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綠園區朝鮮族小學校:做有情懷的民族教育 辦有內涵的精致學校

2020年05月07日09:40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原標題:【我身邊的好學校】綠園區朝鮮族小學校:做有情懷的民族教育 辦有內涵的精致學校

 

長春市綠園區朝鮮族小學校始建於1959年,位於基隆街899A號,佔地面積13794平方米,建筑面積5235平方米,現有12個標准教學班和一所校辦幼兒園,在校學生332名,在園幼兒125名,在編教師29人。其中,省市級骨干教師9人,省市級學科新秀3人,入選綠園區教育系統人才庫9人。學校曾獲得“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幼兒園、全國學校后勤管理先進學校、吉林省教育學院基礎教育教研基地校、吉林省民族團結進步‘雙十雙百’創建活動先進單位、長春市民族團結先進單位、長春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學校根植於民族教育沃土,立足培育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朝鮮族特色兼具的新型人才,在“做有情懷的民族教育、辦有內涵的精致學校”道路上不斷求索。

 

三語兼通 育特色人才

學校以“培養三語兼通有責任感的幸福現代人”為辦學目標,立足民族教育,確定強化朝鮮語、突出特色,精化漢語、縮小差距,優化英語、同國際接軌,最終使學生三語兼通的目標,並圍繞這一目標進行教學研究。課前五分鐘說話訓練、古詩詞吟誦,每周一次課外閱讀 、每月一次讀書交流會、每學期一次“三語”展示活動……通過課外拓展活動,訓練學生“三語”讀、說、寫的能力。學生三語作文先后刊登在《中國朝鮮族少年報》《快樂作文與閱讀》等知名報刊上,40余名學生在世界地球村青少年作文大賽中獲獎。

 

多元課程 促全面發展

學校以“多元化教育”理念為主導思想,以“傳承民族文化,促個性特長發展”為辦學特色,陸續進行“藝術教育探究”“朝鮮族傳統禮儀教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改革實驗,以“民族禮儀、民族文化、民族藝術 、民族體育”四方面內容作為校本課程,為學生成長奠定基礎,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開辟通道。近百余名學生在省市科技創新大賽、“中日韓”美術書法大賽中榮獲金獎、銀獎﹔在省市區足球、排球賽中榮獲冠亞軍﹔在全國少數民族中小學聲樂、舞蹈大賽中榮獲一、二等獎。

 

家校攜手 助學生成長

學校努力探索網絡時代家庭教育新模式,在網站、學校家長QQ群、微信群基礎上,建立學校微信公眾平台,提高家庭教育效果。通過網絡及時向家長發送法制、安全、飲食、倡議書、假日活動安排等內容,並向學生送出生日祝福。學校每年迎“六一”開展大型體育藝術節活動,每學期一次《家庭教育》專題講座。學校成立了家長排球隊、足球隊,利用雙休日舉行“小手牽大手”排球賽 、足球賽,讓家長走進校園見証孩子的成長與快樂。

 

交流互鑒 開闊新視野

學校積極承擔舉辦全省民族教育教學現場會活動任務,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作用,促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並與省內各高校、農業生態園、科技博物館、文化藝術館等保持密切溝通,舉辦豐富多彩的課外社會實踐活動。同時與國際接軌,先后與韓國多所學校建立姊妹學校關系。學校的快速發展吸引了不同國籍、不同民族的孩子來校就讀,行走在校園裡的不同膚色的學生形成了別樣而靚麗的風景線。

 

動靜結合 繪多彩生命

學校積極開展“動起來,讓生命更精彩”主題健康晨練活動,全體師生每天早晨到校以后,直接走向操場,伴隨著悅耳的音樂,按照走步—慢跑—自選運動項目的順序進行晨練。日復一日的堅持使全體師生的身體素質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學校在注重師生身體健康的基礎上,與吉林省心連心理教育研究所建立合作關系,邀請該所心理教育專家團隊到校開展心理主題系列教育活動,為教師進行“應對職業倦怠”專題講座,為留守、離異家庭等有需要的學生進行團體和個體心理咨詢輔導,解決煩惱、緩解壓力,保障師生身心健康。(來源:綠園發布)

(責編:王海躍、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