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加強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應急醫療急救業務建設的必要性

作者:胡玉鵬 周 利

2020年04月23日11:49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摘要:以“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為標志,我國突發公共衛生安全形勢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如何充分發揮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在應對常態和非常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特殊作用,更加有效地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是我們必須面對、無法回避的重大戰略性課題。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消防救援,關鍵要有一支具備應急醫療專業水平和救援能力的隊伍。因此,迫切需要重視和加強消防應急醫療急救業務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忠實履行職責使命、科學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專業救援能力。

關鍵詞:消防救援 醫療急救 業務建設

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是對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次大考,也是對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后建立起來的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一次大考,更是對正處於轉型升級、提質強能改革關鍵期的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全災種”“大應急”能力建設的一次大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特別是重大疫情事件已經成為全人類面臨的重大生存和發展威脅之一。筆者作為從事消防救援工作多年的消防人、應急人,從維護人民生命安全、社會公共安全和國家安全的角度,對消防救援隊伍作為應急救援主力軍、國家隊,在處置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如何發揮特殊關鍵作用進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力求最大限度發揮消防應急救援的作用,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筆者認為,當前消防救援隊伍加強應急醫療急救業務建設,開展消防應急醫療急救工作已是大勢所趨且迫在眉睫。

一、加強消防應急醫療急救業務建設,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詞精神,積極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客觀需要

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一直擔負著危險艱巨的滅火和應急救援任務,在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中,全國有近20萬的消防救援隊伍,短時間迅速組建3萬人左右的應急醫療急救隊伍,跨地區馳援疫情重災區,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對開展非常態突發事件應急救援工作也是完全可以勝任的。在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消防救援隊伍具有四大優勢:一是具有聽黨指揮的政治優勢。消防救援隊伍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與解放軍一樣具有高度的政治覺悟和組織紀律,對黨絕對忠誠,黨和人民寄予厚望。二是具有竭誠為民的職業優勢。消防救援隊伍同老百姓貼得最近、聯系最緊,始終奮戰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與人民群眾有著深厚的魚水之情。同時,消防救援隊伍服從應急管理部和地方黨委、政府雙重領導,地方黨委、政府可以直接調派指揮,能夠做到有警必出、聞警即動,其作用和地位已得到各級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的廣泛信賴和認同。三是具有迅速集結兵力的力量優勢。消防救援隊伍實行准現役、准軍事化管理,24小時戰備執勤,具有紀律嚴明、作風頑強、裝備精良、機動靈活、分布廣泛等特點,短時間內能夠迅速集結兵力,快速反應,投入戰斗,有利於重大疫情初期協助快速轉運疑似感染病例,疫情爆發期強化履行公共管理職能、參與疫區輔助醫療管理,疫情后期及時跟進指導服務復工復產等。四是具有應急處置的職能優勢。消防救援隊伍長期承擔滅火救援任務,隊伍訓練有素,實戰經驗豐富。改隸轉制后,承擔著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要職責,在國家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之時,更應沖鋒在前,救民於水火、助民於危難、給人民以力量。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雖然在中國得到了有效遏制,但無症狀感染者及境外輸入病例可能引發的疫情反彈,仍不容有絲毫鬆懈。有效防控傳染性疾病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將面臨越來越復雜的嚴峻形勢。面對未來隨時出現的未知新型病毒傳播、擴散和可能造成的嚴重危害,需要全社會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未雨綢繆,積極做好應對准備。消防救援隊伍更需認真總結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教訓和經驗,抓緊時間明確職能、組建隊伍、完善機制、落實措施,在有效完成日常消防應急醫療急救任務的同時,進一步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准備,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納入非常態消防應急救援管理體系,建立消防應急醫療急救業務管理機制,開展專業訓練,配備專用設備器材和儲備必要的應急醫療急救物資,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特別是突發重大疫情防控初期,醫療急救力量嚴重不足、醫療物資嚴重短缺、防控體系尚未有效建立、各項工作機制尚未完善的情況下,能夠及時組建一隻堅強有力的消防應急醫療急救隊伍,承擔疫區防滅火、患者轉運、綜合洗消、重點場所醫療管控以及輔助醫療等職責和任務,為疫情防控做出更加積極的貢獻,樹立疫區“火焰藍”的光輝形象。

