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正月初三開始返崗,初七全部到位,在過去的50多天裡,吉林省1400多名駐村第一書記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復工復產、脫貧攻堅,在兩個戰場沖鋒陷陣,成為群眾的“主心骨”“定心丸”。
到一線去
7小時,600公裡,正月初三,汪清縣復興鎮金蒼村第一書記劉志峰和幾名駐村工作隊員一口氣從長春開車趕回村裡。
汪清縣是國貧縣。劉志峰2016年從吉林省人社廳下派到金蒼村擔任第一書記。面對疫情,回長春過年的劉志峰如坐針氈。
不能等了。妻子即將去湖北支援,兒子隻能送父母家。走前他又從家裡搜羅出幾十個口罩帶在身上。
設卡點,測體溫,入戶排查……村裡防疫物資奇缺。他一邊把自己帶來的口罩發給村民,一邊向人社廳緊急求援。
這個春節,像劉志峰一樣提前返崗的駐村第一書記很多。到正月初七,全省1400多名駐村第一書記已經全部到崗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線。
長嶺縣大興村第一書記韓文利、順山村第一書記何俊良為村裡協調口罩、防護服、消毒噴霧器。
龍井市大箕村第一書記魏來利用遠程視頻設備組織村民“隔空對話”,減少人員接觸。
長春市雙陽區小石村第一書記張敬濤開通“熱線”,為村民採購物資並送貨上門。
看著駐村第一書記忙碌的身影,村民說,“你們在,我們心裡就有底了。”
復工復產
嚴密防控、死看死守一個月后,吉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應急響應從一級降為二級,復工復產迫在眉睫。可是,在家久了,村民對疫情有了心理陰影,“窮就窮點,不想出去了。”
長嶺縣高家窩堡村有500多人在外打工,今年春節回來了一半。多在家一天就少一份收入,不利於脫貧攻堅成果鞏固。
駐村第一書記曹偉一邊給村民講形勢,消除恐懼心理﹔一邊聯系用工單位。“企業一定要靠譜,防疫工作要到位。”在他的努力下,全村已經有120多人再次出門務工。臨行前,村裡給每個人帶上足夠的口罩和消毒液。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復工,全省駐村第一書記率先行動。
雙遼市清溝村第一書記胡永超通過多種渠道購進各類建材,為去年投資建設的2萬平方米育秧工廠提供基建保障。
東遼縣雙福村第一書記王小鐵積極與省農科院聯系,開展農業技術培訓,為春播做好准備工作。
洮南市建業村第一書記李陽與種子公司溝通協商,為貧困戶提供成本價種子和化肥並免費送貨上門。
眼下天氣轉暖,全省駐村第一書記正在全力搶抓農時,組織春耕備耕,把疫情影響降到最小。
破解難題
“我們這是長白山鬆子,綠色無污染。土法炒作,物理開口。”
靖宇縣景山村第一書記王德勇沒有想到,因為疫情影響,他竟然當了一把網紅。拿著產品,對著鏡頭,在直播間賣鬆子。
這次疫情中,吉林農民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物流受限,特色農產品滯銷,其中很多是扶貧項目。
長春市雙陽區14000斤“婆婆丁”賣不出去要開花了,白城市洮北區80噸大蒜滯銷要長芽了……
為破解農特產品“賣難”問題,吉林省委組織部整合各方面力量,上下聯動,開展“第一書記代言”和“村書記代言”活動,助力農村積壓滯銷農特產品銷售。
“我們村的榆黃蘑金黃油亮,菌蓋光滑,質量沒問題。”
“我們村的黏豆包軟糯香甜,可蘸白糖,可用油煎,幾個黏豆包下肚,就知道多頂餓。”
“橫道河子手工粉條,選用優質土豆,自然風干,Q彈柔潤。”
全省駐村第一書記紛紛上陣,在媒體代言,在網上直播,聯系電商,甚至親自送貨……
省商務廳、省發改委、省農業農村廳等積極響應,幫助售賣。許多因疫滯銷的農產品正在打開銷路,有的已經售光。王德勇直播4小時,訂出2萬單,貨值100多萬元。
脫貧產業要抓,就業難題要破,鄉村環境也要治理。
長嶺縣大興鎮永勝村這幾天開始清理街道,打掃村部,要“木見本色,銅鐵放光”。前兩年村裡修了18公裡水泥路,清理了3000多立方米垃圾。去年村裡又種了7000棵景觀樹,家家養起萬壽菊。
“越是困難,越不能丟了精氣神。”駐村第一書記趙志明說,“雖然東北的春天來得晚,但是一定會來的。”(記者郎秋紅)