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最后一名患者,守護每個生命的奇跡。這是每一名堅守武漢白衣戰士的心聲。吉林省先后13批派出1222人逆行武漢,馳援湖北。
隨著吉林省先后6批隊員圓滿完成任務返吉后,最后一支134名精銳組成的醫療隊伍——國家組派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重症救治醫療隊,也將在8日正式凱旋!
越到最后,救治難度會越大,把最高水平的國家隊留下來,戰斗到最后,這既是責任擔當、慎終如始,也是給還沒有出院的患者一個定心丸、一份信心。
那麼,吉林省這支最高水平的國家隊為何堅守到了最后?在武漢一線他們做了哪些工作呢?他們在荊楚大地的救治工作中也創造了很多“吉林之最”,得到了湖北人民的認可和獲贊。中國吉林網進行了獨家梳理,讓您了解一下這支“精銳部隊”。
吉林之最一:堅守救治最后一批返吉
2020年2月7日,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重症救治醫療隊130名白衣戰士,在呂國悅副院長帶領下,進駐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整建制接管B棟10樓東區重症監護病房。
2月15日,來自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的超聲、麻醉、心外科等4名精銳再次奔赴一線,加入大部隊的戰“疫”之中。
在這50天裡,管理重症患者63名,其中危重症16名,8名使用呼吸機,1例使用ECMO,4例次CRRT。
2020年3月27日,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重症救治醫療隊整建制接管療區患者清零!當天,醫療隊接到緊急通知:3月29日支援武漢肺科醫院!
毫不猶豫、刻不容緩。
呂國悅迅速組織醫療隊調整排班,討論救治方案,與肺科醫院積極對接,做好救治患者的充分准備。
3月29日,全體134名醫療隊員將轉戰武漢肺科醫院接管重症監護病房。4月8日,硬核部隊完成救治任務,啟程返吉。
至此,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重症救治醫療隊馳援武漢共計62天,成為吉林省堅守救治最后一批重症醫療隊。
吉林之最二:救治設備最完善的隊伍
從2月9日正式接診患者以來,醫療隊克服了很多困難,實施了幾項有效舉措。在搶救設備遠不夠用的情況下,“大本營”緊急調配“精良武器”,在有限的時間內建立起ICU。
11日,一輛滿載無創呼吸機等醫用設備及酒精、消毒液等醫用物品的急救車從吉大一院星夜出發,開赴武漢。
14日,兩輛滿載ECMO、呼吸機、監護儀、輸液泵等重症救治所需醫療物資的車輛再從長春出發,全速趕往武漢。
15日,為了加強救治力度,吉大一院再派心臟外科、麻醉科、超聲科等4名相關專業技術骨干增援第五批醫療隊,盡快開展ECMO、床旁血濾、呼吸機等技術和設備的開展和使用,全力保障重症患者醫療救治。
16日上午,火速增援的4名醫療隊員還沒有來得及休息,就帶著剛剛抵達武漢的設備開始為療區一名重症患者評估,開展呼吸機及ECMO治療……
吉林之最三:重症救治的中堅力量全來了
在134名醫護中,有34名醫生、100名護士,集結了吉大一院重症管理的中堅力量,包括心血管疾病診治中心老主任鄭楊教授、重症醫學科二組主任張東教授、心血管疾病診治中心副主任王宇石教授、胸外二科副主任李洋教授、胃腸內科副主任張楠教授、神經內科ICU組長曹杰、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組長唐穎以及全院重症護理的精英團隊。
隨隊配備了心理科、麻醉科、心外科、超聲科醫生,為重症救治提高ECMO、血濾、插管等操作的專業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感染風險。
吉大一院醫護團隊與同濟醫院同仁緊密配合,在呂國悅帶領下,全體隊員全心投入到戰“疫”工作中。
梳理流程及管理架構、制定並不斷調整治療方案、開展遠程多學科會診、智慧醫療、積極創新發明、全程精細化管理、責任制整體護理、全面照護和心理關懷、危重症救治技術應用及護理……
吉林之最四:一線臨床發明創造最多
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事!
利用智慧“打法”,極大提高了醫護人員工作效率。
呂國悅表示,吉大一院從2016年開始,在醫工結合方面和醫研企結合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自從這次疫情發生以來,吉大一院后方在診斷康復,甚至在一些醫療防護上,再加上前方我們一共有15項發明創造 ,在前方團隊成員是用了兩周的時間研究出了四項解決臨床問題的小發明和小創造,而且都已經申報了專利。
他們的聲音,在歷史的回音壁上,砸出了最恢宏的樂章﹔他們的形象,定格出救死扶傷、無懼生死的英雄塑像。
他們帶著任務達成的喜悅、俯仰無愧的驕傲、從容淡定的信心終於迎來了本次戰“疫”最后的勝利,他們憑借攻克時艱的磅礡力量,休戚與共的責任擔當,鄭重的為武漢這個城市按下了重啟鍵。
不負韶華戰“疫”情,春滿華夏迎君歸!8日,我們的英雄回家!吉林省支援湖北醫療隊一個不少,全部歸來!(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