企業服務的專業性、精准化。未來,我們將在招商的精准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為長春經濟發展助力。”長春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助理徐國力說。
長春高新區經濟發展局副局長蔣小銘認為改革正當時,通過業務條塊的整合,能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服務。“部門整合更好地明確了工作職責,現在力量集中、人員集中,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手段也加強了。從為企業服務到為產業服務,指導更加專業化、安全生產更加規范化了。”
作為長春新區乃至長春市重要經濟支撐,長春高新區正加快項目建設節奏,發揮長春高新區的重要經濟增長極作用﹔作為區域創新中心建設的核心,長春高新區時刻准備,為長遠發展奠定基礎﹔作為打造體制機制改革先行區,長春高新區認真總結經驗、不斷完善各項制度,向更深層、更高水平的市場化邁進,向高質量發展新路邁進。
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勇當改革“試驗田”的長春高新區將把改革成果轉化為建設國家區域創新中心的強大動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領跑型創新高地、高端化產業高地、全方位開放高地和現代化治理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