二、加強消防應急醫療急救業務建設,是找差距補短板,完善我國消防救援體系的客觀需要

縱觀國際消防應急救援,都更加重視提高拯救生命的快速反應能力,醫療急救已經貫穿於幾乎所有的災害事故救援之中,我國消防救援隊伍管理體制雖與其他國家不同,但完成任務的性質是相同的,這就需要我們廣泛開展國際消防救援交流活動,借鑒國際消防救援工作的有益經驗,補齊短板,提升能力。

據了解,德國和日本,消防應急醫療急救分別佔消防應急救援出動總數的75%和95%,新加坡消防救援隊伍醫療救護車配備佔消防車配備總數的66%,香港和澳門地區消防救援隊伍年平均出動醫療急救分別為45萬次和15萬次。美國、日本、法國、德國等國家的消防隊伍,在人員配備上,每個消防站都配有醫師、護士等醫療急救專業人員,一旦發生災害事故,隨隊遂行出動﹔每名消防員都必須經過系統嚴格的醫療急救知識和技能培訓,並達到相應標准﹔將消防員掌握醫療急救知識和技能作為加入消防隊伍的“門檻”,確保對受傷人員第一時間開展現場醫療急救﹔每個消防站都承擔“社會醫療急救”職能:包括前期急救、患者轉送、特殊情況輔助醫療管理等﹔每個消防站,都配有救護車及配套的醫療急救設備、器材和藥品,確保完成常規醫療急救任務。通過實施消防應急醫療急救工作,大大降低了受傷人員的死亡率。

我國消防應急醫療急救尚處在起步階段,應急醫療急救隻在個別省份消防救援總隊和消防救援隊伍個別訓練內容中有所體現,還沒有納入到消防救援職能范疇,與消防應急救援相匹配的醫療急救手段和措施、醫療救護的裝備和技術等明顯滯后,消防救援隊伍直接參與醫療救護的體制和機制還是空白。

三、加強消防應急醫療急救業務建設,是科學實施消防救援,有效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客觀需要

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是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力量,是應對各類突發災害事故的主力軍、國家隊,加強消防應急醫療急救業務建設,是消防救援職業化的需要。一是現場急救需要。據資料顯示,醫學上將發生意外引起呼吸暫停(或心臟驟停)后的4分鐘稱為黃金治療時間,如4分鐘內未及時採取急救措施,身體器官就會因缺氧而發生壞死,腦組織會出現不可逆的損傷﹔特別是意外重傷者,如超過8分鐘未得到有效治療,救治成功率一般隻有約5%。消防救援隊伍接警出動時間不超過1分鐘,第一時間開展消防應急醫療急救成功率更高。二是營救人員需要。在發生火災、建筑坍塌、交通事故等不同類型的災害事故現場,人員被困情形不同,需要專業急救知識才能避免“二次傷害”﹔嬰幼兒、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營救,更需要專業技能支撐。三是協助救護需要。據統計,正常情況下120急救中心平均反應時間是12.19分鐘,如果災害事故發生在特殊天氣、特殊區域、特殊時段,120急救中心很難及時到達現場﹔當發生地震、洪災、化工園區或化工企業爆炸以及森林火災、地質災害、山岳事故等災害事故時,120專業醫療救護人員更難及時到達甚至可能無法到達事故現場﹔特別是突發重大災害事故有大量人員傷亡的現場,醫療救護力量不足、急救物資短缺的矛盾會非常突出。這就需要消防救援人員做好前期醫療急救和中后期協助救護工作,避免錯過對傷者最佳急救時間。四是自身安全需要。消防救援指戰員常年在各類危急、艱難、復雜的事故環境中“逆行”作戰,在隨時可能威脅自身生命安全的事故環境中,爭分奪秒搶救遇險人員、控制災情發展、排除險情,提升消防應急醫療急救能力有助於實施自我救援。

任何單純將遇險人員脫離危險環境,而未及時採取救治措施的救援,都是不完整的救援﹔任何因未及時救治而使傷者傷情惡化甚至死亡,都使消防指戰員冒死開展的救援行動失去了意義。據調查顯示,近年來全國每年因各類突發事件造成的非正常死亡均超過20萬人,傷殘超過200萬人,直接經濟損失超過6000億元﹔其中有多少人是因救治不及時而致殘、致亡,難以統計﹔而因救治不及時造成傷殘的后期治療費用更是難以計算。科學有效搶救遇險人員的生命,必須從根本上解決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的醫療急救問題,隻有加強消防應急醫療急救業務建設,通過培訓使消防指戰員掌握醫療急救專業技能,才能及時有效救治現場受傷的人員,有效解決重大災害事故現場專業醫療救護力量不足的矛盾,成功搶救更多遇險人員的生命,使更多的家庭免遭生離死別的痛苦,這便是我們研究加強消防應急醫療急救業務建設的職責所系、目的所在。

四、加強消防應急醫療急救業務建設,是推進消防救援職業化,有效減少指戰員傷亡的客觀需要

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每年365天、每天24小時遂行作戰,隨時處置各類突發災害事故﹔指戰員時刻面臨高溫、濃煙、毒害、缺氧、爆炸、觸電、溺水等各類危險及其他潛在危險和次生災害,隨時可能造成自身傷亡。長久以來,消防救援隊伍一直存在第一現場、第一時間應急醫療急救問題,而始終沒有解決。基層消防救援隊伍沒有設立應急醫療急救編制,沒有配備醫療急救專業人員和相關裝備、器材,沒有開展應急醫療急救訓練,總隊、支隊級原有的醫療機構撤銷,代而實行社會化醫療保障。雖然各地消防救援隊伍與120急救中心都建立了密切的協作關系,但二者畢竟不屬於同一個管理系統,不是同一個單位,不在一起辦公,無法一起協同訓練和作戰執勤。災害事故發生后,120急救力量很難做到與消防救援同步響應、同時應對﹔特別是遇到大規模特殊災害事故,有大量人員需要緊急救治的情況下,120急救力量根本無法有效滿足現場救治需求。

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在加強消防應急醫療急救業務建設、有效保護消防員生命安全方面的經驗做法,很值得我們借鑒。他們一方面注重研究本國歷史上和世界各地發生消防員傷亡的案例,重視相關技術研究和對教訓的深刻反思,完善並全面貫徹現場安全管理制度,加強消防人員安全教育培訓﹔另一方面,將消防應急醫療急救納入消防救援主要職能,建立完善了一整套工作機制和保障措施。就我國而言,解放軍各軍兵種,都有自己的軍醫大學和醫療機構,每年都為基層培養大批的醫療專業人才﹔各實戰部隊基層連隊也都配有隨隊醫生、護士和衛生員﹔模擬實戰綜合演練都有部隊自己的專業醫療保障隊伍,及時救治受傷官兵。綜合分析近年來消防指戰員犧牲的案例,既有消防救援特定的職業性質和經濟發展至特定階段災害事故多發頻發等客觀原因,也有安全意識淡薄,作戰管理缺乏科學性等主觀原因,更不容忽視的是在災害事故救援過程中,受傷指戰員無法第一時間得到有效醫療救治的問題,教訓十分深刻。

借鑒國際消防救援經驗和解放軍作戰部隊的實際做法,消防救援隊伍應當切實重視和加強自身應急醫療急救業務建設,有效承擔和履行第一現場、第一時間應急醫療急救職責,使消防救援各環節實現有效閉合,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眾和消防指戰員的生命安全,使消防救援真正走上職業化發展道路。

“一個聰明的民族,從災難和錯誤中學到的東西會比平時多得多”。面對日益突出的安全風險,日益復雜的災害事故,日益嚴峻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形勢,消防救援隊伍迫切需要加強應急醫療急救業務建設,補齊“全災種”“大應急”消防救援短板,不斷完善消防救援體系,增強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擔當,在黨和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危急時刻和緊急關頭,挺身而出、沖鋒在前,切實肩負起應急救援主力軍、國家隊光榮使命,不辜負黨和人民寄予的厚望。

(作者:胡玉鵬,吉林省消防救援總隊副總隊長﹔周利,吉林省消防救援總隊消防救援專家組辦公室主任)

【本文為理論文章 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責編:王帝元、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